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官途如何?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如题所述

有些时候,事业的顺心,并不代表自己将会名扬千古,同样地,事业不顺心时,也不代表自己将会一直沉沦,当上帝为你关上了荣华富贵的窗户之时,或许会给你打开新的大门。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在于,你确实有这样的能力,比如王维经历了这样的人生。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为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王维的出身不错,为河东王氏家族,而他的能力也不可小觑,曾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顺利进入仕途。在后面的日子里,王维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然而,上天似乎不想要让王维的日子如此顺心,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而安禄山在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等到长安收复后,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王维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数,更是因为经历颇多,令他心有感触,并在晚年之时选择了在终南山过着隐居生活,过起了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的日子。而在这段岁月中,王维没有政事的干扰,心情无比顺心,写出了很多经典的田园诗,因此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而在王维被朝廷视为叛徒的这段日子里,他隐居在了终南山,并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经典的作品: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之后,温度降了很多,等到夜晚降临之时,人们感觉到仿佛到了初秋时分。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声音传来,使得我们知道这是洗衣姑娘归来的标志,而莲叶轻摇则可以认为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如此美好,我们不妨任随它消歇,让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这首诗为王维隐居辋川时所写,此地位于终南山下,是道教圣地,也是很多名人雅士钟爱的地方。王维的这段岁月是比较无助和悲惨的,因此写下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言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他决然归隐的心意。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也成为经典名句,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王维的官途如何?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在后面的日子里,王维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然而,上天似乎不想要让王维的日子如此顺心,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而安禄山在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等到长安收复后,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

在所有古代诗人中,有哪些诗人之间的友谊让人羡慕?
3,仕途上的差异。王维的一生基本是官途顺畅,除做了一段“伪官”,自认人生污点外,其余顺风顺水,一帆通畅。孟浩然的仕途则是命运多舛,一生坎坷。40岁进士不第,直到48岁在好友张九龄的帮助下才为官,但不足一年,就辞官回家。4,家境上的差异。王维自幼家境殷实,后为官,自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游历...

古代文人里,大家最欣赏谁呢?
每天种菜赏花,喝酒聊天。王维很享受这种田园生活,不像其他的诗人比如孟浩然那样抱怨命运的不公。反正,就是生活中不管是好的坏的,他都顺其自然的接受,活在当下,享受悠闲。把功名利禄看作浮云一样对待。其超凡脱俗的性情与宋朝的诗人苏轼是旗鼓相当的。

查询作者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生平主要作品?
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

改变一生的闪念仿写作文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长安落第后,诗人王维曾经邀请他到自己供职的翰林院见面,谁知不久唐玄宗驾到了。孟浩然一时紧张躲到了床下,王维不敢欺君,道出实情。 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命孟浩然出来作诗。孟浩然便吟咏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一句诗断了官途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

作文:改变一生的闪念该怎么写?
一句诗断了官途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

作文:改变一生的闪念该怎么写?
一句诗断了官途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

孟浩然一生中有意思的故事
1、文不为仕 在十七岁的时候,孟浩然在家乡本地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这距离父亲的计划又近了一步,但是孟浩然却决定止步不前了,他的任性在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决定不参加科举,这是因为他不想要给为朝廷做事情。在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了李氏家族,软弱无能的...

孟浩然是谁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他的诗虽不如王诗题材广泛,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浩然像[2]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
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