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对联应该弄懂的几个概念

如题所述

一、对联的基本特点

关于对联,《辞海》中是这么介绍的:“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门两旁的联语。又称楹联、对子。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节律动人、意境优美。字数多少无定规。”
《联律通则》中则指出:“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归纳出对联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对仗工整和节律相协。对仗体现在上下联的字与字之间,要求上下联对仗工整。节律体现在联中的句子中,要求平仄相协,节律动人。
对联,这个定义,拆开看的话就是“对”和“联”。所以,对联要求不光是上下联对仗,还要求上下联要有关联。这也正如《对联通则》中所讲的:“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如果只有对仗,没有关联的话,那么这种“作品”被称为“对偶句”可能更恰当了,严格上来说不能称其为“对联”。

二、对 仗

对仗,这个定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对联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所有的文体中,最早要求需要“对仗”的应该是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的骈体文。骈体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中的句子:“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都是很工整的对仗。大家很熟悉的骆宾王的《滕王阁序》里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是对仗的经典句子。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当然,唐代更为兴盛的律诗中,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也习惯是对仗句。比如杜甫的五律《春望》的二三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者韩愈的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二三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都是两两对仗的形式。
到对联这种文体产生并慢慢发展以后,就把对仗这个特点算是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下来,并作为自己最基本的特点之一而加以要求。因此,对于对联的对仗,我们是不可能不重视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新手写春联技巧
2、学春联需要知道最基础的是上联字数要完全的等于下联的字数,特别是写长联的时候,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而且横批要用间断的四个字来概括,要求横批的概括性必须巧妙。3、我们写春联的时候允许出现叠字,也可以有一些重字,但是我们的叠字与重字,必须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才可以,大家在重叠时要...

对联新手启蒙教程五:对联的对仗
南檐对北户,冬天对夏月,都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纳日对迎风,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句法上,上下联前四字与后三字都是因果关系。南檐与北户都是主语,纳与迎都是谓语,日与风都是宾语,冬天与夏月都是主语,暖与凉都是谓语。值得注意的依然是,古人在诗词、对联的对仗实践中,只是立足于字的...

对对联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与六禁忌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

对联的相关知识知多少?
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1、【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

对联知识大全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初学者必看)
一、对联上下联的基本概念 对联上下联是对联的两个部分,它们分别位于对联的上下两行。对联的上下联必须相互呼应,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上联一般是两个七言或者五言的诗句,下联一般是两个七言或者五言的对仗语。对联的上下联可以分别写在两张纸上,也可以写在同一张纸上,但是必须分别标注上下联。二、...

对对联基本常识
3、“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4、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

对联的常识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怎样对对联?
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中)--转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