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麋鹿的资料

如题所述

麋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南部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皇家猎苑,其地点在今天北京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南海子”。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大卫发现了这个皇家猎苑。他千方百计花钱买通守备人员,弄到两张鹿皮运到国外,经鉴定是当时欧洲人从来没见过的一个新鹿种,因而轰动了动物界。后来欧洲人终于从这里弄走了少量麋鹿。可是在麋鹿的故乡——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战乱、水灾,彻底破坏了南海子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侥幸流落到欧洲的少数麋鹿,被英国一位贵族——贝福特公爵收集起来,养在他的庄园中,才使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幸存下来。1985年,贝福特公爵的后代——塔维斯托克侯爵与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协议,分两批送还共38头麋鹿,让它们重返祖先的故居——南海子。这样,一个在原产地已经绝迹了一个世纪的物种,又被准确地重新引进回来。今天,在当年皇家猎苑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麋鹿苑,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昔日的游子,终于重返故里、安家落户。五年来,这群麋鹿安然地生活在这里,生息繁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上,写下了成功的一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21
传统文化角度:“四不像”源远流长

麋鹿即俗称的“四不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民俗中可谓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的灵台、灵囿至元、明、清三朝京南的皇家猎苑,古人古书都有对麋鹿的记述。屈原、班固、许慎、杜甫、沈括、苏轼、陆游、李时珍、乾隆……曾提及麋鹿的古代名人不胜枚举,甚至姜子牙的坐骑、指鹿为马、逐鹿中原的典故皆与麋鹿有关。

汉代瓦当上的麋鹿图腾

从汉代的瓦当上,我们就能看到古人对麋鹿形象的偏爱:其雄浑古朴的躯体,昂扬向上的巨角,刚柔并济的性情,既具备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祭物,从周朝至清朝始终作为皇权的象征,还作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落年生、生长神速)的标志和升迁祥和的吉兆(福“禄”寿喜)。

麋鹿的文化形象可见于甲骨文、青铜器、原始岩画、民间绘画、建筑瓦当(汉代)、宫廷遗物(清乾隆的麋角解说)

从科学史角度:北京是麋鹿种产地

麋鹿的种产地在北京,却又属于典型的“海归”。北京南海子,为麋鹿这一大型哺乳动物的模式种产地(1865年)。麋鹿被法国的阿芒戴维从北京科学发现之后,西方国家纷纷引种,但没过多久,由于洪水和战乱,世界动物史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记录: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1900年),灭绝事件的发生地还是在北京。

1985年,将近一个世纪以后,麋鹿才作为归国“华侨”,被成功地引回故里——北京南海子。从一个物种的科学发现、到在中国本土发生灭绝,再到“重引入”,其间虽历尽劫波,却最终实现了回归。 作为中国特有种的麋鹿,堪称世界科学史上、物种史上的一个奇迹,纵观世界上的各种动物,一个物种与一个地点有如此紧密的关系,非北京的麋鹿莫属。

从生态恢复角度:“旗舰物种”再造“绿肾”

北京南海子的得名,是由于其位置在北京之南,汪洋成海。在历史上,南海子的生态类型属于东北亚温带季风带的典型的湿地,因而,清代就有“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生动描述,明代的燕京十景中,这里还是其中的一景——“南囿秋风”。

2003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地区湿地恢复项目,南海子湿地也被列入其中。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作为京南难得的一块湿地,让麋鹿这个“旗舰物种”带动生态复兴,发挥“绿肾”功能,必将带来京南生态环境的局部改观。

从国际合作角度:国际友人的麋鹿情结

麋鹿的兴衰, 牵动许多国际人士的心,因为它在近代史上与法国人、英国人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早在1865年,麋鹿先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戴维神甫予以科学报道;后来在欧洲流离并濒临灭绝时,又是英国乌邦寺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1985年,乌邦寺的塔维斯托克侯爵慨然地将麋鹿送还给中国。

麋鹿还家堪为中英外交关系上的一段佳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宴会上致辞,她把麋鹿的回归与香港回归同列为20世纪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麋鹿回归的18年中,从初期的外国专家的驻守,到受到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到每年都有国际友人的造访,麋鹿始终受到世人瞩目。

从拯救濒危物种角度:体现环保成就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又曾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种红皮书中的“极危级”。北京是中国最早实施麋鹿“重引入”项目的地点,被国际保护人士赞誉为“世界上最准确的重引入项目”,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项成功实施的“重引入”的拯救项目。

继北京南海子之后,江苏大丰、湖北石首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也相继建立。目前,我国的麋鹿已多达1500余头。

从科普教育角度:自然文化遗产活化石

麋鹿曾是我国的特有物种,性情温柔,静如处女,奔跑迅速,爆发力强,动若脱兔。因环境变迁和国运兴衰而流离失所,又因国运的复兴,环境的改善失而复得,真是悲剧中的喜剧,不幸中的万幸。

全世界有4000余种哺乳动物,麋鹿以其奇异形态、习性及坎坷的经历引人瞩目,它身上有许许多多的奇、特、最。如麋鹿不但在陆地上善于奔跑,而且游泳能力最强,它横渡长江易如反掌,堪称两栖。
第2个回答  2006-03-20
http://www.baidu.com/s?tn=9991com&word=%F7%E7%C2%B9&%CB%D1%CB%F72=%CB%D1%A1%A1%A1%A1%CB%F7

麋鹿
偶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参考资料:http://www.csmqxx.com/wskt/dongwu/shicaolei/mil.htm

第3个回答  2006-03-20
偶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
第4个回答  2006-03-25
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偶蹄目 鹿科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
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南部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皇家猎苑,其地点在今天北京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南海子”。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大卫发现了这个皇家猎苑。他千方百计花钱买通守备人员,弄到两张鹿皮运到国外,经鉴定是当时欧洲人从来没见过的一个新鹿种,因而轰动了动物界。后来欧洲人终于从这里弄走了少量麋鹿。可是在麋鹿的故乡——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战乱、水灾,彻底破坏了南海子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侥幸流落到欧洲的少数麋鹿,被英国一位贵族——贝福特公爵收集起来,养在他的庄园中,才使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幸存下来。1985年,贝福特公爵的后代——塔维斯托克侯爵与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协议,分两批送还共38头麋鹿,让它们重返祖先的故居——南海子。这样,一个在原产地已经绝迹了一个世纪的物种,又被准确地重新引进回来。今天,在当年皇家猎苑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麋鹿苑,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昔日的游子,终于重返故里、安家落户。五年来,这群麋鹿安然地生活在这里,生息繁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上,写下了成功的一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解说员是怎样介绍麋鹿的
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 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我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叶。

麋鹿是一种什么动物?
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蹄子似牛、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没有眉杈。...

关于麋鹿的资料,30字就好。
1. 麋鹿,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适应沼泽地生活。2. 夏季毛色红棕,冬季脱毛后呈棕黄;幼仔毛色橘红,具白斑,尾巴驱赶蚊蝇。3.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10000年-3000年前繁盛,分布广泛。4. 朝鲜和日本曾发现麋鹿化石。5. 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猎杀导致其数量减少,1894...

驯鹿和麋鹿有什么区别?
1、麋鹿,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

什么是麋鹿?
1、麋鹿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2、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

麋鹿的知识
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我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叶。喜群居,发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开始交配,怀孕期315~350天,每胎产1仔。 原产于辽宁、华北、...

麋鹿的英文名
麋鹿的英文名称是Père David's Deer。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

麋鹿的外形和麋鹿的知识
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详细资料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081.htm ...

麋鹿是什么意思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麋鹿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又称“四不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据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的存在。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

关于麋鹿的知识,你还能搜集到哪些?请简要地写下来。
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