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侍中 解释 :古代职官名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 始置 :秦朝 废止 :元以后废止
介绍,发展,历代侍中列表,汉朝,唐朝,

介绍

古代职官名。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史记·孝武本纪》:“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书·百官志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秦汉侍中本丞相史,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发展

秦代 官名。秦侍中为丞相之“史”(属员),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名。 汉代 汉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侍中任务很杂,须分掌乘舆服物(包抱“虎子”即溺器在内)。汉武帝以此为近臣加官。《齐职仪》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就是说侍中是皇帝近臣,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但也会参与朝事,因此官因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地位渐趋贵重。 侍中无定员,多由名儒或贵戚子弟担任。《汉官六种》载:皇帝见诸侯王、列侯起,侍中称曰:“皇帝为诸侯王、列侯起!”起立,乃坐。 武帝时因侍中莽何罗图谋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宫外。王莽执政时复入,东汉章帝时复出外。秦、汉侍中员额无定。魏、晋定为四人,加官者不在限额内,职责与秦、汉侍中不同,虽仍在近侧,而不任杂务,与散骑常侍同备顾问应对,拾遗补缺,遂成为清要之官。 魏 魏国时已经成为加衔,司马懿、曹爽执政都加衔侍中,晋朝建立,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开始成为三公、执政的加衔,而且直接参与朝政,晋怀帝就是侍中华混拥立的。侍中的百官排位在尚书令、诸大将军之下,中书监之上。 晋代 晋朝开始把侍中作为三公的加衔,并且参与执政。曹魏时期侍中的百官朝位根据群臣上郭太后表记载排在九卿之下,在尚书仆射和中书监、中书令之上,大将军执政时的尚书仆射和中书监、中书令是没有实权,可是曹魏还没有一位专职侍中能对朝政产生影响。 晋朝的侍中比中书监、中书令的地位高,成为朝廷要职,曹魏掌权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甚至可以决定三公任免,晋朝的中书监荀勖也曾参与司徒任命,当时他也加衔侍中。《晋书》温峤传:明帝即位,(温峤)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诏命文翰亦悉预焉。晋朝的侍中已经具有宰相的许可权,仅仅因为晋朝的侍中不像人们想像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风光,晋朝官吏任职、升迁程式与其他朝代最后任职的往往是最高职务的宰相不同,晋朝官员升降频繁,官员往往担任宰相后还会担任地位低的职务,因此被忽视了。 泰始二年,诏曰:“古者百官,官箴王阙。然保氏特以谏诤为职,今之侍中、常侍实处此位。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由侍中侯史光等巡视天下,侍中已经从曹魏时期的加衔、内廷顾问成为有实权的职务,侍中任恺与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的矛盾就表明了侍中的许可权和影响力。 南朝 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梁、陈相沿,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北魏尤重其官。 隋代 隋代因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侍中为“纳言”,唐初沿称,后仍复称侍中。 唐代 唐初沿称“纳言”,后仍复称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位正三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唐代宗大历年升正二品。 《新唐书》:“周制,大宗伯郁人,下士二,掌祼事。汉无郁人,用近臣。汉世侍中微甚,籍孺、闳孺等幸臣为之。后汉邵阖自侍中迁步兵校尉,秩千石,其职省起居,执虎子,盖亵臣也。今侍中位宰相。” 高宗曾改为左相,武则天时曾改为纳言,玄宗开元时曾改黄门监,玄宗天宝时又改为左相,肃宗至德时复原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开元元年:“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 侍中为监 ;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 宋代(辽金) 宋时甚少除授,从太祖至神宗,拜侍中者仅范质、慕容延钊、赵普、丁谓、冯拯、黄中庸六人。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宰相,行侍中之职。辽、金时期的侍中也多是三公的加衔,也有专职的,比如辽国的侍中萧思温,拥立辽世宗,金国的丞相、重臣多有侍中加衔。 元代 元时设中书省,以中书令丞为宰相,平章、参政为副,不设侍中。期间曾有设门下省之议,不果。祭祀时以他官充侍中以备礼仪所需。 明清 明初废中书省不设宰相,无侍中之任。建文年间曾设侍中,正二品,位次尚书,在侍郎上。成祖即位后废。清朝不设宰相,与明代同。

历代侍中列表

汉朝

西汉 卢绾,以客从,入汉为将军,常侍中 张辟彊,以留侯(张良)子为侍中,年十五。 卫青,上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大将军青侍中。 霍去病,年十八,为天子侍中。 霍嬗,以霍去病子为侍中,奉车都尉。 朱买臣与严助俱以中大夫侍中。 荀彘,以御见侍中。 吾丘寿王,中郎将,侍中,复征光禄大夫,侍中。 韩增,为郎,诸曹,侍中,光禄大夫。 李陵,少为侍中建章监。 霍光以郎稍选诸曹,侍中。 金日磾,以黄门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 金赏,金建 金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赏为奉车都尉,建驸马都尉。 上官桀,以未央厩令,亲近,为侍中。 张千秋,张安世子,延寿,彭祖,俱为中郎将,侍中。 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 于定国,子永以父任为侍中,中郎将。 许延寿,汉宣帝许皇后的叔父,光禄大夫,侍中。 史高,以外属旧恩为侍中。 金安上,汉宣帝时,少为侍中,至建章卫尉。 霍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 史丹,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 史丹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 金敞,汉元帝时,为骑都尉,侍中。 金敞子涉本为左曹,诏拜侍中,成帝时为侍中,骑都尉。 金涉两子汤、融,皆侍中,诸曹,将,大夫。 金钦,光禄大夫,侍中。 王林卿,邛成太后外家为侍中,通轻侠。 王商,汉成帝时,擢为侍中,中郎将。 张放,汉成帝时,为侍中,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 师丹为少府,光禄勋,侍中。 房凤以五官中郎将为侍中。 王龚以光禄勋为侍中。 刘歆以奉车都尉为侍中,又以中垒校尉为侍中。 淳于长,汉成帝时,以水衡都尉为侍中。 董贤, 汉哀帝时,以驸马都尉为侍中。 东汉 臧宫,偏将军,侍中,骑都尉,辅威将军。 来历,以公主子为侍中,监羽林右骑,迁射声校尉。 邓藩,尚显宗女平臯长公主为侍中。 邓康,越骑校尉,侍中,太仆。 邓弘,邓闾,侍中。 寇荣,为侍中,诛废。 耿承,袭公主爵为林虑侯,侍中。 邳形,以故少府为侍中。 傅俊,偏将军,侍中,积弩将军。 马武,振武将军,侍中,骑都尉。 窦宪,以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 窦景,窦瓌皆侍中,奉车驸马都尉。 马康,以黄门郎为侍中。 卓茂,更始以为侍中祭酒。 鲁恭,以鲁诗博士拜侍中。 张酺,以侍郎为侍中。 爰延,征博士,举贤良,再迁为侍中。 延笃,拜议郎,稍迁侍中。 欧阳地余,以侍中为少府。 鲁丕,以中散大夫迁侍中,免,复为侍中,左中郎将。 刘宽,以太中大夫迁侍中,转屯骑校尉。 伏无忌,侍中,屯骑校尉。 宋弘,以侍中为王莽时共工。 蔡茂,哀平间以儒学显,拜议郎,迁侍中,自免。 宣秉,隐居不仕,更始征为侍中,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 承宫,以左中郎将拜侍中。 赵典,四府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侍中,出为宏农太守。 赵谦,以故京兆郡丞,献帝时迁为侍中,司空。 苏竟,以赵郡太守拜侍中。 杨厚,以议郎三迁为侍中。 阴识,以关都尉为侍中,守执金吾。 阴兴,以守期门仆射迁侍中,拜街尉,领侍中,受顾命。 冯柱,侍中;柱子石,侍中,稍迁卫尉。 郑弘,以平原相拜侍中,代郑泉为大司农。 梁安国,以嗣侯为侍中,有罪免。 梁商,以黄门侍郎迁侍中,屯骑校尉。 梁冀,初为黄门侍郎,转侍中,虎贲中郎将。 曹充,持庆氏礼为博士,拜侍中 曹褒,以河内太守征为侍中。 贾逵,以左中郎将为侍中,内备帷幄,兼领秘书。 司马均,位至侍中。 桓郁,以郎稍迁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桓焉,以郎三迁为侍中,步兵校尉。 丁鸿,袭父爵,拜侍中,兼射声校尉少府。 曹炽,侍中、长水校尉,东汉末年曹魏将领,曹仁之父

唐朝

刘文静(618) 窦抗 (618) 陈叔达(618-626) 裴矩(624-625) 宇文士及(625-626) 李元吉(625-626) 高士廉(626-627) 杜如晦(628-629) 王珪(628-633) 魏徵(632-636) 杨师道(636-639) 刘洎 (644-645) 长孙无忌(645-648) 张行成(650-651) 高季辅 (651-654) 宇文节 (652-653) 崔敦礼(653-655) 韩瑗(655-657) 许敬宗(657-658) 辛茂将(658-659) 许圉师(659-662) 窦德玄 (664-666) 姜恪 (668-672) 张文瓘(675-678) 郝处俊(679-681) 裴炎(681-683) 刘景先 (683-684) 王德真(684-685) 苏良嗣(685-686) 韦思谦(686-687) 裴居道(687-690) 魏玄同(687-689) 张光辅(689) 武承嗣(689-690) 武攸宁 (690-691,691-692) 史务滋 (690-691) 宗秦客(690) 欧阳通(691) 姚璹(694-697) 娄师德(697-699) 狄仁杰(698-700) 李峤(703-704) 韦安石(704-705,709-710) 敬晖(705) 桓彦范(705) 魏元忠(705) 杨再思(705-707) 苏瑰 (706-707) 韦巨源(707-709) 纪处纳 (707-710) 萧至忠(709) 李日知(711) 窦怀贞(711) 刘幽求(711-712,713) 岑羲(712-713) 魏知古(713-714) 卢怀慎(714-716) 宋璟(716-720) 源乾曜(720-729) 裴光庭(730-733) 裴耀卿(734-736) 牛仙客(738-742) 李适之(742-746) 陈希烈(747-754) 韦见素(756-757) 李光弼(758-759) 苗晋卿(757-763) 李光弼(758-760;761-764) 王缙(764) 浑瑊(784-796) 马燧(785-795) 王铎(881-882) 郑从谠(886-887) 韦昭度(887-888) 徐彦若(896-900) 崔胤(903-904)

侍中详细资料大全
曹魏时期侍中的百官朝位根据群臣上郭太后表记载排在九卿之下,在尚书仆射和中书监、中书令之上,大将军执政时的尚书仆射和中书监、中书令是没有实权,可是曹魏还没有一位专职侍中能对朝政产生影响。 晋朝的侍中比中书监、中书令的地位高,成为朝廷要职,曹魏掌权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甚至可以决定三公任免,晋朝的中书...

《侍中和六卿等官职》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步步为营:魏置尚书、侍中和六卿等官职》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冬季,十一月,魏国开始设置尚书、侍中和六卿等官职。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钟繇为大理,王修为大司农,袁涣为郎中令,并代行御史大夫事务,陈群为御史中丞。袁...

王粲详细资料大全
官职:丞相掾、军谋祭酒、侍中 爵位:关内侯 地位:建安七子之一 荣誉:七子之冠冕 人物生平,出身名门,怀才不遇,归附曹操,魏王侍中,驴鸣悼亡,主要成就,文学,藏书,个人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过目不忘,昼侍可矣,眉毛脱落,亲属成员,曾祖,祖父,父亲,儿子,从孙,相关遗迹,王粲故居,仲宣楼,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影视形...

同中书门下三品详细资料大全
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官名。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从太宗起,在者不轻以授人,常令他官居相职,给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义。贞观十七年(643),诏以萧瑀为太子太保,李靖为詹事,二人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高宗以后,除原官为三公、三师、...

刘韫(南朝宋宗室大臣)详细资料大全
刘韫(?-478年),字彦文,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南朝宋宗室大臣,长沙成王刘义欣之子。为人庸鄙,初为步兵校尉,宣城太守。不附刘子勋为乱,宋明帝嘉其忠诚,以为黄门郎、太子中庶子、侍中。累迁雍州刺史、侍中,领左卫将军、中领军。升明二年(478年),以谋反罪伏诛。基本介绍 本名 :刘...

唐朝左侍中吏部尚书是几品官?
唐朝官职品级介绍(唐朝官职大全)唐朝官职品级介绍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 司空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 骠骑大将军(武散)正二品 特进(文散) 辅国大将军(武散)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 京兆河南府牧 大都督 大都护 正三品 侍中 中书令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三国中所有的职位
丞相、太师、太傅、太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御史大夫、大司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大长秋、中常侍、小黄门、侍中、尚书令、中书令、尚书、黄门侍郎、散骑常...

卫臻(历史人物)详细资料大全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任丞相府户曹掾,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继位之后,晋封安国亭侯,任尚书、侍中、吏部尚书。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右仆射,晋封康乡侯。抗击诸葛亮期间出任征南将军。后来历任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晋封长垣侯...

门下省详细资料大全
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门下省 类型:官职 时代:魏晋 来源:《旧唐书·职官志》 官职,历史资料,人员设定,机构,介绍,侍中,给事中,其他, 官职 历史资料 《旧唐书·职官志》说:“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

和逌详细资料大全
和逌,汝南郡西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太常和洽之子,才爽开济。正元年间,为侍中,官至廷尉,授吏部尚书,封上蔡伯。娶夏侯尚之女为妻,生子和峤、和郁。基本介绍 本名 :和逌 所处时代 :曹魏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汝南郡西平县南古和塘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