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中的色彩美

最好是写王维山水诗中的色彩美 3千字以上 谢谢

“诗中有画”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
[关键词] 画面美 色彩美 构图美 意象美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诗作,给以融化。这诗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以其句法,皆所画也"。其绘画创水墨渲澹法,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1]
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最重要的意境范畴。台湾诗评家解释说,就是在绘画式的视觉结构中表现出形象的功能。歌德说:“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是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
总的说来,描绘性的形象是提供五官的知觉和感觉信息为主的。[2]绘画是靠色彩、线条、明暗等变化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诉之于视觉的造型艺术。它比之于诗歌,显然更富于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和立体感。富于绘画美的诗歌正是在以文字塑造的形象中,大量撷取了绘画的上述特点,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文字形象的间接性局限,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更具体、更生动、更鲜明、更感人,更迅速地为读者所把握,从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绘画美感。[3]
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画面美:
王维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以及《山居秋暝》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4]
宋朝晁说之(以道)认为:“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可以说,追求诗歌中可睹可感的画面美正是诗歌取得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原因。[5]
王维的《戏赠张五弟 三首》诗中,有这样的怡人诗章:"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以及"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任运自在,一幅人与自然万物泯然无间、尽善尽美和谐画卷,尽收眼底,感人至深。[6]
王维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里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例如:《宿郑州》"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全篇气势流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写景尤为壮丽。
  他后期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辋川集》绝句,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象《鹿柴》这样的诗,所写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声,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的确能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竹里馆》、《辛夷坞》也同样写得很幽美。[7]
而《谓川田家》这首五言古诗以率真自然的不事雕琢纯用白描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的安逸宁静、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
《汉江临眺》则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种异常广阔的整体性的“可游、可居”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去追求表现的美的理想。[8] 首二句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三、四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 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味。”[9]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 ,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王番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10]
  王维的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前面所举的那些山水诗,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正因为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很高,所以他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以《山居秋暝》这首名作为例:[1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好象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象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语言也高度清新洗炼,朴素之中有润泽华采。的确深得陶诗"清腴"的特色。[12]
王维的力作《终南山》,是一首地道的山水诗。这首诗单纯描写终南山麓山水地貌,出语不凡,别具情趣。"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二句即点出终南山的地理位置,极写终南山气象之雄伟高远,颇具工力。由于终南山靠近京都长安,加上其山势连绵不绝,直抵海边,更增添了视觉联想上的魅力。"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二句,是借云霭恍惚迷离、变幻不定的形态,反衬终南的高远-一往前看,白云弥漫,走近前却又不见,回首再看时,那白云又凝聚在后面了;从远处看,只见一片青霭的山气,走进去,却又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奇观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有更深切的体会。"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而连绵不绝的山壑,因天气和云气的变化,有的阴翳,有的晴朗,真个是山色难测,各不相同。这是从正面衬托出终南山麓的多姿与壮丽。有此二句,山也增色,诗也添辉。最后两句"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是从另一个角度写终南地域之远阔;其胜景非一日所可毕览,需向山中樵夫打探投宿处以待来日复作畅游。"隔水"二字写出了终南山水烟雨迷濛之状,十分传神。掩卷回味,全诗确如一幅维妙维肖的山水写生画,并无任何奇想幻觉,却真实可信。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形象生动、意味深长等特点,既有陶渊明诗那种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灵运诗那种精工刻画的描写,颇多名篇佳句,如《鹿柴》、《竹里馆》、《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积雨輖川庄作》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皆为后世所推崇;尤其是《终南别业》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能够给人以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被古人视为最得理趣的佳句而广为传诵。[13]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4
王维诗中的色彩美:从色彩看王维诗的空静之美及其文化蕴含

摘要:王维诗歌无论是随类附彩,还是以墨示色,都能借助色彩这一绘画的基本要素创造出形意相融、空明宁静的意境,同时在其中又明显地体现着禅学浸润的痕迹。本文拟从诗的色彩表现形式特征的角度,论述王维诗的空静之美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王维;色彩;空静;禅宗;以墨示色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超逸洒脱的襟怀创作了许多被人们反复吟咏的佳篇丽句;他的诗“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其妙处如严羽《沧浪诗话�6�1诗辩》所说“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水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水月镜花般玲珑透彻的空明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本文拟从诗的色彩表现形式特征的角度,论述王维诗的空静之美及其文化蕴含。

一、
王维在《偶然作》中写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他既是一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许多绘画方面的技巧与表现方法,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色彩对于传达有画意的诗之神韵,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同时,王维又是一位精通禅理的佛教徒,而佛教宣称“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古尊宿语录》卷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法华玄义》卷四),因此色彩的表现又与王维的禅宗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当诗人以禅者之心去静观万物时,自然万物皆已成为因心所造之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作为大自然给予人的最直接的感官印象,更能体现出诗人的心境。在王维的诗中,多次写到他自身追求“空”、“静”、“闲”的禅境,如“终年无客常闭关,终13无心常自闲”(《答张五弟》),“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这种心态反映在他诗的色彩运用上,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直接以清疏平淡之色去描绘景物。在王维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青”、“白”二色,其中“白”色出现91次,“青”色出现62次,且二色大多同时搭配出现,以表现诗歌冲淡素的风格,传达作者平和安定的心理感受。如“青菰临山映,白鸟向上翻”(《辋川闲居》),“九江枫树几回青,片扬州五湖白”(《同崔傅答贤弟》)等诗句比比皆是。这一点前人已有过详细的论述。
王维运用色彩来显示其空灵境界的第二种情况是,除青、白二色外,还经常出现红、绿、黄等浓艳之色,尤其是红、绿二色的搭配之句更是随处可见。按常理来说,这种色彩的运用应给人以纷繁绮丽之感,可王维的诗却恰恰相反,即便是用浓色写出来的仍是静景明心,仍给人以空幽清净之感,这也正是王维运色的高妙之处。因为作者往往以“新”、“晴”、“闲”、“静”等词来修饰这些浓色,或者让这些景色笼罩在雨雾烟气之中,经过水气的洗涤、过滤显得“既静且洁”。诚如贺贻孙在《诗筏》中所说:“王摩诘之洁,本文天然,虽作丽语,愈见其洁”。雨雾烟气又往往能给人以空蒙暗淡之感,处于这种基色之下的景物势必也会呈现出淡雅静寂的风格。如《红牡丹》一诗: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写花叶葱郁艳丽,摇曳生姿,却也如同诗人的心境一样是“闲且静”的,虽然诗中已明确写到了“艳”,但却马上附之以“闲”、“静”的神态,使整个画面显得闲散疏淡。再如《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先是用“红”、“绿”两个色彩字给读者展示出一幅柳暗花明的画面,之后进一步描绘花瓣上带着的隔夜雨滴,既使颜色显得清爽怡人、柔和优美,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雨后清新的泥土气息和幽幽花香,碧绿的柳丝笼罩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气烟雾之中,在空漾澄净之中益发显得袅娜迷人。再加上满地落花,无人过问的情景使全诗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在禅者王维的笔下,艳丽的色彩往往能给人以清新幽淡的感觉,透过这些色彩,读者仿佛已看到了潇洒旷达、静心事佛的诗人形象。这类以浓色写淡情的诗句在王维的作品中俯拾即是:“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柔嫩的竹枝暗含淡淡的粉色,红色的莲花脱去开败的花瓣露出新红,显得明静澄澈;“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田家》),在明朗的初秋季节,经过雨水的洗涤,红榴、绿芋显得娇柔可爱;“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酌酒与裴迪》),虽是有草有花,但草却是经过细雨浸润的,花在轻寒的春风中欲动而未动,初春明秀宁静之美如在眼前。
第2个回答  2013-07-24
唐才子传》评价王维诗:"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此言极是,我们读王维诗,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文字所描绘出的画面,总是那么清新,那么富于色彩,那么生动自然。难怪苏东坡一时兴致大发抻纸濡墨,在王维的画作《蓝田烟雨图》上题款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青溪》)这是一派何其动人的风景,有山有水,有石有松,有草有花,有声有色,人入其中无异于进入了美丽的图画。王维在此用淡墨轻染的方式,随意之间将山野景象表现得生动形象。他的田园诗中最著名且流传最广的要算是那首《山居秋瞑》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写的是秋天的景色,秋后新雨,明月清泉,动静相参,声色俱恬,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色彩完全是透明亮丽的。王维写这种诗,很注意以画家的眼光,捕捉自然界中的意象,然后再用绘画般的手法表现出来,达到出神入画般的效果。象这样善于用"光"和"色"将诗写得通透明快的还有: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诗人与画家以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调动读者的思想情绪和视觉感应,从而达到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这一目的。画家靠色彩、光泽和形质等手法直接影响读者,而诗人则仅能凭藉文字的描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的表现方法似乎更为复杂和间接。因此,为了使文字达到画笔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王维在自己的诗中一方面注重对自然界形质的描绘,另方面也更重视文字色彩的作用。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在这句诗中,我们即可以看到一望无边的大漠上,一通孤烟凭空而起,又可以想象到长河落日那一派动人的景象。从此句诗中,我们不但有形质的印象("孤烟直"、"落日圆"),而且还可以想象出"大漠孤烟"的苍茫与"长河落日"的绚丽色彩。与此意境略似的诗句还有许多,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终南山》)...
第3个回答  2013-07-24
真的爱你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
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
总是罗嗦始终关注
不懂珍惜太内疚
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
母亲的爱却永远未退让
决心冲开心中挣扎
亲恩终可抱达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抱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
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
总是罗嗦始终关注
不懂珍惜太内疚
仍记起温馨的一对手
始终给我照顾未变样
理想今天终于等到
分享光辉盼做到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抱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
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抱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抱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第4个回答  2013-07-24
二、色彩美:
诗歌虽然不能象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使诗歌呈现出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色彩美,令人如见其形,如睹其色,构成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从而生动如画地抒发了诗人的各自的情怀。
色彩不是无情物,它往往具有浓烈的表情作用。正是因为如此,色彩这种丰富的表情作用,成了诗人在抒情写意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作者借助红豆强烈的艳丽色彩和动人传说,以含蓄而一往深情的叮咛语气,表现出炽热的爱情与入骨的相思。这里红色的热烈、温暖和火一般的活力的象征意义和思妇的情思紧密相连,使诗中炽热的感情猛烈地燃烧。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使人可以触摸,从而产生了动人的力量。[14]
王维善于敷彩。这些色彩并非是单纯的消极的涂饰,而是活跃地晕染着整个画面,清新鲜润,给人以愉悦之感。如《辋川别业》中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和《白石滩》中的“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涣纱明月下”等等。王维还着意在动态中捕捉光与色变幻不定的组合,如《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上句写日落时江湖上反射出一片白光,下句写潮水涌来时,碧波滚滚,天地似乎要被它染青。《北垞》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送方尊师归嵩山》“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等,都富有灵妙的生气。前人说王维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15]、“典丽靓深”[16]等等,都指出了他的诗特别富于视觉之美的艺术个性。
而《积雨輖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和阴阴夏木,前者色调光亮,后者色调沉着;白鹭和黄鹂,色彩对比鲜明。《春园即事》中的“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等,更是表现了画面色彩映衬的优美。
三、构图美:
构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对诗歌而言,指的则是借鉴绘画艺术的结构手段,把自然景物巧妙而自然地加以排列组合,构成既生动活泼,又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的立体画面,使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诗歌的构图也是构成诗歌绘画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法来描绘自然景物,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中国画的这种特点被融汇到了诗歌创作当中,并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王维讲究构图布局,如著名的《终南山》可说是很好的实例。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中的视角一直在变化:头两句作者以远眺的视角定位概述山的绵延广袤的总貌;然后视角一变三、四句由进山前的眺望,变为置身山中的环顾;在平视的基础上五、六句又采用居高临下的俯视的角度“分野中峰变”,使得庞大的山区尽收眼底。接着,又在山前山后游动着看到“阴晴众壑殊”了,极写溪涧萦回曲折之致。移步换景地变换视角给人们以强烈的立体感受;这不仅不会影响作者观察的细致和透彻,而且还有助于诗情画意的创造,因为它克服了焦点透视所容易产生的狭小单调的局限性。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把这座耸立在中原的山岭的面貌充分展示出来。这种不固定在一个视点而力求把握景物整体境界的方法,正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构图方法,如宋人沈括所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17]
另外,在对“散点透视”这个传统绘画构图法的运用中,除了在同一画面中详尽描绘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外,诗人还非常善于把许多个别的、即在不同时间、地点、角度得到的感受最深的物象放在一起,使之熔炼组合,以更好地摆脱具体事物对自己的束缚,从而达到抒发感情的目的。为了求得诗中构图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如《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前者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景的距离,后者则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
象《淇上即事田园》"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等,取景上也深具画家构图的匠心。
丰富的层次感也是诗歌构图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突出地描摹那景物层次,以突出绘画艺术那种从层次的角度观察自然、处理自然景物的意图,从而使自己的诗歌具有绘画艺术的强烈层次感。例如《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田。
正是“望”眼欲穿,一望到“郭门临渡头”,二望到“村树连溪口”,三望到“白水明田外”,四望到“碧峰出山后”。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为了突出景物层次,有意精选了明暗交错的四层色调,把眼前的稻田,田外的白水,水外的青山,山外的碧峰一层层烘染开去,所运用的正是绘画的技法。这首诗强烈如画的艺术效果,也正是通过鲜明的层次来完成。[18]

王维诗中的色彩美
王维诗中的色彩美:从色彩看王维诗的空静之美及其文化蕴含 摘要:王维诗歌无论是随类附彩,还是以墨示色,都能借助色彩这一绘画的基本要素创造出形意相融、空明宁静的意境,同时在其中又明显地体现着禅学浸润的痕迹。本文拟从诗的色彩表现形式特征的角度,论述王维诗的空静之美及其文化内涵。关键词:王维;色彩;空静;禅...

以<山居秋瞑>为例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诗与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得到较好的处理。这一基本特征:首先体现在对立统一上——诗、画之美。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点线面、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也注意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构图,这些技巧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应用得十分成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两句诗有点:...

如何理解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 、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还...

王维的哪些诗句充满了色彩美和层次美?
诗佛王维,一贯风格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诗句都充满了色彩美和层次美,比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色彩搭配

为什么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因为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

鸟鸣涧的作者是谁
鸟鸣涧的作者是谁:王维。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感;...

山居秋暝这首诗中作者以画笔写尸体现了哪几种美?
《 山居秋暝》 体现了意境美; 色彩美; 韵律美 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一、美在空灵 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立意高深玄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照应诗题,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写足诗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理解答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答: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

谈谈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
最早认识到王维诗歌中的诗与画的是苏东坡,他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诗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而开始了讨论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论题,王维山水诗之被称“诗中有画”,主要是王维注重诗歌的构图美、形象美、线条美、色彩美、意镜美。王维:王维(701...

王维 创作风格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音律美。王维诗歌音律随着内心态度的转变而转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