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当时美国的确能破译日本的外交密码,知道日本虽与美国举行政府间解除禁运有关谈判,但日军一直在暗中磨刀霍霍,狗急跳墙时会对美国抢先动手,假想的目标是在东南亚国家或西南太平洋岛链,绝没料到日军吃了豹子胆,居然敢出击6000公里、直捣“龙门”(太平洋舰队母港)。

2、事实上,被偷袭前,美军也在太平洋备战,航母“列克星顿”号三天前(12月5日)刚出海,去给中途岛运送飞机;航母“企业”号在10天前(11月28日)出海为威克岛运送飞机,正在返航途中;航母“萨拉托加”号,则正在美国本土大修。

这三艘航母没挨捧,纯属侥幸!绝不是罗斯福不想把“诱饵”做得太丰厚,有意逃避而为。事实上,珍珠港被偷袭时,“企业号”航母已出现在了珍珠港西南360公里海面上,还派出舰载机侦查并准备直接降落珍珠港。

发现珍珠港硝烟弥漫、是遭空袭不是演习后,手忙脚乱仓促应战,但对日本联合舰队毫无杀伤,还损失11架战机,其中4架被珍珠港地面自家人高射炮击落。这更加证实航母离港不是有准备的躲避行动,否则,“企业号”后发制人,可大显身手。

3、罗斯福施用“苦肉计”,这代价也难以想象,太平洋舰队全部8艘战列舰在港内排队等待“枪毙”,“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被猛烈爆炸(像樱花一样盛开)截为两端,千名官兵闷死在沉入海底的船舱内……有这样的诱饵吗?因为罗斯福死在了战时岗位上,美军最后完胜了日本,才没有过后调查追责有关人员。因为,胜利遮百羞,胜利者从来不会被谴责。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

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

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改变二战进程的偷袭事件 日本为何偷袭珍珠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细分的可以有以下的几点:
日本占领中国大片领土以后,野心日益膨胀,向太平洋进军扩张的趋势变得愈加的明显,而日本的扩张挑战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利益,日本和美国的矛盾加深,两国的战争火种就此埋下.
(1)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1941年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日本遭遇到严重的能源危机,日本资源相当的贫乏,根本无法补充巨大的战争消耗,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用半年的时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迅速的打下东南亚,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供战争的需求.
(2)
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南进派势力的上台.
日本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之争,“北进”派力主在时机成熟时进攻苏联,向西伯利亚方向扩张。“南进”派主张向东南亚扩张。就一般正常情况而言,苏联经过“十月革命”、内战、被波兰击败以及苏芬战争,比英、美弱得多,“北进”是个相对稳妥的扩张方案,“南进”则要同西方列强“硬碰”,十分冒险。
1941年10月17日东条英机继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同年11月初,以东条为首的日本政府,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的决定。11月中旬,东条在临时议会发表战争演说,谴责英、美阻碍日本进行侵略扩张,号召国民节衣缩食,叫嚣一亿国民齐上阵”。临时议会根据东条的要求,通过了38亿日元的临时军费追加预算案。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根据东条英机的命令,陆续开始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及香港等地发动进攻。12月8日,美国、英国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妄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野心.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近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亚洲政策的结果,是“大陆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其出发点是乘英、法等面临德国的长驱直入自顾不暇之际,夺取西方殖民者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地,使日本的势力实现从“东亚”向“南亚”"东南亚"的扩张,妄图建立一个大日本帝国。但是,由于战线太长,加上陷入了中国战区不能自拔,为了解决扩大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等问题,日本打出了“共存共荣”的旗号。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亚洲国家抓壮丁,解决日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亚洲各国的掠夺正当化,还可以以假象蒙蔽日本人民。正如北岗伸一说的那样“在日本决定重要政策的过程中,解放亚洲并非主要目的,‘自存自卫’才是其经常性的目标。”

(3)
珍珠港是日本向太平洋扩张的”眼中钉,肉中刺”.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驻扎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碍,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优势,必须除之而后快:
战列舰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 8艘,2艘航空母舰 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
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美机约400多架.

(4)
日本的国力决定必须孤注一掷的对美国进行偷袭,给予美军重创,才能夺取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1\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同各方面因素有关的,其中出色的间谍活动和情报战显然为袭击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战以来,随着太平洋和亚洲地区日、美冲突的日益尖锐,日本很早就做好了同美国作战的准备。为了打击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于1941年2月制定了“Z作战计划”,试图先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主力。作战计划实施前,日本派出大量间谍到檀香山、珍珠港等地收集情报,其中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就是间谍活动的大本营。各种间谍经常乔装打扮,通过各种途径刺探美军军情。

  

  日本甚至还聘请了外国间谍予以协助。比如在檀香山有一个叫纳德·库恩的德国人,一家四口都参与了刺探珍珠港军事情报的间谍活动。甚至连其11岁的小儿子汉斯也常到港口玩耍,当起了小间谍,经常向美国海军军官提问一些看似天真、实际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而军官们都喜欢这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对他毫无戒备。库恩一家后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身份才暴露。库恩曾被判处死刑,后获释。2、日本利用了当时的天气优势,在大雾的天气里对美军进行偷袭;3、此时美军正是假期,没有充分的准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2
日军去的太突然了
第3个回答  2013-08-22
美军太大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