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什么

如题所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文学体裁: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章。[1]  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181--公元234年农历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南阳,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因徐庶向刘备举荐,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领益州牧。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被任命为开府丞相,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六次,不幸半路逝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完全不同。)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是写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句子。

    历史评价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备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是刘禅昏庸无能,你可以自己当皇帝."[2]刘禅是一个庸人,但诸葛亮仍然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这个人没有野心,因为君臣观念,没有想过自己来做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

     大事记载

    中平六年(公元189)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也有说法是农历四月十四),诸葛亮诞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初平三年(公元192)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公元194)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公元195)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

    建安二年(公元197)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开始了躬耕于南阳的生活。

    建安四年(公元199)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公元206)刘备前往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今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公元213)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蜀。

    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汉国丞相,领益州牧蜀。

    建兴元年(公元223)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托孤时告知诸葛亮,若是刘禅昏庸无能,则"君可自取");刘备死,刘禅即位,打破之前蜀汉制度任诸葛亮为开府丞相,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封号与曹操相平)(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由诸葛亮处理)。

    建兴二年(公元224)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蜀。

    建兴三年 (公元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蜀。

    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上《出师表》给刘禅,屯兵汉中,即日北伐魏。

    建兴六年(公元228)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蜀。

    建兴七年(公元229)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建兴八年(公元230)诸葛亮再次北伐。

    建兴九年(公元231)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建兴十一年(公元233)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āi)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庭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作战的原因),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大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出名在诸侯之中。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振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感谢激动。

    今天(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解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字词解释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赏:受赏。

    刑:受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宫中。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盖:这是因为

    追:追随。

    殊遇:优待,厚遇,特别的知遇。

    欲: 想要

    之:代词。

    于:向。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

    气:气概。

    妄自菲薄:随意的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

    塞;阻塞。

    忠:忠诚。

    谏:进谏。

    俱:全,都。

    宫:指皇宫中。

    府:指朝廷里。

    陟(zhì):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善;否,恶。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为非作歹。

    科: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付:交付。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理。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5]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单纯。

    简:挑选。

    拔:选拔。

    遗(wèi):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 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 缺点。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广益:增加益处。

    益:好处、益处。

    性行:性情品德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háng)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好的差的。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恨:遗憾,不满意。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悉:全、都。

    贞:坚贞。

    良:善良可靠。

    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死:为……而死。

    亲:亲近。

    信:信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亲自,自身。

    耕:耕种。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南阳:东汉郡名。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做官扬名。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感激:感动激奋。(人教) 感激:感动奋发(古代汉语修订本上)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表示为别人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值:遇到。

    倾覆:指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故:所以。

    寄:托付。

    以:把。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

    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比喻刀刃不锋利。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所以:用来……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商讨,考虑。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

    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

    兴:发扬。

    德:道德。

    言:言论。

    兴德之言:使[皇帝]盛德发扬的意见。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显示他们的过失。

    彰:表明,明显。用作使动,“使……明显”

    咎:过失。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zōu),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临:面对

    涕:眼泪。

    零:下雨,比喻如雨一般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说的什么。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选择。

    古今异义

    出 句┃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功过好坏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下流

    猥自枉屈 ┃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普通的百姓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或 不效则治臣之罪┃任务(实现) ┃效果

    不宜异同┃不同┃1不;不一致。2 引申为反对。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失败┃倒塌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慨激动┃感谢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 

    15.效 

    恐托付不效(实现,副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于)

    受命以来。(表限定)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用来)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臣子)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我)

    20.良

    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2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所,用这些来)

    23.益

    有所广益(好处)

    至于斟酌损益(兴办,增加)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动词,评论人物好坏。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木(暗指荒凉)

    五月:名词作状语,在五月

    10.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12。恐托付不效

    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14。志虑忠纯

    虑:动词作名词,心思

    15.驽钝

    驽:劣马 钝:不锋利的刀

    这里指平庸的才能,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判断句

    ①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字数限制的关系,更详细的内容请到参考资料查阅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上回答来自★糕调★小说团@坐看枫临晚 】
【如果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为满意答案哦,谢谢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9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第3个回答  2012-12-0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4个回答  2012-11-29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至的一段中,本段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心。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什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是写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句子。 历史评价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备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是刘禅昏庸无能,你可以自己当皇帝."[2]刘禅是一个庸人,但诸葛亮仍然辅佐了他,...

出师表中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全文: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故答案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故答案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

出师表中 诸天意于功名的句子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表明作者志趣的语句)是...
1.《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2.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

诸葛亮在岀师表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表明作者志趣的语句)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

出师表中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两根线就答这个。一般都考这两句。四根线就答: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比较少考。我高一对初三出师表考试记忆犹新。希望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