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有预备式及呼吸法、太极四正方、揽雀尾式、单鞭势式、提手上势式,具体如下:
一、预备式及呼吸法:
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腹收精气全提注,势若腾空上苍穹。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腹松手按归元侯,浑然一息还太虚。
二、太极四正方:
混沌初分日,阴阳一列看。掤按像乾坤,捋挤似离坎。掤劲含刚健,乘龙欲上天。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挤乃柔中刚,发劲莫迟缓。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极拳。
三、揽雀尾式:
出手含掤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卦象乾健首万物,谨忌上方太刚强。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强悍不相干。
四、单鞭势式:
单鞭一势最称雄,左像箭来右似弓。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近得身来劲变捌,或推或按任君施。左顾右盼迎头打,进退从人莫相违。
五、提手上势式:
遇敌推扑双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沉。蹲腿含胸能蓄势,耸面一提见奇功。下势先从左手掤,右手直探敌裆中。待他左手抵防后,左搬右提分外凶。提手本含上下式,全凭起伏建奇功。气发脚跟劲到腕,管教强敌满天红。
散手和散打的区别:
1、定义不同:
在古代,散手、散打两词的意思没多大差别,但在文字记载中,散手出现频率比较高。但到现在,两个词的用法有了一定的差异,其中“散手”遵循古义,指的是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练功手段。而“散打”在现代基本指在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在武术散手的基础上形成项目。
2、打法不同:
散手主要着重指相搏的招数或者组合方法,不会说两人徒手运用武术搏击技术面对面地打斗实战叫散手,但可能把两人徒手运用武术搏击技术面对面地打斗实战,和之前他们各自练习的招数、组合一起叫散打。
3、叫法不同:
散手是比较正规的叫法,而散打是一种更传统的叫法。
4、进攻方法不同:
现在公众通常称的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手主要着重指相搏的招数或者组合方法。
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
四、单鞭势式:单鞭一势最称雄,左像箭来右似弓。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近得身来劲变捌,或推或按任君施。左顾右盼迎头打,进退从人莫相违。五、提手上势式:遇敌推扑双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沉。蹲腿含胸能蓄势,耸面一提见奇功。下势先从左手掤,右手直探敌裆中。待他左手抵...
杨式秘传三十七式太极拳目录
手型:太极拳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手势对于动作流畅至关重要。 步型:稳健的步伐,决定了太极拳的动态平衡和力量传递。 躯干:躯干的运用是太极拳协调内外的重要环节,要求柔中带刚。接着,我们深入到杨式秘传三十七式太极拳的图解部分:动作名称:详尽的名称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每个独特的招式。 图解说明...
太极拳书目考图书目录
王新午的《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以俚语形式阐述,别具一格,便于记忆和传承。内功与拳技结合的《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体现了太极拳内外兼修的特性。《养正堂太极拳涵化文集》揭示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是太极拳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和《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展示了郑式太极拳的独特...
求与郑曼青的37式太极拳有关的文字资料
不好找,我只知道新华书店有卖光盘的~~~
向高人请教杨家太极拳的虚实问题
杨式太极拳 老架亦称班侯拳架,其学习程序为:先学中架(其中包括两个虚腿拳架、两个实腿拳架)、再学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亦可说为两个拳架)、大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最后学习小架。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的五大要素中,中架为灵敏;...
请教:太极拳中“中定”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中的“中定”是指心平气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在太极拳的动作中,如果乱了神气,内心没有放松,就很容易出现失误。所以,在太极拳练习中要求保持心境平静,能够坚定地执行每动作,从而达到放松身体、调节呼吸、减轻压力、提高身体柔软性和静态平衡等方面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
目前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
杨式太极拳阐微作者简介
他先是跟随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宗元、傅钟文和赵斌学习,系统研习了杨澄甫先生定型的太极拳系列,包括八十五式太极拳,其中包含阴腿拳架、阳腿拳架,即实腿和虚腿的拳架,以及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太极剑、太极十三刀、太极四刀、太极十三枪、太极四沾枪和太极四粘枪。他还向杨式...
张三丰和太极拳到底有没有关系?
太极拳就是张三丰发明的,张三丰幼年的确在少林寺习武,但是后来去武当山当了道士,武当的太极应该是张三丰传下来的。太极拳流传以后很多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就变成了许多分支,就是陈氏,杨氏,孙氏等等,还分为24式,48式,82式等很多不同的套路。历史上有争论太极拳究竟是张三丰所创 还是陈清平所创的问题,事实证...
杨式太极拳83式
傅锺文《杨式太极拳》1963年(85式)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势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扇通背24撇身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