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论文,2000字左右,急啊!

如题所述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战事不利,汉武帝大怒,指责大将李陵降敌,大臣们唯有诺诺顺应汉武帝的指责,而司马迁想给汉武帝一个宽慰,说他的大将并非真的背叛了他,而是李陵表面投降匈奴,实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是想借机迁入匈奴内部,谋求里应外合,报效汉朝。

这是司马迁对李陵的辩护,也是对汉武帝的宽慰。但汉武帝却不领情,污辱性的处罚了司马迁。我认为司马迁对汉武帝当时的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是不满的,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去世之后,不任用建立了奇功的飞将军李广,而让外戚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这让他深为不满,“他的不满在未央宫举行的会议上厚积薄发,导致他贬低李广利而为李陵辩护。在我看来,司马迁在未央宫所说的话,其实潜藏着对汉武帝批判的锐利锋芒。”作者认为司马迁与汉武帝在心理上的隔阂,精神上的对立,不仅仅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矛盾,他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一种矛盾,是民主与专政的两个元素在活动。中国文化内部的民主元素缺乏培育,是稀少的,微弱的;但专制的元素却有统治阶级的反复扩充和增加,这使它稠密而强劲,并能凶猛的吞噬民主的元素。

正如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那样,苏格拉底说:肉体是灵魂的坟墓,但是死却能吧灵魂从它的坟墓之中解放出来,并使灵魂进入一个光明的境界。再他看来,死是哲学家最后和最重要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因为死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对法律的信仰,虽然他对这样的法律判决不屑一顾。苏格拉底的行为并非逞匹夫之勇,而是源自更深层次的法律信仰。这种信仰使其面对千夫所指依然能够保持“合乎理性”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使他们对即便是缺乏公正的暴民判决时,依然遵守。维护希腊城邦的制度似乎是的重要,但是苏格拉底之死在却引起的是两项重大质疑的发生:一是对民主政治发生质疑;二是对大众判断能力发生质疑。他的死是那么的震撼人心,他的精神是那么的具有冲击力,他以死换来人们对社会以及一切的反思以及真正地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司马迁在接受宫刑之前,曾经也有过犹豫,因为,他将成为和太监一样的人。在接受宫刑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山谷,在山谷里回荡。我不知道,这声音是不是如同霰雪鸟的叫声一样,悲哀而惨烈,久久不会散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不过,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他选择了让灵魂有个家。这让他轰动一时,成为当时最有魄力的人。而司马迁却选择生,虽然这样的选择让他感到耻辱,但是这个生,却有了《史记》,这让他也轰动一时。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关于李陵的评价,在其生前即颇存争议,却并无人能多言,因为他的案例是被汉武帝钦定而且是被族灭的。唯一替他说话的司马迁,也受了腐刑,那还是被特殊宽宥了的;这样谁还敢为他说话?汉武晚年虽也有所悔悟,却也终未付诸行动。对李陵的相对客观的评价,还有待汉武去世之后。这才有了前述的任立政出使匈奴一事。但对李陵评价之争议,却远非就此而止,而是绵延千年而不绝。尤其每到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就会被一些人翻出来,重新贬谪或者同情一番。其目的则大都不过是借古人之行迹,浇心头之块垒,各抒各的怀抱罢了。

后世对李陵非议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后者不再赘述;非议李陵比较著名的,是明末的船山先生王夫之。他在其巨著《读通鉴论》中,对李陵曾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批判;甚至连带为其辩护的司马迁,也一起痛贬了一番。船山先生是我十分景仰之人。不过这里,我将尽力本乎事实对船山先生之论作些跨越时间的评析和反驳。

司马迁为李陵案而横遭腐刑,不得不长期忍受一个生者所能经受之最大的耻辱,是故“肠一日而九回”,埋头修史以尽其先父之嘱托;若于评论中有所偏发,以抒解胸中之郁结,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司马迁之秉守史家求真之原则,在阐述事实时,尽最大能力考证梳辨、去伪存真,也是为世所公认的。即以他所叙述之李陵事迹为例,班固出于维护汉室需要出发,而“讥其不忠”;然而他所修撰之汉书中关于李陵部分,也大多承袭司马迁所列举之事实,二者鲜有差异。即宋之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也本乎此。

从宏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讲,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汉武帝也是历史上很有作为,有贡献的一代帝王,但是,具体到某一件历史事件上,就要具体分析,这才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处理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一事上,汉武帝充分暴露了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暴、专横的一面,是应该受到后人的严厉谴责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5
关于“实录”,司马迁、扬雄和班固都作了定义,虽然他们对“实录”概念的表述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真实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和内在精神,要求写实,保持事情原貌是他们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史家的实录观。史学家常用这种著史的实录方法来评价小说作品,对古代文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受史家实录小说观的影响,文学家在创作和批评中也注重实录,但其实质却是不同的,在具体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实录的标准也发生了某种变化,关于这点,本文主要在小说内容方面作详细论述。 由于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小说内容、小说创作方法方面的实录认识不同,从而有利于小说向追求艺术形式的独立文体方向发展,这使得小说逐渐脱离了史家所要求叙述精练、语言的雅洁和含蓄蕴籍,开始注重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波澜起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和心理刻画、以及细节描写的详尽和诗意小说氛围的创造。所以本文主要从小说内容和小说艺术形式方面,来揭示文学家的小说实录思想的实质。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两种不同小说实录思想,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实录思想,第三章唐人小说家的实录思想,第四章文学家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实录思想。认识到史家小说实录思想和文家小说实录思想在小说

求一篇关于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论文,2000字左右,急啊!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战事不利,汉武帝大怒,指责大将李陵降敌,大臣们唯有诺诺顺应汉武帝的指责,而司马迁想给汉武帝一个宽慰,说他的大将并非真的背叛了他,而是李陵表面投降匈奴,实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是想借机迁入匈奴内部,谋求里应外合,报效汉朝。这是司马迁对李陵的辩护,也是对汉武帝的宽慰。...

求一篇关于苏轼的小论文大概一千字左右,可以是他的某个作品的分析,急用...
(1)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呀!一句“会挽雕...

2000字的论文关于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试论中国帝王文学》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廷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不过,主流观点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

关于王昌龄的论文2000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话说唐代出了个“七绝圣手”王昌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他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尉,后因故遭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人称“王江宁”,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人称“王龙标...

求一篇关于苏轼的论文,1500字左右吧!谢谢各位了!因为初次写,所以不会...
他在《与鲜于子俊》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为壮观也。”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情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可以看出,苏轼在婉约正宗之外开创豪放词风,是相当...

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 800~1000字~! 急需~!!!
能够两次成为宰相的人,在历史上当数王安石了,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品格是勤学苦练。幼年时期的王安石虽然才齐国人,但仍勤奋刻苦地读书,为了追求生花妙笔,坚持不懈地写秃了九百九十八支毛笔,从而练得一手好文章,找到了人生的生花妙笔。王安石的品格是刚正不阿。在...

曹操性格分析 论文(2000字。急!)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著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

论文: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评价 2000字左右 写得好定再加分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

以赏离骚,识屈原为话题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该篇诗作长达375句、近250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最长的抒情诗,堪称中国历史第一抒情长诗。离的字意有:分开、分别,离别、离开;割取;相并、成排;陈列;经历;八卦之一,象征火;明;罹,遭受;缡,女子出嫁的佩巾;丽,依附;螭的古字,《广雅·释天》“山神谓之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