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关于化解仇恨

如题所述

智空禅师是武士的儿子。有一年,他到江户游玩的途中,偶然遇到一位高官,于是做了他的随从。
后来,他与官员的太太两情相悦,十分亲密。纸里包不住火,两人的私情终于被发现了。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突然失支了生活来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两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智空禅师深恶痛绝,最后终下决心离开了她。
之后,智空禅师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家,做了名游方僧人。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善举。
他知道某处的悬崖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他决心在悬崖下面挖一条隧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长年累月,日日不辍。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智空禅师完成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独生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智空禅师以报杀父之仇,后来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智空禅师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大官的儿子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智空禅师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独生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智空禅师挖掘。他帮了一年,逐渐对智空禅师的坚强意志生出敬佩之情。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这里安全通过。
智空禅师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我的头吧。”
此时,大官的独生子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智空禅师的慈悲和关爱化解了对方满腔的仇恨和怒火,让复仇者改变了初衷。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了。
  回寺院处理好伤口之后,小沙弥找到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慧清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事情对慧清法师讲了,法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
  慧清法师又问道:“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因为我恨它!”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
  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
  慧清法师微微笑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
  小沙弥抢白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脑袋,或者半路被雨淋一样,我就成了圣人?如此说来,做圣人也太容易了吧!”
  慧清法师摇摇头:“圣人不仅只是懂得化解自己的仇恨,更善于化解对头的仇恨。”
  小沙弥怔住了,呆呆地望着慧清法师。
  法师说:“世人对待仇恨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是记仇,等于在心里搁了一块土坷垃,自己总是生活在恨意带来的痛苦中;
  第二种是尽快忘掉仇恨,还自己平和与快乐,等于把土坷垃弄碎,在上面种了花;
  第三种是主动与仇人和解,解开对方的心结,等于是把花朵赠给对头。
  能做到第三种,就与圣人的境界差不远了。”
  小沙弥点点头。
  不久,北坡草地上出现了一条高于地面的窄窄的石板路,那是小沙弥修建的,之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蛇伤人的事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佛教智慧故事:治愈恶疾

第2个回答  2013-08-03
悟达国师的事迹
第3个回答  2013-08-03
解怨

佛教故事关于化解仇恨
“它咬疼了你,你就恨它,那你踩疼了它,它也恨你,也该咬你。你们双方因恨结怨,可你是人,你该早些放下心头的仇恨。”小沙弥一脸的不服:“可我不是圣人,做不到心中无恨。”慧清法师微微笑道:“圣人不是没有仇恨,而是善于化解仇恨。”小沙弥抢白说:“难道说我把被蛇咬当做被松果打中...

佛经中有没有这么一个说法
佛经中讲究因果,无论父子,夫妻没有恩怨是无法相聚的。互相思念只是恩怨里面比较好的一种,还有就是欠债,仇恨,你欠的债无法偿还,你对某人的仇恨一辈子都无法释怀,这些都有可能通过夫妻的形式去偿还或解怨。你讲的这个故事,看过佛学的人都比较了解,是啊,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鱼王能够放下怨恨,...

学佛后始终放不下心中的仇恨怎么办?
可诵《梁皇宝忏》,或88佛忏都可以的,最好能拜,忏悔自己的累世罪业,功德回向自身的冤亲与自己解冤,早日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或善道,回向自己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平安如意。仇恨便会慢慢化解了。

佛会化解这样的恩怨吗 ?请佛友讨论!
佛没有化解他们的恩怨只是让他们历劫而已,只有在轮回中不断的经历各种劫难,才能明了真我,才能到达彼岸。

什么是嗔心?
嗔心是一个佛教术语,是嗔恚之心的意思。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三毒中此为最恶。资持记下四之一曰:‘华严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云:一念起嗔,殃堕无间。简单说嗔心是一切感觉到不舒服的状态。长阿含卷载,“ 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

心情不好,想求助于佛教。真心求教。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

想了解一下佛家文化
56.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57.你认命比抱怨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58.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痴,而带来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59.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60.愚痴的人,...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你可以想不通,想不通的时候你就求加持,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想得通,能做到心量大一点,能化解这些仇怨。我们不要去尝试另外一种想法:我要好好修法,好好增长福报,等我将来有地位的时候,整你一下。这样就太惨了,为了仇恨而去积累福报,这非常不划算。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发清净的愿,作清净的...

佛教关于讨债的儿子怎样改变的问题
4. 认识到孩子是自己前世欠下的债,今世来讨债,因此应当更加关爱和教育他,用善待来化解前世因果。5. 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学会忍受、包容和忍耐,培养忍辱的修行品质。6. 不论孩子如何表现,都要接受,并将美好的祝愿和所有的善行功德回向给他,期望他的行为能够得到改善。7. 在佛教故事中,...

有关慈悲之心的例子
佛陀本生故事中,有关菩萨牺牲小我,利乐一切有情的事迹,不可胜数,例如菩萨曾经是一只小鸟,见到山上树林失火,恐怕众多同伴葬身火窟,于是飞到水边,以翅膀沾水,再飞回树林洒水,一次又一次,不休不息,这便是释迦佛前身的作为。中国佛教自明末以降即呈现衰败的现象,弘法盛况不复以往,取而代之的是附庸佛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