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些措施?

如题~ 大家帮帮忙啦~ 快要考试了,挺急的。

1、废除丞相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2、设立廷杖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同时将掌管全国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3、设立锦衣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成为他实行特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

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故又称“缇骑”。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成为“诏狱”直属皇帝,权力很大。



扩展资料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原因

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太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8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立廷杖制度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而他更关心中央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同时将掌管全国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成为他实行特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故又称“缇骑”。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成为“诏狱”直属皇帝,权力很大。
另外,他改革科举制度,大杀功臣等也极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巩固了他的统治。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初名重八),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第2个回答  2008-04-12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而他更关心中央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同时将掌管全国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成为他实行特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使,下领官校。官为千户,百户,校为校尉力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故又称“缇骑”。锦衣卫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成为“诏狱”直属皇帝,权力很大。
另外,他改革科举制度,大杀功臣等也极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巩固了他的统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4-12
废除宰相制度 权分六部
设锦衣卫。强化特务制度
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
地方上废行省、权分三司(承宣布政使司,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地方军政),相互制约,大权统归中央。
第4个回答  2008-04-12
废丞相,设三司
加强地方统治,如派遣文官任通判,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政
削弱军权
颁布大明律
设厂卫特务机够,监督官民言行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些措施?
1、废除丞相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2、设立廷杖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下:1、废除丞相: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可能会威胁皇权,因此自洪武三年开始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参与决策,从而弱化丞相的权力。这一举措使得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支禁卫军,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同时也可以进行情报收集和监视工作。这...

朱元璋采取的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政治改革,中央集权: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于六部,丞相制度自此废除,相权与君权合二为一,设立巡检司和锦衣卫,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2、整顿吏治,镇压贪官。朱元璋的肃贪行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刑罚之酷,杀人之多,历史罕见。3、分封藩王。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各地,令诸藩王镇守天...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朱元璋设置了巡检司和锦衣卫。巡检司主要是负责全国各地的关津要冲的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伪奸;锦衣卫则负责秘密侦察大小官吏活动,随时向皇帝报告不公不法之徒。同时太祖还授予锦衣卫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一切大权,锦衣卫正式成为直属皇帝的情报机构。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采取哪些措施
为了加强对臣民的控制和监视,朱元璋设置了巡检司和锦衣卫。2. 镇压贪官 朱元璋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朱元璋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历史所罕见。3. 清除权臣 明太祖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为防止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3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4科举实行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以利于培养皇帝的...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些措施?
1. 废除丞相:洪武九年,朱元璋废除了行中书省,取而代之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三司各自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均向中央负责。2. 设立廷杖制度: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谋反为由,撤销了中书省和丞相职位,提高了六部的职权,使其直接向...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在官僚制度上,权分六部,废除宰相制度。2、在司法上,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东厂、廷杖制度。3、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4、在监察方面,“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直接裁决。明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一、中央官僚制度:朱元璋废除实行一千五百...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2、废除行省,地方推行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3、设立厂卫特务组织

简述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所采取的措施
“宰相制度的废除”一目,主要叙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一,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具体表现为废除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设“三司”,即布政司:洪武九年(1376)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比布政使高。其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