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

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

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

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例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以《前赤壁赋》第一段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简洁的笔墨,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夜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他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文中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浓墨重彩,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扩展资料

苏轼的艺术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9

1、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2、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3、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4、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5、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6、精妙的语言艺术 

苏轼是一位散文大家,也是一位语言艺术的巨匠。他驱遣语言的本领是很高的。他的语言艺术,被后人评为“晓畅、疏放,而又波摇浪起,如海如潮。”晓畅、疏放,正是苏轼散文语言的特色。

他语言的这一特点,有别于欧阳修的抑扬、宛转,和王安石的峭拨、凌厉和苏洵的简练、高古。如《前赤壁赋》读之有如乘顺风之舟,航行于汪洋大海之上,坦坦荡荡,不可遏止。

行文之晓畅,疏放,真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苏轼散文不仅文从字顺,而且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鲜明、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苏轼散文善于以夸张的语言状物写景。

《画水记》用“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之立”“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把水画之妙写得声势俱在。

《后赤壁赋》以“江流有声,断岩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把古战场的冬景刻画得有声有色。《众妙堂记》用“手若风雨,而步中规矩,盖焕然雾除。

霍然云散”把洒水、剃草者的动作形容得微妙微肖。 苏轼散文擅长以巧譬善喻剖析事理,增强说服力。在《上神宗皇帝书》中,他首先以人之寿夭喻国之长短,接着又来了个推理性比喻。

把“国之长短在风俗”作本体、“人之寿夭在元气”作喻体,指出决定人之寿夭和国之长短的关键所在,接着对喻体加以发挥,描述了爱护元气和不爱护元气这两种情形及结果。

褒贬分明,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劝陛下爱惜风俗的立论。 苏轼散文用语精练,往往以很少的笔墨便赢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显示出作者在语言艺术上的功力。

《超然台记》以“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暖”便概括了超然台的特点。《秦太虚提名记》以“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便把常景写成奇景。

《石氏画苑记》用“长七尺,黑而髯,如世所画道中剑客而步尘埃中,若有所营”几句便活画出石幼安的风貌。

《前赤壁赋》用“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八个字便写出酒酣之乐。这种精秒的语言艺术,的确使他的散文达到了“无难写之景,无不达之情”的高度。 

扩展资料:

苏轼的诗词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4
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欧阳修散文与王安石散文的综合与提高。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 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以前根本不能写入文章的很多内容,均能在苏轼的散文中找到。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这件在过去众说纷纭的事,在苏轼看来,只不过是圯上之老人对张良的考验,张良之所以得到兵书,是因为他能忍。而他辅助刘邦最终打败项羽,是因为他教会了刘邦学会了忍。由此认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点虽然片面,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一定的道理。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例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以《前赤壁赋》第一段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简洁的笔墨,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夜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他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文中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浓墨重彩,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曾巩与苏轼的父亲苏洵、弟苏辙虽然也被列为散文大家,但今天看来,他们的作品除苏洵《六国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等少数名篇外,就总体成就而言,与其他散文大家相比,无疑就逊色一些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05
一、苏轼散文的特点是——景、情、 三者统一。
比如:《 赤壁赋》,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苏轼散文还具有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二、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试论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答案】: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是:(1)行云流水,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2)善于用比喻,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极富表现力。大量地运用比喻来论事谈理,形象新奇,妥帖生动,妙趣无穷。(3)把诗性思维方式运用到散文创作中,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

苏轼散文的特色。
【答案】:首先是不为空言,真实切实。苏轼论事不尚空言,必就事实立言。又有思想创新的鲜明特征。最后,任心而作,听任自然。

苏轼散文的创作上有何特色?
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并且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

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
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

苏轼散文主要有什么类型
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

苏轼散文有何特点?
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

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什么?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1、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2、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3、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畅达。苏轼散文的特点:景、情统一,如《 赤壁赋》,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苏轼散文还具有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谈谈苏轼的散文特色以及苏轼与欧阳修散文比较
苏轼的散文在古文的传统中,较少格局、架构、气势之类的人为讲究,而是入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然。他在写作中能以自己为主,任意挥洒,能明显的看出受《庄子》的影响。同时苏文长于论辩,这也得益于早年对贾谊、陆贽的文章的研究。欧阳修的散文,纡徐委备,和婉曲折,有一种阴柔之美。苏轼受欧阳修的影响也是...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以下是苏轼的介绍:1、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2、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3、苏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