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礼仪?

如题所述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5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1、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礼
  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先行拜礼,行两个。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站着行就是“再拜额手礼”和“额手礼”。三,表示多,再多也还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不可以随便行。随便行是亵渎礼仪,亵渎对方。
  7、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8、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9、鞠躬礼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颔首、躬身,长者用于还礼。
  10、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升国旗站姿。表示诚意正心。   握手、挥手、摆手、招手、拥抱、起身、鼓掌、点头、躬身、应答、微笑、示请、示让,也是礼仪,属于“仪”、“貌”的范畴。   以上礼仪动作看似复杂,而平常只用朋友间平等对等的拱手礼和敬长的一拜礼。对方怎么行,自己怎么还,很简单。   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对方行礼,必须还礼。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给天地祖先先师行礼,天地祖先先师不还礼。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我们“施礼”,我们只是在还礼,报答。   礼仪动作根据礼仪的两个基本价值规则和礼义而生而定。以上只是基本规范。礼仪动作可以有变化。各地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礼仪动作也有差异。有基本定式,又有不同,才能区别,才能适宜。日本、韩国、其它儒教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保留有儒教文化传统,都是儒教文化的支脉。按自己的传统行礼,这样就有别有位了,适宜了。中国大陆地区,礼仪被君权弄到极端,如今业已中断,要回到周礼的本原,结合西方文化的成果,制定礼仪,接通古今中外。各地实行起来还可以有差别。   新礼继承古礼,礼仪动作拉开人的距离,使互敬。同时发展变化,顺应人心,拉近人的距离,增加“执手”礼,使互爱。通两得中合宜。   礼仪动作一改卑下之相,乾德刚毅正大,坤德典雅尊贵。行礼人乾坤合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31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bai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16
常见的礼仪有应答礼,问候礼,迎送礼,馈赠礼仪,乘车礼仪,接待礼仪, 称呼礼,握手礼,介绍礼,拥抱礼,鞠躬礼,电话礼仪等。
第4个回答  2020-12-30
你好,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从尧舜时期礼仪就开始发展直到现在,可谓是传承到现在。在古代:有凶礼,军礼,嘉礼,宾礼,吉礼。然后又乡饮酒礼 拜师礼 相见礼 军礼等。在现代有服务礼仪 政务礼仪 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等,又包括握手 鞠躬 等礼仪。谢谢 望采纳

中国的传统礼仪分为哪八礼?
1. 仪表之礼:保持面容整洁,穿着得体,自然发型,展现大方的仪态。2. 仪式之礼:遵循规范行礼,心存敬畏,保持严肃和庄重,尊重礼俗。3. 言谈之礼:使用文明语言,保持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地交流。4. 待人之礼:尊敬长辈,友爱同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5. 行走之礼:遵守交通规则,礼让...

中国有哪些礼仪
拱手礼:传统的一种见面礼节,双手互握表示尊敬。2. 餐桌礼仪 使用筷子和勺子的规矩:不插筷子在饭里、不将筷子碰碗叮当响等。轮流夹菜,不暴饮暴食,尊重食物,不剩饭菜。3. 婚礼礼仪 聘礼与嫁妆:男方下聘礼,女方陪嫁妆,表现双方家庭的联姻。婚礼仪式:传统仪式如庙堂合婚、宴请亲友等。二、现代礼...

中国的礼仪文化有哪些
1.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餐桌礼仪占有重要地位。例如,不得随意喧哗,需保持碗筷等餐具的清洁整齐,年长者和尊贵的人先行用餐等。体现了对食物和他人的尊重。见面礼仪:包括拱手礼、作揖礼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见面时通常握手或点头示意,但仍有许多场合保留着传统的礼仪形式。二、节日庆典礼仪 传统节日...

中国的礼节有哪些
1. 拱手礼:源于周朝的一种相见礼仪,后被历代沿用。行礼时,施礼者立正,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以示尊敬和祝福。这种礼节在特定场合如婚礼、节庆等仍然常见。二、餐桌礼仪 1. 筷子礼仪:使用筷子是中国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在取菜时,要夹取适量,避免将筷子插在饭里(常寓意祭祀活动)。同时,注意避免筷...

中国传统礼节有哪些?
1. 尊重长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对长辈应持尊敬态度,体现在言谈举止中。2. 礼貌用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谢谢”等,体现对他人的尊重。3. 饮食礼仪:在饮食场合,应遵守一定的礼仪,如等长辈先动筷、不随意夹取食物等。4. 婚姻礼仪:婚礼仪式中,有六礼...

中国礼仪有哪些
中国礼仪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长辈、祖先的尊敬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其中包括:见面礼节:如拱手礼、作揖礼等,是古代人们见面时的一种礼仪方式,表达问候和敬意。婚丧礼仪:传统的婚礼和葬礼礼仪,如婚嫁时的“三书六礼”、...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是什么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是什么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较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它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方面
1. 饮食礼仪: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共同进餐时,中国人在行为上遵循一定的规范,如让长辈先行举筷,避免浪费食物等,这些细节反映出对食物的尊重和对长辈的尊敬。2. 交际礼仪:交际礼仪关乎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举止。例如,见面时行握手、鞠躬或作揖等礼节,用以问候与表示尊重。在称呼他人...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1、行走之礼:在古代,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会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礼敬,这被称为“趋礼”。在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应靠边行走,站立时不应站在门中间,以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并避让行人。2、见面之礼: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时,有...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包括什么?
1. 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2. 生活礼仪: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3. 社交礼仪:如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中国的礼仪文化强调双向对等、有序有位,注重礼的内在规则和功用。礼的内在规则包括施报双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