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0月21日,马丁·加德纳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在他上小学3年级时,一次有位数学老师拿出10只塑料杯,一字排开,左边5只倒满红色水,右边5只空着。他问学生:只准动4只杯子,你能让这一排盛水杯和空杯子交错排列吗?很快,许多同学举手回答:将第2只与第7只,第4只与第9只互换位置。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接着问:我把杯子再复归原样,现在只准动2只杯子,能否同样达到交错的目的?
教室一片寂静,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位学生,他不慌不忙地走向讲台,拿起第2只杯子把里面的红色水倒进第7只空杯,又拿起第4只杯子把里面的红色水倒进第9只空杯,再各自放回原处,空杯与满杯已交错排列。
这个孩子就是马丁·加德纳。他移动了2只杯子却改变了4只杯子的盛水。老师高兴地赞扬了马丁。接着老师挪开了7只杯子,桌上只剩下3只空杯。他从抽屉取出10枚贝壳,问:谁能将这10枚贝壳分装进3只塑料杯子,使每只杯里都是单数?
同学们再次思考,并尝试各种方案,均告失败。马丁·加德纳又一次走上讲台,把10枚贝壳平均放进2只杯里,然后拿起其中一只杯子套入第3只空杯中。
老师大声赞道:“马丁,你真会动脑筋,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小马丁说:“贝壳的数目不会变了,我们只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杯子上想办法,这样,我想到了这个做法。”
马丁·加德纳的思路,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思如潮涌,顷刻也想出了好些办法。
1936年加德纳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学的专业是哲学。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是一个新教原教旨主义者,相信上帝在7日之内创造了世界。通过理性的思考,在大学中他的信仰消失了,在随后的年月中,他成了一位怀疑论者(在美国,怀疑论者差不多就是无神论者的代名词)。毕业后他在家乡的报社担任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了美国海军的随军记者,曾到过印度、菲律宾、东南亚、土耳其与中、近东许多国家和地区,见闻甚广。战后,他开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涯。
1957年,加德纳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开设了一个数学游戏专栏,这个专栏一直延续了1/4个世纪,直到1981年才宣告结束。正是这个专栏确定了加德纳在趣味数学领域的地位。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撰稿的,一般都是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专家。众所周知,很少有人在这家杂志上发表过2篇以上的文章,罕见的例外就是加德纳。他从1957年第一期开始,一直写到1980年年底,整整24个年头,几乎月月有文章,前后不下200多篇。
加德纳不仅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在其他方面也有突出表现,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作品,然而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到了芝加哥大学,当加德纳重新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他突然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便是他对于卡洛尔的作品和卡洛尔本人研究的开始。起初,他认为有人会为《爱丽丝漫游奇境》写注释。他常常建议出版商找哲学家勃兰特·罗素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注释本(据说原版插图的帽匠的形象就来自于罗素),然而罗素回答说他无意写这样一本书。于是,加德纳打算自己写一个《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注释本。
1960年,加德纳终于找到了愿意出版此书的出版商。在这本叫做《注释版爱丽丝》的书中,加德纳以一个卡洛尔作品爱好者的热情,给出了相当精彩的注释:包括介绍作者的背景、解释书中的历史、传说和诗歌、学者的评论和对某些情节的争论,甚至还挖出了一些隐藏在文本之中的文字。
加德纳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正是这本书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卡洛尔研究专家。此后,加德纳还出版了《手绢里的宇宙》,介绍了卡洛尔的一些数学游戏。除了卡洛尔的作品,加德纳也撰写过《注释本绿野仙踪》。他甚至还为《绿野仙踪》写了一个续集,在这部叫做《奥兹国的客人》的小说中,多萝西等人来到了现代的纽约!
除了进行数学科普的创作,对伪科学进行有力的反击也是加德纳的拿手好戏。早在1952年,加德纳就撰写了一本全面批判当时美国流行的伪科学理论的著作:《狂热与谬论:以科学的名义》。这本书被认为是对于超自然现象怀疑论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加德纳全面剖析了种种伪科学奇谈怪论,其中有些怪论至今仍在流行。最为绝妙的是,当我们看到加德纳对于“狂人科学家”的描写,就会发现,这与今天叫嚣“推翻相对论”、用初等数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间科学家”是何等的相似。加德纳把这种人的特点总结如下:1.认为自己是个天才。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如果他们竟然反击,这就会加深他的妄想,自认为是和一批恶棍在作战。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他把自己比作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的伟大人物。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的理论。数学家们证明,角是不能三等分的,于是偏执狂者就硬要把它三等分。永动机是制造不出来的,他偏要造一个出来。5.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荒诞科学的许多典型著作,都带有一种“疯话”的味道。
加德纳是一位怀疑论者,他与萨根、阿西莫夫、保罗·库尔茨等人共同创立了“超自然主张科学调查委员会”,用科学的手段与一切伪科学进行斗争。由于加德纳深谙魔术的奥秘,他揭露了不少声称拥有“特异功能”的人。在《矩阵博士的魔法数》这本书中,他巧妙地使用数学的手段破除人们对于数字的种种迷信。
马丁·加德纳才华横溢,思如泉涌,博闻强识,文理双栖,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写了50多本书,其代表作有《密码传奇》、《人人都能懂得的相对论》、《表里不一的宇宙》、《好科学、坏科学、伪科学》、《矩阵博士的魔法数》、《数学狂欢节》、《啊哈!灵机一动》、《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等。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科普界叱咤风云数十年的三位大师级人物是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与马丁·加德纳,堪称一时瑜亮,难分轩轾。时至今日,前面两人均已逝世,惟有加德纳先生依然健在,老当益壮,在数学传播领域继续发挥着他无可替代的作用。
马丁·加德纳的介绍
马丁·伽德纳(Martin Gardner,1914年10月21日—2010年05月22日),美国数学家和著名的数学科普作家。1936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学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先当《民友报》记者,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公众关系部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海军中担任随军记者,曾到过印度、菲律宾、东南亚、土耳其与中东...
马丁加德纳生平有哪些事迹?
加德纳是一位怀疑论者,他与萨根、阿西莫夫、保罗·库尔茨等人共同创立了“超自然主张科学调查委员会”,用科学的手段与一切伪科学进行斗争。由于加德纳深谙魔术的奥秘,他揭露了不少声称拥有“特异功能”的人。在《矩阵博士的魔法数》这本书中,他巧妙地使用数学的手段破除人们对于数字的种种迷信。马丁·...
马丁·加德纳人物履历
马丁·加德纳,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毕业,彼时的他是一个坚信上帝在七日创造世界的新教原教旨主义者。大学期间,他的信仰逐渐消失,最终成为一位美国的怀疑论者。毕业后,他在家乡报社担任记者,二战期间加入美国海军任随军记者。战后,他继续以自由撰稿人和编辑的...
马丁·加德纳个人介绍
马丁·加德纳,这位美国当代备受尊崇的科普作家,尽管未曾拥有数学博士学位,却凭借其非凡才华在数学领域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他的著作魅力无穷,连数学家也为其深深着迷,他的智慧犹如磁石,吸引着众多读者。早年,他是一位原教旨主义者,但后来的转变令人瞩目,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的生活态度与...
马丁·加德纳的主要成就
除了进行数学科普的创作,对伪科学进行有力的反击也是加德纳的拿手好戏。早在50年前的1952年,加德纳就撰写了一本全面批判当时美国流行的伪科学理论的著作:《狂热与谬论:以科学的名义》(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 Name of Science,中译本为《西方伪科学种种》)。加德纳是一位怀疑论者,他与萨根、...
加德纳主要活动
马丁·加德纳是一位在科普领域享有盛誉的人物,他在高级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上担任了长达24年的专栏作家。自1957年的第一期开始,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发表文章,总计超过二百篇,尤其以其“数学游戏”专栏闻名,这个栏目逐渐成为了杂志的标志性特色和核心内容。加德纳的知识渊博,涉猎数学的广泛范围令人惊叹...
加德纳人物简介
在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科普界,马丁·加德纳与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并肩闪耀,被誉为科普界的巨星。尽管三人皆已离世,但他们的影响力依旧深远。阿西莫夫曾高度评价加德纳,称赞他不仅是一位业余的魔术大师,更是一位将数学题材化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文字的大师,如《矩阵博士的魔法数》便是例证,...
加德纳作品介绍
马丁·加德纳,这位世界知名的科普作家,以其毕生的精力推广数理科学,从拓扑、群论到算术、代数,他如同一盏明灯,吸引着无数人走进科学的殿堂,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包括一系列著作,如《趣味数学集锦之一——悖论、谬误、多联骨牌及其他》、《趣味数学集锦之二——迷宫、幻方...
加德纳的主要活动
极为合身,又能投其所好的阅读材料。马丁·加德纳如今虽然已有95岁高龄,但笔力仍健。前年夏季,《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就破例刊出了长达8页,不下二万余字的他的专文“趣味数学五十年”。马丁·加德纳的一些最精彩的篇章,是关于数学中微积分以上的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数论、图论、...
马丁·加德纳写过哪些作品?
加德纳最著名的趣味数学作品集包括《啊哈!灵机一动》、《啊哈!原来如此》、《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矩阵博士的魔法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