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难道廖化真的很差吗?

如题所述

不是的,只是廖化年近八十,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只能启用廖化。

出处:《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

原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译文: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

释义: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蜀中大将”并没有明确指明是谁,一般指的是:前将军 汉寿亭侯关羽、右将军 西乡侯张飞、左将军 前都亭侯马超、后将军 关内侯黄忠、翊军将军 永昌亭侯赵云、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魏延。

扩展资料:

相关记载及解析:

按《三国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中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译文:当时的人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意指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 廖化镇北大将军安汉侯王平、左将军宕渠侯句扶、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张翼齐名。

根据正史记载,如廖化有多次升迁记录,又如刘备与廖化相遇时大悦并且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以及最终官位于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等资料显示廖化得到重用并成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坊间多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句存在误解,认为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由能力平庸的廖化担任先锋。其实即使说话带有贬义,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老头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老,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8
不是廖化差。而是反映出诸葛亮很难做到用人为贤。不是说诸葛亮不愿用人唯贤或不会用人唯贤。而是诸葛亮难以做到用人唯贤。为什么?请看: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都失败而回
作者:朱骥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诸葛亮是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却是个不合格的军事家与领袖。而更可惜的是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诸葛亮担负起了军事家与领袖的角色。
作为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证明诸葛亮是有战略眼光的,做丞相是优秀的。但是,可惜的是诸葛亮自从刘备去世后,已经担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叫克复中原,光复汉室。实际上就是代理皇帝。但诸葛亮真的能做一名英明的皇帝吗?我说不能!为什么?
诸葛亮自己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在大家看来是个褒义词。我却不以为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丞相的本职工作,但绝不是皇帝的工作。皇帝的工作是什么?是唯才是举,用人为贤。皇帝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大放小。皇帝只要制定大政方针,其余的事的执行交给臣下。诸葛亮呢,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这样做只能累着自己。并且于国不利。由于诸葛亮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臣下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他的臣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依赖心理。什么事都是丞相说了算。我们看每回出征,无论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带着诸葛亮的密计一切依计行事。可是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一切照既定方针办往往会将军队带入死胡同。所以,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由于诸葛亮的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明察秋毫使得他的将士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更关键的是诸葛亮不能唯才是举,用人唯贤。蜀国即使有贤才良将对诸葛亮也是高山仰止,而不敢各抒己见。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敢提。提意见之前瞻前顾后,总是想。我提的意见对吗?诸葛亮都没这么说,我这么说,人家岂不是要质疑:你算老几,难道你比诸葛亮还高明?还能神机妙算?这一自问也就不敢提任何建议或意见了。所以,诸葛亮总是缺乏人才。不是诸葛亮不能识人善用,而是,没人敢毛遂自荐。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魏国曹操就能做到唯才是举。
再说军事上。诸葛亮打仗总是老一套。几乎每一步棋都是司马懿熟门熟路的。司马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固步自封,步步为营。打仗靠什么?靠出奇制胜。步步为营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另外,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完全是依靠自己缜密的思维与分析得出的结论。诸葛亮忽略了,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是知己的,但不知彼。诸葛亮只是针对他对司马懿的熟悉,才能一次次取得一时的胜利。诸葛亮几乎始终都没有建立针对魏国的谍报网。这就使得诸葛亮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推论来作战,这叫运筹帷幄之中,却不能决胜千里之外。
我们不妨做个比较:刘邦是个无赖加流氓。为什么他能统一天下。刘邦也是出汉中蜀地统一中国的。刘邦可以说毫无谋略。遇到大事总是说:为之奈何。(怎么办啊?)可他能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察纳雅言。他用萧何负责全局供给后勤,用张良出谋划策,用韩信统领兵马。使得人才各尽所能英雄有用武之地。所以将士用命,天下归一。而诸葛亮则是以一人之力苦撑举国江山社稷。试问一人之力何以横扫六合,四海毕一。
《庄子·说剑》记载: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赏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刘邦用天子剑自然一统天下。而诸葛亮用百姓之剑,纵然武功盖世,天下无敌,也只能遗恨终身!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由于诸葛亮事必躬亲,忽视了对蜀国后备人才的培养,到最后除了姜维以外,再无杰出人才,只得靠刘备时代的老将打天下。廖化本人不算很差,但也绝不是大将之才。他唯一的亮点就是活得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3
五虎将96的话,张辽甘宁91,92。廖化算得上中等偏上85的将了,这句话反应了后期蜀国不重视后生培养,人才缺失严重,六七十岁的老将廖化担任先锋
第4个回答  2013-01-07
据说廖化70多岁了还做先锋,不是说他差,而是说蜀汉后继无人了。这也正是“朝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来历。

朝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难道廖化真的很差吗?
不是的,只是廖化年近八十,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只能启用廖化。出处:《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原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译文: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释义: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民间为何认为廖化没什么本事?
由此可见,廖化真的算不得有智谋,至少缺乏军事上的智谋。第二条,廖化获重用的秘诀。廖化确实在任何一个领导手下都获得重用。但这并不表明廖化的水平高,本事强。很可能是因为廖化这个人听话,顺从,同时能搞关系。关羽、诸葛亮让他当秘书,都是因为廖化很听话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廖化很会搞关系的表现...

“蜀军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很差吗?
并不是。廖化背了一个大黑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本意是说三国中后期,随着蜀国国力的不断衰落,蜀国的良将也不断的减少;但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不断的进行,可是蜀国实在是太缺良将了,诸葛亮北伐只能派能力不高的廖化。根据正史记载,廖化...

为什么说“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廖化不厉害吗
人们一直以“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俗话来评价蜀国中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人才青黄不接是事实,但以廖化来作为谈资并不符合史实。三国时期的廖化,能被后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完全是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也就...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这么不堪吗
还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当时他是作为关羽的主簿存在的,此时距离樊城之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廖化依旧没有半句推辞,而是继续出战,以至于后来有人笑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方面说的是蜀汉人才凋零,无人能胜任先锋一职,另一方面也让人觉得廖化的能力太差,...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
不过似乎蜀汉政权后期出于人才凋零的状态,而为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大意是指蜀中已经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优秀将领,连廖化都可以担任大将了,那么廖化真的如此不堪么?廖化得以加入蜀汉阵营还得从关羽前往寻找刘备之时说起,当时关羽护送的刘备的夫人却是被一伙山贼抢走,而...

三国演义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贬低蜀国的将才凋
展现了年长者的责任与担当。在现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更多比喻团队中需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承担重任,但实际能力不差的廖化则证明了年老者同样能承担重任,不会被年轻血液超越。站在廖化的角度,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他愿意作为年轻人的先锋,即使蜀国年轻将才尚未成熟,也愿意承担责任。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的实力真的很差劲吗?
廖化的实力其实并不差劲,反而很强,他一辈子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功劳,先后被蜀主封为中乡侯、镇军大将军、车骑将军、并州刺史等要职,是一名类似于黄忠的老将,深得刘备父子的信任。只是因为蜀国后期将材奇缺,万般无奈之下,姜维才重新启用七十多岁的廖化作为大部队先锋,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进行北伐...

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当真如此平庸吗?
02、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在前期表现确实不咋滴,除了吃败仗外,还有就是当时蜀汉大将还比较多,比如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等。在黄忠马超这些人嗝屁后,廖化凭借资历慢慢坐到了蜀汉的高位,在军中也是属于大将级别的人物,特别是在北伐的时候有过几次不错的表现,更是让他水涨船高。赵云魏延嗝屁后...

真实的廖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廖化真的是无能之辈吗
廖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但真正让大家对廖化熟知的,却不是廖化的军功和战绩,而是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戏称。这一句戏称其实是出自清朝时期一部反对迷信的小说《扫迷帚》。正是因为这一句戏称让很多人对廖化造成了误会,觉得可能廖化没有什么本事,蜀汉让廖化担当大将,是朝中无人了。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