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吴国最迟灭亡的原因?

如题所述

晋灭吴之战,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晋具有各方面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终于迅速取胜。弱小的吴国面对强敌,反而轻敌大意,毫无有效全面的防备措施,结果一败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的灭蜀,使司马氏势力进一步加强。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子司马炎嗣相国、晋王位,继掌魏国朝政。同年十二月,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登皇位(即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都洛阳。这样,魏灭蜀、晋代魏,变三国鼎立为晋与吴的南北对峙。

司马昭曾有灭蜀之后三年就灭吴平天下的设想,但灭蜀后,因师老民疲,又缺乏灭吴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强大水军,灭吴之举暂停。司马氏转而采取措施整顿内部,如任用贤能,废除苛法,减免赋役,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此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加强实力基础。司马氏还特意厚待归降的蜀国君臣。如封刘禅为安乐公,后来还征用诸葛亮孙诸葛京“随才署吏”,其他蜀国降臣封侯者有50余人,以此稳定巴蜀之众,又示意东吴,收买吴国人心。晋代魏后,晋帝司马炎又遣使与吴讲和,作缓兵之计。但与此同时,司马炎抓紧时间,开始作进攻吴国的军事准备。

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卫奡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今山东临淄北);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以这些地区作为进军的基地。羊祜是极力主张并参与密谋灭吴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阳与东吴名将陆抗对峙,善施恩惠,如主动送还吴军俘虏、吴国禾麦、吴人射伤的禽兽等,使“吴人翕然悦服”。吴人北来归降者不绝。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以王浚为益州刺史,密命他制造大船,训练水军,“为顺流之计”。王浚遂着手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上游逐渐建立起来了。

正当晋朝国力日盛,积极准备平吴的时候,江东的孙吴却是每况愈下。早在孙权晚年,由于赋役苛重,吴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已有所发展,社会矛盾加剧。晚年的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孙权死后,围绕继位和权力问题,引发了一连串的宫廷内争和帝位更迭,进一步加剧了吴国的混乱。及至吴元兴元年(264年),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被迎立为帝后,情况更加不可收拾。孙皓昏庸无道,即位后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搞得吴国“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离心离德。孙皓对西晋的威胁,毫无戒心,有时也派兵攻晋,但多因草率而无功。他迷信长江天险可保平安,从未认真在战备上下功夫。名将陆抗觉察到晋有灭吴的意图,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强备战,他还预见到晋兵会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特别要求加强建平(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兵力。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顺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之以呈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孙皓对陆抗、吾彦的建议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视。

陆抗也在忧虑中死去。吴国的衰落,孙皓的昏庸,为晋的顺利灭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咸宁五年(279年),王浚、杜预(时羊祜已死)以吴主孙皓“荒淫凶虐”,上书建议司马炎“宜速征伐”,举兵平吴。

司马炎即于这年十一月开始了平吴的大进军。

晋军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分六路出击: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由和州出击),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平南将军胡奋出击夏口(属今湖北武汉市),镇南大将军杜预自驻地襄阳进军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晋军东西凡20余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为了协调行动,司马炎命王浚的军队下建平时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即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时受王浑指挥。晋军分路出击,意在迅速切断吴军联系,各个击破,其中西面晋军主攻,东面晋军牵制吴军主力,最后夺取吴都建业。

这年十二月,王浚、唐彬率军7万沿江而下。明年(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克丹杨(今湖北秭归东),寻进逼西陵峡。吴军于此设置铁锁横江,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为以此即可阻止晋军前进,竟不派兵防守。王浚早已预作大筏数十个,缚草为人,立于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即着筏而去,又用大火烧融铁锁。晋军顺利排除了障碍,一路势如破竹,进克西陵,继克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与此同时,杜预率领的晋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所到之处,大多不战而胜。

随即司马炎又命王浚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要他和唐彬率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同时命杜预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于时王浚遵命即克夏口,与王戎联军夺取武昌,随后又“泛舟东下,所在皆平”。至此,晋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

至于东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浑率晋军已抵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一带,准备渡江进逼建业。吴主孙皓慌忙异常,急令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等率兵3万,渡江迎击。结果晋军大胜,临阵斩杀张悌、沈莹、孙震等吴将士5800人。吴国上下大震。王浑率军逼近江岸,部将建议他乘胜直捣建业。但王浑以司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纳建议,停军江北,等待王浚。这时琅玡王司马伷的晋军也进抵长江,威胁建业。

三月,王浚军东下抵达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抵御,但吴军毫无斗志,“望旗而降”。孙皓企图再凑2万兵众抵抗,这些士众却于出发前夜,即尽逃亡。至此,吴国已无兵可守。各路晋军兵临建业。孙皓用大臣薛莹、胡冲计,分别遣使奉书于王浚、司马伷、王浑处求降,企图挑拨离间。按司马炎原先的规定,这时的王浚晋军应由王浑节度,而王浑屯兵不进,又以共同议事的名义,也要王浚停止进军。但王浚不顾王浑阻拦,于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万,方舟百里,鼓噪而进建业。吴主孙皓面缚出降于王浚军前,吴亡。晋统一全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地理优势。魏国要想先灭吴国,就要渡长江,长江天险,魏国在赤壁打了败仗,就是他们不会水战。 2、孙权70多岁才死。孙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是魏蜀吴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里最长寿的一个。 3、司马昭把魏国的国君位置抢来了。魏国只好变成晋国。这时,吴国还没有灭亡。 4、不关诸葛亮的事。诸葛亮死后,蜀国还苟延残喘活了好久。只是蜀国国力实在是太薄弱了,魏国当然先把弱的给灭了,再攻强的。 5、蜀国早就和魏国结了仇。魏国当然先了结仇家。 6、吴国厉害的老臣还多。他们死的比蜀国老臣晚。魏国当然把蜀国这个老臣死绝的国给灭了。 7、阿斗年纪太轻,势力太小,无所事事。魏国看他好欺负,再加上老臣也没了,当然先打他们。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的必然性。不过这不太科学。三国总有一个先亡的,总有一个最后亡的,但他们三国没有一个是最后的赢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3
主观:1,孙策,孙权苦心经营江东,已使南方有了较大发展,经济繁荣,民众富庶,军队强大,人民拥戴。2,政治上偏安一隅,采取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策略,荆州事情完后,实际上不太怎么参与中原的魏蜀征伐。客观,1,当时南方还被多数中原人视为荒蛮之地,地形复杂。2,在魏国看来,吴国基础雄厚,实力强大,又有长江天险;而蜀国夷陵之伤未合,南方蛮夷不稳,又连年征伐,国力日渐衰弱,虽有诸葛苦撑,诸葛死后虽有蜀道之难,但仍应该先灭蜀,再水陆并进灭吴。 所以魏国先灭了蜀国,然后没等曹氏一展宏图,便被遮天蔽日的司马氏取代,紧接着,司马炎挥师伐吴,吴国被灭。这便是吴国最后被灭之原因。

三国时吴国灭亡原因
一、吴国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这可能与长江天险有关。二、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国内政治动荡,从而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败。三、吴国的继位君主中似乎没有特别突出的人物,这也是吴国衰败的一个原因。四、孙皓在位期间,滥用权力,杀害忠诚直言的大臣,重用谄媚奉承之人,虐待奴役民众,...

三国中吴国最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魏晋换代内部不稳定;2、西北秃发树机能叛乱长期不能解决;3、吴比蜀更稳定,蜀是外来人称王,缺乏利益共同体;吴是本地人称王,有世家大族支持,更有抵抗力。吴国(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大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

三国里面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孙权晚年为了削弱士家大族的势力,利用太子之位在二宫构争中重创了世家大族,包括吴四姓,这一举措虽然削弱了士家大族的实力,但也削弱了东吴的国力,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祸根。5. 晋朝在准备充分后,于279年发动了对吴国的进攻。由于吴国内部离心离德,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晋军迅速取得胜利。280...

三国时吴国灭亡原因
吴国算是三国里面灭亡最晚的了,不过估计是长江天险的原因?孙权晚年因为立嗣问题搞的国内一塌糊涂,差不多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败。后来三嗣主似乎也没啥突出的,然后孙皓最后乱搞一通,诛杀忠心直言的人而重用谄媚奉承的人,虐待奴役民众,自然就把吴国搞灭亡了。

三国里面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联盟抗曹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取蜀后拒不交还荆州。东吴又与蜀汉的荆州争夺战中斩杀关羽,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得到荆州后东吴构筑了一条...

三国吴国从什么时候走向衰落
一、孙权继承和发展了父兄的基业,建立了吴国政权。二、孙权去世后,吴国内部出现混乱。三、孙权时期的东吴在与魏国的战争中胜少败多,尤其是石亭之战后,吴国相对安定,为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四、孙权称帝后,吴国多次与魏国交战,但成效不大。五、孙权晚年开始宠爱幼子孙亮,引发了“二宫之争”,导致...

在三国演义23回中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啊
蜀国还苟延残喘活了好久.只是蜀国国力实在是太薄弱了,魏国当然先把弱的给灭了,再攻强的. 5、蜀国早就和魏国结了仇.魏国当然先了结仇家. 6、吴国厉害的老臣还多.他们死的比蜀国老臣晚.魏国当然把蜀国这个老臣死绝的国给灭了. 7、阿斗年纪太轻,势力太小,无所事事.魏国看他好欺负,再加上老臣也...

三国中吴国最迟灭亡的原因?
孙皓昏庸无道,即位后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搞得吴国“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离心离德。孙皓对西晋的威胁,毫无戒心,有时也派兵攻晋,但多因草率而无功。他迷信长江天险可保平安,从未认真在战备上下功夫。名将陆抗觉察到晋有灭吴的意图,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强备战...

吴国失败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三国时期的吴国,那么原因就是一下几个:一、魏国的强大 这间接等于是让晋国强大。特别是当西晋灭蜀国后,对吴国形成了包围之势,虽有长江天堑,但无奈西晋正处在强盛阶段(再度统一中国)。二、孙权思想的影响 在曹刘孙之间,其实孙权要算最没有成就的一个了。他的地盘,大部分都是靠孙策打...

三国时期,为什么说吴国是最不可能一统天下的?
所以在三国的后期吴国完全的龟缩在了这一带,哪都不敢去。当时最后的结局也是悲惨的被腾出手的司马氏所灭,毕竟那个时候司马氏已经消灭了蜀国,而且又经过了几年的修生养息,可以说整体实力较之前变得更加的强大,灭吴国这种弱小的国家,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