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的种植:
一、前期种植管理
1.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黄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栽植后可持续采收 15~20 年以上。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黄花菜,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坡度小于 15° 的川地、塬地、台地、梯田、掌地等最为适宜。
选定地块后,开春土壤解冻后旋耕耙耱,使其耕作层无大土垡块和残茬,做到深、细、平、净,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便于栽植。
黄花菜栽植后 15 年以上才会进行更新复壮,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因此,栽植前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最好选用腐熟羊粪 25~30 t/hm 2 ,结合深耕灭茬施入田中。
二、品种选择
现有黄花菜品种,如猛子花、四月花、白花、荆州花、冲里花、大乌嘴等均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特点。黄花菜一般早、晚熟品种产量较低,中熟品种产量较高,但由于其采收期长,应做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
三、培育壮苗
3.1 分株繁殖法
分株繁殖是黄花菜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般有 2 种方式:一是在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作种苗,剩余的让其继续生长;二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挖随分随栽。种苗挖出后将泥土抖去,每 2~3 个芽片为一丛或一株分开,剪除根茎下部生长的朽根、老根和病根,仅保留 1~2 层新根,约留 10 cm 长即可。
3.2 短缩茎切块育苗法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挖出根株,按芽片分开,将短缩茎周围的枯死叶和毛叶除去,留叶长 3~5 cm ,剪去上端,再自上向下将根茎纵切成 2 片。如果根茎粗壮,可继续进行纵切,一般每株可分切成 2~6 株,甚至多达 10 株。注意分切时每个苗片上都需带有“苗茎”,下带须根。
黄花菜种子繁殖法速度快、繁殖数量大,可以提供大面积栽培所需幼苗。黄花菜生长期,勿采收花朵,每个蒴果里有饱满优良种子 10~50 粒不等。当蒴果由乳黄变成灰黑色,上部裂开口,即可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乌黑发亮,百粒重2 g 左右。
用种子播种育苗,必须选择土质肥沃的地块,做成1.0~1.2 m 宽的小畦,于 4 月中下旬至 6 月初播种育苗。播种前首先在畦面上开沟,深 3~5 cm ,按行距 15 cm ,株距 1 cm播种。种子播好后,稍镇压后覆土,覆土厚度 2~3 cm ,可覆盖地膜以保墒提温,促进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后,要破膜防风,以防灼伤幼苗。幼苗在育苗床内生长 1 年后,第 2 年即可起苗定植。
四、栽植
黄花菜除盛苗期和采摘期不宜栽植外,其余时期均可栽植,但最适宜的栽植季节有 2 个:一是春季( 3 — 4 月),即黄花菜春苗生长刚刚开始,这时分株繁殖栽植的成活率高,经过 1 年生长,第 2 年即可进入采摘期;二是早秋( 9 月),早秋栽植的黄花菜,当年秋季即可生根发苗,长出大量叶片和新的根群,吸收大量营养,进行叶芽分化,为来年产生新的分蘖打好基础。
旱地黄花菜一般采用宽窄行栽植法,宽行 120~140 cm ,窄行 20~30 cm ,穴距 9~15 cm ,每穴栽 1 株,以便于机械耕作,也利于通风透光,增加产量。栽植时在选好的地块上按照宽窄行开沟,沟深 12 cm ,宽 20 cm ,将黄花菜苗按照规定的株距摆好,人工覆土栽植,覆土深度 10 cm ,做到“上不封顶,下不见根”。覆土完成后,用脚将覆土踏实,以利于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促进生根发芽 。
五、田间管理
5.1 栽植苗管理
在黄花菜苗栽植初期,若土壤墒情较差,应适当浇水,以提高成活率。栽植苗成活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促进壮苗,春季栽植苗全年应中耕除草 3~4 次,秋季栽植苗全年应中耕除草 2~3 次。
5.2 春苗期管理
幼苗萌发至抽薹前称春苗期,时间为 3 — 5 月。立春后日平均温度达 5 ℃ 以上就开始生长,随着气温升高,叶片生长迅速,每个分蘖可长出 16~20 片叶,为生殖生长打下了基础。春苗期应早追肥,春苗返青后在苗丛两侧开沟追施尿素500~600 kg/hm 2 。同时,适时中耕除草 1 次,深度 10 cm 以上。
5.3 抽薹现蕾期管理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为抽薹期,初生花薹呈笔状,渐长后出现花蕾,花蕾形成后,逐渐开花。此时应追肥 1 次,在苗丛两侧开沟追施史丹利复合肥 400~500 kg/hm 2 。同时,适时中耕除草 1 次,疏松土壤,清除杂草。
5.4 开花期管理
开花期即采收期,时间为 6 — 9 月。根据品种不同可采收 30~60 d 不等。为了延长采摘期,提高产量,开始采摘后7~10 d 内追施尿素 75 kg/hm 2 。采摘期每隔 7 d 左右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5.5 冬苗期管理
开花结束至霜降前为冬苗生长期,花薹下部腋芽陆续萌发生长,称为冬苗,此时冬苗及其他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储存于肉质根和短缩茎内,供翌年春苗生长。因此,冬苗生长情况也影响翌年产量。此时应中耕除草 1 次,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护叶片,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5.6 休眠期管理
霜降后,地上部叶片全部枯死,进入休眠期,时间为10 月至翌年 3 月。此时应割除枯叶,清除杂草,及时耕翻或旋耕耙耱宽行土壤,做到深、细、平、净,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结合整地给黄花菜冬苗培土、壅土,以增强其抗寒能力。
5.7 更新复壮
当地下部出现许多粗糙而肥大的肉质根,地上部分蘖成密集的株丛时,表明黄花菜植株需要更新复壮。具体方法: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大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挖掉 1/2 的老株,作为种苗继续繁殖,促使整个植株发生新的分蘖,萌发新根,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3~4 年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
六、病虫害防治
6.1 锈病
锈病在黄花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及花茎。初侵染时,有疱状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有黄褐色粉末散出,有时疱斑合并连成一片,表皮翻卷,疱斑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整个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脱落。
6.2 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初侵染时叶尖有圆形苍白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沿边缘变黄褐色而干枯,如果湿度大,则有黑色霉状物产生。防治方法: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d 喷施 1 次,共喷 2~3 次。
6.3 红蜘蛛
红蜘蛛以若虫和成虫群集于叶背进行危害,被害处有灰白色小点出现,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导致枯死。防治方法:用 15% 扫螨净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或 73%克螨特 2 000 倍液喷雾。
6.4 蚜虫
蚜虫主要在 5 月发生,先为害叶片,后逐渐发展至花和花蕾,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防治方法: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或 10%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 倍液喷雾。
七、采摘
当花蕾呈黄绿色、饱满、花瓣上纵沟明显、含苞待放时采收。过早采收,花蕾未充分膨大,产量低;过迟采收,花蕾裂嘴或开放,影响产量和品质。最佳采收时期为开花裂嘴前2 h ,一般为 7 : 00 — 14 : 00 ,先熟先采,后熟后采。
1、选地整地
黄花菜对突然的要求把那个不是非常严格,它抗贫瘠和抗旱的能力及其强悍,寿命也比较长,一般可以生长个五到八年的时间,所以比较是个独栽在山坡、山地等地区,但如果能过在土质比较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栽种的会生长的会更好,产量也会更高,同时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在整地的是后尽量深翻,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掉一些虫害的威胁,同时还可以预防倒伏。
2、栽种方式
黄花菜的栽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通过播种育苗,将黄花菜的种子放入苗床进行育苗,等到幼苗长处之后进行移栽,不过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就是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其次是栽种后要第三年才开花,第四年才能达到正常的产量,所以一般不建议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分株繁殖,在秋季采收完黄花菜之后或者是休眠之后,将老苗上新长出的幼根分开进行栽种,这样栽种完后来年就可以开花进行采收,效率会高很多,如果没有老苗也可以去别人那里买。
3、田间管理
黄花菜的种植要按照合理的密度来进行栽种,一般是每株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黄花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所以在它的花期需要进行温度调控,这样可以促进开花,提高品质和产量。
黄花菜最重要的就是施肥管理,一般我们要追施三次肥,第一次施肥是在发芽的时候,施氮肥、磷肥、钾肥、尿素的混合肥用来促进发芽缩短芽期,第二次施肥一般使用尿素和钾肥用来促进新枝生长,最后一次施肥是在开花的时候,这时有利于缩短花期进行采收。
4、疾病预防
黄花菜的病害相对比较少,也就是有时出现一些蚜虫,或者是叶斑病,所以在发现蚜虫比较少的时候可人工除虫,比较多就要喷洒乐果乳油,喷洒后半个月之内不能进行采收,其次就是叶斑病一般采用百菌清就可以了。
5、采收加工
黄花菜一般是晚上开花,所以一般是在每天早上进行采收,一旦到了中午它就凋谢了。如果遇到下雨天的话尽量提前一天采收,那时它的生长速度很快,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时间那就没用了。采收之后的黄花菜要进行加工处理,一般是先将它蒸干,然后再晒干,最后打包好就行了。
扩展资料:
一、种植步骤:
1、黄花菜的繁殖一般都是通过根来完成的 首先要选比较好的根。
2、在春天4月初的时候就可以种植了 ,首先松土 然后刨出垄沟。
3、再将根茎栽好。
4、最后施肥浇水
5、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浇水 大概夏天的时候就能开花了
二、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cm长即可。
切片育苗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h,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扦插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
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
种子繁殖
在花开后10~60min进行人工授粉。黄花菜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53%~82%。为防止天然杂交“串花”,可用线扎住花蕾。但不宜套袋,以免袋内温度过高。为了提高坐果率,还可从开花前2天起,每隔7~10d用0.1%的硼砂,或1: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或1%尿素和氯化钾等水溶液做叶面喷施,直至最后一批蒴果坐果后20天为止。
黄花菜以主花序顶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结果率最高。从节位看,第一和第二果节的结果率最高。为此,对于第一至第四个分枝,可以保留1~4果节上的花蕾,主花序顶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节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掉,使养分集中于果实和籽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黄花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选地整地
黄花菜对突然的要求把那个不是非常严格,它抗贫瘠和抗旱的能力及其强悍,寿命也比较长,一般可以生长个五到八年的时间,所以比较是个独栽在山坡、山地等地区,但如果能过在土质比较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栽种的会生长的会更好,产量也会更高,同时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在整地的是后尽量深翻,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掉一些虫害的威胁,同时还可以预防倒伏。
2、栽种方式
黄花菜的栽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通过播种育苗,将黄花菜的种子放入苗床进行育苗,等到幼苗长处之后进行移栽,不过这种方式有两个缺点就是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其次是栽种后要第三年才开花,第四年才能达到正常的产量,所以一般不建议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分株繁殖,在秋季采收完黄花菜之后或者是休眠之后,将老苗上新长出的幼根分开进行栽种,这样栽种完后来年就可以开花进行采收,效率会高很多,如果没有老苗也可以去别人那里买。
3、田间管理
黄花菜的种植要按照合理的密度来进行栽种,一般是每株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黄花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所以在它的花期需要进行温度调控,这样可以促进开花,提高品质和产量。黄花菜最重要的就是施肥管理,一般我们要追施三次肥,第一次施肥是在发芽的时候,施氮肥、磷肥、钾肥、尿素的混合肥用来促进发芽缩短芽期,第二次施肥一般使用尿素和钾肥用来促进新枝生长,最后一次施肥是在开花的时候,这时有利于缩短花期进行采收。
4、疾病预防
黄花菜的病害相对比较少,也就是有时出现一些蚜虫,或者是叶斑病,所以在发现蚜虫比较少的时候可人工除虫,比较多就要喷洒乐果乳油,喷洒后半个月之内不能进行采收,其次就是叶斑病一般采用百菌清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黄花菜高产的施肥方法
1、基肥
基肥是黄花菜高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基肥一定要施足,可以多但绝对不能少,黄花菜的基肥我们主要适宜农家肥或者是有机肥为主,其次可以更具土壤的性质来辅助施一些化肥,比如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比较少,那么我们就需要混合一些钙肥、锌肥、铁肥等。平均一,亩需要农机钾肥三千到五千斤,其次化肥总量在一百斤左右即可。
2、苗肥
种植之后的第一次追肥就是苗肥,这样可以促进黄花菜苗的生长,让它快速的长出枝叶,为后期的为花薹与花蕾奠定基础,施肥的时间一般时在定植之后一周左右就可以,由于黄花菜可以多年进行采收,所以苗肥在后期也是必须要施的,后期的苗肥是越早施越好。苗肥我们一般使用高效氮肥、磷肥、钾肥混合施放,并且还可以用粪尿水代替,只不过在粪尿水中需要加入适量的尿素和磷肥进行浇灌,这也是非常不错的。
3、薹肥
薹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花薹分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花蕾的多少,而花蕾的多少也就决定了黄花菜的产量,所以薹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这个阶段黄花菜所需的肥力占总生长期的百分之七十,所以施肥一定要施足,至少要能保证花薹的分化不受影响,所以薹肥我们可以分为三次进行施肥。第一次是在开始进入分化的时候,这时我们主要是以尿素和钾肥为主进行喷施,第二次是开端分化的时候,我们主要以钾肥为主磷肥为辅进行叶面施肥,第三次是分化的旺盛期,这时我们需要加大肥料的用量,所施的肥料种类和第二次一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合理密植。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抽薹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栽植4.5万~7.5万株/hm2,盛产期达150万~225万株/hm2。
2、适当深栽。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15cm。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3、中耕培土。黄花菜为肉质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生育期间应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时进行,第2~4次在抽薹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4、施肥。黄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
冬肥(基肥)。应在黄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农家肥3万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
苗肥。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
薹肥。黄花菜抽薹期是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硫酸钾75kg/hm2。
蕾肥。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内,追施尿素75kg/hm2。
同时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加1%~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于17:00后喷1次,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扩展资料:
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可与较为高大的作物间作。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旬均温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
黄花菜(学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英文名:Daylily),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花葶长短不一,花梗较短,花多朵,花被淡黄色、橘红色、黑紫色;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花果期5-9月。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花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种植时间
黄花菜一般可以进行两季种植,所以也就是春季和秋季是黄花菜正常的种植时间。它的生长期分为
七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展叶期、抽薹期、开花期、叶枯期、来年展叶期、休眠期。
2、选地整地
黄花菜对土壤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但如果能过在土质比较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栽种的会生长的会
更好,产量也会更高。
3、栽种方式
黄花菜可以通过播种育苗,将黄花菜的种子放入苗床进行育苗,等到幼苗长处之后进行移栽。另一
种方式就是通过分株繁殖。
4、温度调控
黄花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所以在它的花期需要进行温度调控,这样可以促
进开花,提高品质和产量。
5、施肥追肥
黄花菜最重要的就是施肥管理。第一次施肥是在发芽的时候,施氮肥、磷肥、钾肥、尿素的混合肥
用来促进发芽缩短芽期。第二次施肥使用尿素和钾肥用来促进新枝生长,最后一次施肥是在开花的
时候,这时有利于缩短花期。
扩展资料:
黄花菜营养价值:
每100g黄花菜干品中含有蛋白质14.1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60.1g,钙463mg,磷173mg,铁
16.5mg,胡萝卜素3.44mg,核黄素0.14mg,硫胺素0.3mg,尼克酸4.1mg等。其中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3大营养物质分别占到60%、14%、2%,此外,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花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