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如何正确评价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我认为儒家思想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而儒家思想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并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对历代统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从儒家思想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其核心论点是: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重民”思想最早萌生于西周初年,在春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重民轻神”成为社会上的普遍思潮,《左传》中的有关论述,都突出宣扬了“恤民以德”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继承这些宝贵资源,系统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整理出一套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其“仁爱”精神推及社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为外王,亦即“德政礼治”。他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德教为本,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孔子还反对厚敛、攻伐与独裁,要求统治者正己以正天下,所谓“政者正也”,正是对统治者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及德政主张。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立足“以民为本”的原则,将其更多地应用于政治之中,以内圣之学开启了外王之道,进而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思想。 从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出于巩固封建专制的目的。其思想是重视民众的力量,注意民众的生计,关心民众的哀乐,归根究底是出于民众为统治阶级剥削的对象的考虑,意识到不能以过度压迫的政策驱使这个被统治对象走向反面,失去控制,成为封建王朝的掘墓人。从其本质属性上看,儒家思想是在承认民众生存前提下的带有阶级调和色彩的政治理论,由此决定了其治国思想是实行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是“替民做主”,而不是“由民做主”。
3,儒家思想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这就是按照“以民为本”的原则施政,儒家普遍强调在治国管理上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治国目标的设定与治理方式的运用,都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具体利益,采取富有人性、相对温和的统治方式,力求避免激化矛盾,酿成冲突,在满足统治者根本利益与照顾民众基本生存权利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并为这种张力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因此,以“德政”作为治国的最高纲领,以“仁政”作为治国的最佳模式,就成为儒家治国思想的必要之义和主导倾向。孔子规劝人君要“薄以待一身,厚以待百姓”,并进而阐发了对君主的道德规范,从而表明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孟子的人文关怀则体现在其民生主张上,概而言之,就是保民、养民、富民、教民,施仁政于民。对与治国思想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规范意义。
4,儒家思想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统治民众并用来服务封建专制。这一本质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阶级局限性。也正是这种阶级局限性使得民本思想无法在理论上彻底,进而导致其无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首先,儒家民本思想是为了调节君民关系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民”更好地接受“君”的统治,君主则在不损害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利民”的措施,使民众更加心甘情愿地受统治阶级的驱使。其最终目的是“利君”。其次,儒家民本思想虽然标榜“重人”、“重民”,但这种“重人”的思想又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一旦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抵牾,都要无条件地让位于国家利益。同时,在“君”和“民”的关系上,“民”始终处于被动消极、无所作为的一方,其最终意义只能靠君主的统治和施舍来体现。因此,“重民”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最后,儒家民本思想对于统治者而言,不过是上台时巩固统治的工具。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限制统治阶级的权力,儒家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只能依赖于君主的个人喜好和道德修养,大部分都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只能充当无力的道德说教,所以说儒家思想居然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儒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智、信、圣、仁、义、忠,直到现在还在对我们做出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我们当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7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进入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儒家思想体现在传统中国各种制度中,上自朝廷的典章礼仪、国家的组织和法律、朝廷礼乐,下至学校组织、社会礼俗、族规家法、人际关系、个人道德。历史上,对中国人思想行为影响最深远的是孔子。他为知识分子树立榜样,普通人透过教育与改善,可以达到完美,成为圣人。传统中国政治儒法互补,儒家有制衡皇权的作用,正如汉宣帝所指责“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从东汉初年起,儒家广泛渗透进官僚阶层,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政治理论,中国成为“儒教国家”。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历代礼法、礼律并称,礼教与法律关系密切,审判决狱上,受董仲舒《春秋》断狱影响,常于法律条文以外,取决于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法律的最高原则。儒家编纂的礼书,则成为国家法律的基础。

儒家伦理深植于中国社会中,当作是自明之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礼教深入民间,与风俗习惯合流,成为日常生活的规范和准绳,在农村地区,一切人伦关系,从婚丧礼俗到岁时节庆,大体上都遵循儒家规范,而辅之以佛、道二教。明清两代,儒家亦影响了商业伦理,《商贾便览》、《工商纪要》等商业书,强调以儒家伦理作为待人接物及处事准则,入门学徒除了学习做生意的技巧,也要受性格训练,强调个人修养;在商场中做个正人君子,不单可以避过重重陷阱,也可以赢得社会尊重。不少商贾模仿儒士的作风,张謇、经元善等,都是近代贾而好儒的绅商。现代华人商人未必熟习儒家经典,却往往实践出流入民间的儒家伦理精神,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人治色彩浓厚,不太措意于制度建设,强调员工的道德操守,着重情义,与员工感情较深。民间宗教如一贯道、慈惠堂、儒宗神教等,也实践儒家伦理思想,在台湾登记为“中国儒教会”的其实是鸾堂组织。

扩展阅读:

儒家,又称儒学、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前5世纪由孔子振兴、集大成而非原创,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朝鲜李退溪、日本山崎闇斋等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对东亚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贡献。20世纪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识分子及一般民众的批评和唾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儒家失去可供托身的制度或组织,脱离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仅获新儒家等少数学者仍献身和发扬。这也导致现代中国人在生活经验中实际甚少接触儒家价值,也很难有参与儒学的机会,使得相关教育没有寄身之所,其价值观也和日常生活越来越疏远。海外华人接触儒家,来自书本亦远多于来自生活经验。现代儒家趋向学术转型,学者多着重探讨儒家究竟属于什么形态的宗教或哲学,以及现代人怎样才能在儒学中安身立命。学者一般推断儒家在现代世界中势必难以重拾昔日光辉,但其伦理思想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仍将有所贡献。 主要负责推动执行教育 《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儒家初出现时声势微弱,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学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自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学术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识形态,逐渐渗透到专制政治的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段说明正可代表其发展历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汉代起却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掌握文化教育与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儒学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儒家得以重振声势,伦理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为东亚一大学术思想体系,在朝鲜尤其深入民心,其流布较在中国本土更为普及。

第2个回答  2013-08-21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伦理学
  
  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推己及人的思想。
   政治学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不去做”与“做不到”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史学
  
  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但是孔子编修《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体现出一套褒贬倾向,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由于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编年史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没有中断过。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盗墓人在魏国古墓发现一部书简书,是魏国人写的编年史,被称为“竹书纪年”,内容有些地方与孔子春秋相同,但是也有一些重要内容完全不同,因此后世有人怀疑儒家记载历史的真实性。
   经济学
  
  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儒家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经济学,是为了人类理想社会而服务。
   科学技术观
  
  儒家不重视分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子日: “君子不器。”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这是儒家轻视专门人才的思想根源。明代撰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也是六次科举不中,才转而研究科技专业知识的。 仁爱其实,我们还要从具体的历史阶段来分析儒家的思想。在战国时,它的作用还不明显在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它的地位开始上升隋唐的科举,更让它的作用明显发挥明代以后的八股文,是儒家的思想给人造成了禁锢现代,我们是在破四旧的基础上吸收的儒家思想,作用又有了明显的不同
第3个回答  2018-12-03
评价: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13-08-21
我下面所说的话会从个人角度出发 别不爱听
首先 我认为秦始皇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史书坑儒 原因有两点 治国方针中 文化思想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儒家思想中强调中央集权 皇权的巩固 这点上是日后各朝各代尊儒的原因 但是秦王朝治国靠的是兵家和法家的思想 对外有强势的兵权 对内用严酷的法度 这样虽不能长治久安 但是对于刚刚一统的天下的确是正确的做法 另一个原因 儒家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个学派 可以说是变相的一种信仰 对于儒家对于文人的掌握相当的严重 统治者是不会乐见的
自汉朝建立之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样的原因就是汉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掌握对文人和舆论的控制需要一个凭借 一个平台 就把儒家的思想放上了台面 成为一种工具 一种政治工具 说实在话儒家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 入世的哲学 其正面意义也是堆中国历史发展中道德约束的一个概括和总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数学者文人已研究学术这样一个理由研究儒家思想 往往有个人的见解在其中 并且依靠着这样的一个政治工具来迎合当权者 儒家思想就变味了 其变质的程度也就是阿谀奉承 一种引经据典的奉承方式
其次 儒家思想流传到现在可以这么理解 它是一种文化 一种过气的文化 可以被人研究但绝对不可以推崇 因为它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当今社会中 儒家思想唯一留下的正面意义就是道德观念 可惜 道德观念这种东西虚无的很 和现实一比 就是一种拿来虚伪的工具了 封建体质下 为了中央集权 加强皇权的影响力 借助他的思想 在平明中形成固有的道德思想 成为限制人们思想的一种牢笼和枷锁 在腐朽的封建体质下 儒家思想成为了时代进步的束缚 而现代 儒家思想变成了一种带有研究价值的学术理念 正确的去品评儒家思想的正确和正面意义 当然也不能忽视了他对中国那么多年来的反面影响

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1. 保守性与局限性: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守性,对于一些变革持谨慎态度。这种保守性有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创新。2. 等级观念的束缚:儒家强调的等级制度,虽然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限制了个人自由与平等。3. 忽视个体需求:儒家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这有...

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关注君民关系,以调和为手段,强调“君主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政者正也”。孟子的“民贵君轻”理论,虽然提倡以民为本,但实际上,民众在君民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是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手段。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实践中受限于阶级局限性,往往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社会变革。尽管如此,儒家的智、信...

如何评价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2)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3)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

如何正确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儒家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经济学,是为了人类理想社会而服务。科学技术观 儒家不重视分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子日: “君子不器。”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二、 注重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不似法家的奴役驱使,儒家更加注重价值观和道德的引导传播,除了以刑罚为手段外,也注重教化,比法家的野蛮式手段高明不少。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除了才能的大小,也注重个人德行。儒家把道德修养看作是人的重要属性,是建功立业的首要因素和必要条件。

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我认为儒家思想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而儒家思想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以维护...

对儒家思想进行评价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

...传统儒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思想。你如何评价这一思想?_百度知 ...
1.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他提出“仁”的观念,主张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观念,反对暴政和重农抑商的政策。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则以儒学为基础,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起新儒学体系,强调“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2....

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儒学的地位是怎样的
1、在儒家思想体系里,政治和伦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从论述的角度出发,两者却有不同的着重点。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且是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

如何正确评价儒家思想?简单点!
儒家思想主要是讲究礼、义、德,是指导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工具。儒家思想起初在整个社会中的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国家挑选出了重要的治世之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钳制人民的思想。评价儒家思想必须从时代的角度进行论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