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里健康的原则和标准分别是什么?

在中小学教学中中小学心里健康的原则和标准分别是什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则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够适应学校正规的课程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心情愉快,以当小学生为自豪;
  3.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好学,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4.有集体荣誉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自知:对自己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2.自强: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根椐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计划;
  3.自制:有道德和法规观念,遵守社会公德与学校纪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4.自觉:自觉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情绪稳定,乐观处世,不为一时冲动而违反纪律,不因学习困难而忧心忡忡,始终充满朝气。

  附: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发育性、多变性、可塑性,其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关键时期,如果儿童心理问题在关键时期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诊治,则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儿童、青少年在出现心理障碍时,在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会表现出异常变化:①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恐惧、焦虑、拒绝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自杀、兴趣减少、多变、忧郁等;②在行为方面表现为:暴力行为倾向、离群、沉默、过分活跃、精神不集中、离家出走、逃学、偷东西、迷恋和强迫行为等;③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头痛、肚子痛、呕吐、厌食、耳鸣、尿频,可是经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
  我们只有了解了少年儿童健康的和异常的心理表现,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当发现孩子异常的心理表现时,应给予及时的教育和疏导,使其回到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达到防患于未然,保持心身健康。

参考资料:《师范心理》及《教育心理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第2个回答  2008-06-2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原文3800多字)《教育部文件》教基[1999]3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尊重个体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积极引导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
情绪稳定:学生能够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快乐、愤怒、悲伤等,不会因为情绪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积极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能够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合作。适应能力:学生能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原则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 结合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规律。教育实践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应体现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心理成长以及理解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等方面。2. 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进行教育。中小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有清晰的了解。他们能够接受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既不会过分自卑,也不会盲目自大。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能够合理地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遇到挫折和困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呢?
1. 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具备与其年龄相符的智力水平,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基本认知功能的正常发展。2. 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应能够合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最后,协同性原则提醒我们,心理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学科教育、社会环境等紧密相连,需协同推进,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同时,教育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心理要素,确保各方面的协同发展,达到心理、人格与潜能的和谐统一,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适应环境时,展现出高效和成功的特质。总结,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发展正常:智力发育正常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语言流畅等。2、情绪稳定协调: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3、人际关系融洽:中小学生能够与同龄人建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