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廖沙
主人公的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在这方面,周围的人给他很大的影响。他还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倔强的精神。阿廖沙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阿廖沙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2、外公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3、外婆
外婆是个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
4、小茨冈
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他们明知是丑事和犯罪的事,会有很大的风险,可还是让“小茨冈”去做。
5、“好事情”
“好事情”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他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科学家”,因为他整天都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验,正因为他的执着和专注,周围的人们不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气,不善于与人交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二、作品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年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个自传体小说,除了这本小说之外还有两部自传体小说分别是《在人间》、《我的大学》,一同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中详细描述了讲述了阿廖沙3岁到10岁之间的生活状况,从侧面真实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统治下的底层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是高尔基小时候的乳名,由于其三岁丧父,只能跟随极度悲伤的母亲到跋扈专横却又濒临破产外祖父家中。由于外祖父家的小染坊经营不善,外祖父的脾气也非常暴躁,很多时候都会把气撒在阿廖沙的身上,但善良的外祖母总会在关键护着他,给他比较黑暗的童年带来了一些光明。等到外祖父家迁居到卡那特街后不久,他的母亲就重新找了一个丈夫也就是阿廖沙的继父,名叫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这时候的阿廖沙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想要避开大人,变得越来越孤僻。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并不是一个值得阿廖沙的母亲托付终身的人,他当初是因为赌钱输光了所有钱财才投奔阿廖沙外祖父的。即便是当初过着寄人篱下日子的时候还依然嫌弃这个地方潮湿。不但对自己的妻儿大打出手,还骂她是“母牛”。后来还干起卖粮票剥削工人的事情。等到自己有钱之后,直接将妻子忘得一干二净,还到外面找女人,即便被发现受到职责的时候,直接抬起长腿猛踢自己的老婆,早已经将打老婆当作家常便饭。
对于阿廖沙的继父这种傲慢自私自利的家伙来说,打骂妻儿直接是家常便饭,根本没有什么缘由。如果要找一个对妻儿施暴的原因的话,那只有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可恶的人罢了。阿廖沙的母亲后来因为经常挨丈夫的打,加上贫困和疾病,过早就去世了。等到他埋葬了母亲以后,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全书主要人物介绍:
两个舅舅:(大舅舅,小舅舅)、母亲、阿廖沙.彼时科夫、外祖父(卡希林)、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好事情”、继父、小茨冈、格里格里。
本书简介: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