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题所述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全球化红利等传统经济动力逐步减弱,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重点在于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制度活力、规避资源错配释放要素潜力、激活微观主体夯实创新动力、挖掘消费潜能发挥市场引力。
  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制度活力
  我国经济正面临过去30多年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的凸显和释放,既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也受到自身经济体制性约束。要化解短期困难、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但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观念、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和有效监管缺位并存、财税与金融体制不完善、民间投资与创新动力不足等制度性障碍。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的制度动力。释放制度活力,一是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由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转换。二是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规避资源错配,释放要素潜力
  中国利用劳动力、资金、能源等传统要素驱动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传统要素的资源错配造成了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间的缺口,发挥要素潜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由于要素价格机制不完善、政府管制、要素流动限制、市场分割以及财税体制等因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受到限制,导致严重的资源错配。直接表现在行业间和行业内要素回报率差异很大以及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趋同。为规避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释放要素潜力,就需要:完善劳动力、资金、能源等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规避要素市场扭曲,实现要素在各行业间的合理配置;打破行业行政垄断,拓宽私有资本准入领域,以实现资源在各行业的自由流动。从生产要素的产业内配置看,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率低于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倾斜的政策,以及国有企业在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强大的话语权和资源获取能力,使得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为此,需要营造不同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也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育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释放被抑制的要素潜力。从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看,重复建设导致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仍妨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此,需要改革财税体制和财政分配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向着合理方向发展。也需要通过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推动产业结构的空间合理布局,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激活微观主体,夯实创新动力
  创新是改进质量效率、进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引擎,创新动力的释放又依赖于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活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内容。只有足够的创新压力和充分的创新收益,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在强化创新的必要性方面,着力点在于规避“寻租获利”“投机获利”以及“低质产品获利”的空间,构建“只有创新才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首先,通过简政放权等规范政府行为、降低寻租空间,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其次,打破行政性垄断,规避投机空间。这就需要拓宽行业准入,告别“高度集中”和“行政性垄断”,走向“充分竞争”,迫使企业以创新求生存。再次,理顺要素价格,压缩同质、低质产品的利润空间。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会导致厂商在隐性补贴的成本体系中弱化创新动力,保障了低质产品利润空间,固化了企业对低价要素的路径依赖。在保障创新的可行性方面,着力点在于降低创新成本、确保创新的预期收益。需要通过透明、有效的产权保护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确保创新的预期收益,通过透明、开放的金融系统为创新提供资金支撑,通过放宽对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诸多限制使得创新要素合理集聚,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的政策环境。
  挖掘消费潜能,发挥市场引力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不断释放的内需潜力,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重要动力。从需求规模看,中国巨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可以支撑起任一产品的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需求结构看,随着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内涵、结构与规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升级,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转变。这为技术、产品结构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保障。为挖掘这一巨大的消费潜能,要把促进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不仅需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确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支持发展网络销售等新业态,释放有效需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1、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根本动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需要主动作为,而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2、保持平常心态,保持战略定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也需要通过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推动产业结构的空间合理布局,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激活微观主体,夯实创新动力 创新是改进质量效率、进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引擎,创新动力的释放又依赖于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活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内容。只有足够的创新压力和充分...

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
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紧紧抓住我国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以经济的转型升级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不断适应国际国内的新变化。

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乡管理体制,改善土地供给,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持平常心态 保持战略定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此,在战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态,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

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论文字数在1500以上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程,有效带动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放在引领经济...

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因此,做好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推进万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准确把握万盛实际,科学认识当前形势,是基本前提;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科学地审视、领会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规成果有哪些?
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了一批创新企业的崛起。文化与创意产业: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数字时代,文化与创意产品的传播和消费逐渐走向全球。这些成果表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规的重点在于科技创新、数字...

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
将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协同意识、补短意识,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让协调出动力、出生产力、出合力。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

什么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和引领这一阶段的发展。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失衡,传统产业过剩,而新兴...

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培育新动力以适应新常态
我们需要全面把握供求关系的变化,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总结:我国经济正在向更高级、更复杂的阶段演化,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前和未来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