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六出祁山,东和东吴,占领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据曹操,排八阵图。
这句话出自: 出自湖南省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的武侯祠对联,是一幅古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六出祁山、东和东吴、收东川和西川、七擒孟获、排八阵图。具体如下:
1、六出:传说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第一次、第四次)。
2、东和:使刘备与孙尚香政治联系,和东吴在赤壁之战中联手击败曹操。
3、收二川:占领东川、西川。
4、七擒: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5、北据: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6、排八阵:指的是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它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六出:指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东和:向东联合孙权,建立孙刘联盟。
七擒:指的是七擒孟获。
北拒:向北进攻曹操。
排八阵:排演八阵图。
扩展资料:
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南下,占领荆州,刘备派诸葛亮急忙和孙权联合,成立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三国基础,后来孙刘联盟虽然有曲折,但一直维系着。
建安十四年刘备进入西川,击败刘璋夺取西川,后来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夺得东川。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从公元228年起,到234年诸葛亮病逝,诸葛亮为完成北伐曹魏,实现统一的宿愿,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先后率蜀军六出祁山。
蜀汉以复兴汉室为目标,以北抗曹魏为主要目标,立志收复中原,统一天下。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东和: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
北拒:北面与曹魏对抗。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扩展资料:
背景: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
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攻向建宁。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关诸葛亮的经典对联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什么?
三国演义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指:六出祁山、东和东吴、收东川和西川、七擒孟获、排八阵图。具体如下:1、六出:传说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第一次、第四次)。2、东和:使刘备与孙尚香政治联系,和东吴在赤壁之战中联手击败曹操。3、收二川:占...
六出,东和,收儿川,七擒,北拘,排八镇各是什么意思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东和:刘备伐吴导致吴蜀交恶后,诸葛亮东和东吴,稳定和东吴的关系然后北伐曹魏。收西川:西川原是刘章的地方,被刘备所夺。七擒:七擒孟获,诸葛亮平定南方孟获的叛乱。北伐:蜀汉建兴九年至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排八阵:应该是八阵图了。
《三国演义》中“排八阵”指什么
回答:【六出】是六出祁山,【收二川】是收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排八阵】是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东和】是东和吴国孙权,【北拒】是北抗魏国曹操
其中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收二川,排八阵具体指什么?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东和: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拒:北面与曹魏对抗。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是啥意思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荆益二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排设八阵图
(四)六出--东和--收二州--七擒--北拒--排八阵--各指什么?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权 收二州--荆州,益州 七禽--禽是通假字,通擒。七擒孟获 北拒--曹操 排八阵--自创河洛八卦阵
...收二川”、“北拒”、“排八阵”分别具体指什么?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东和:指诸葛亮东面跟孙吴讲和。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北拒:指诸葛亮北面与曹魏对抗。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任意选...
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3、收二川(东川与西川,为蜀汉基业...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指诸葛亮哪几件故事
收二川,指收东川和西川。派八阵,是指八门金锁阵,又说八卦阵,可抵10万大军。六出,是指诸葛亮六次出兵讨伐中原,每次发兵都是从祁山出发的,所以六出是六出祁山。七擒,是指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东和,是指东边和孙权结盟。北拒,是指北方抵抗曹操。另还有二表,是指出师表,前和后,并流传...
...中: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收二川,排八阵分别指什么啊?(最好是四个...
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