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开办的电视制作培训班学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制作,后在一系列无线的电视剧集中担任制作助理和编剧。1982年,王家卫离开无线正式进入电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电影编剧。1987年,王家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谭家明编写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从1991年的《阿飞正传》到1995年的《堕落天使》,不断涌现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卫对自我艺术风格的建立和巩固。1997年,王家卫终于凭《春光乍洩》一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肯定。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和出了一个世纪末的香港,最明显的例子是《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洩》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码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流行文化的符号,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欢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杀手、阿飞等其实都是一种都市边缘的亚文化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你立刻想到的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洩》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还在发展中,据说他的两部新片《花样年华》和《2046》将会有一个风格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今天对他的成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导演作品年表:

《旺角卡门》(1987)

《阿飞正传》(1993)

《东邪西毒》(1994)

《重庆森林》(1995)

《堕落天使》(1996)

《春光乍泄》(1997)

《花样年华》(2000)

《二零四六》(2004)

《爱神之手》(2004)

《蓝莓之夜》(2007)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0
王家卫的东西要的就是感觉

王家卫的电影台词象一种格言,又象一种飘离的诗,里面不乏幽默,文学味很足。他通过他的人物的讲述,来叙说一种城市疏离的感情、一种过去的缅怀、一种多重视角里的变奏。这类台词可以说是对观众的欺骗,他的电影如果去掉台词,将会发现只剩下些优美的画面。他的台词对他[cod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script>[/code] 的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台词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王家卫的电影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台词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 他的电影台词好似都是在一种气氛里完成的。台词里也弥漫着他电影画面里的浓郁失落。那么优美的台词无论出现在《东邪西毒》、《堕落天使》里,还是《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里,都深深的作为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王家卫让诗在电影里复活了。 王家卫电影语言的统一性 王家卫所有的电影都是一部电影的重新拍摄,只不过犹如破碎的镜片一样,每一部只是整个镜子的一部分而已。强烈统一的风格让他从一般性的导演中分离出来。他的电影语言是依*情绪来维持的。他拍摄电影没有一部写好的剧本,而是边构思边拍摄,依*某种情绪就很重要。这类似MTV的拍摄方法让他的影片总是呈现出某种样貌。观看他的电影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应该把所有的影片连续起来观看。 慢镜头对于表现某种情绪有着天然的优势。王家卫总是在他的影片中适当的时候使用。这些慢镜头在烘托整部影片的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花样年华》苏丽珍穿着旗袍走过小巷的身影;《阿飞正传》里阿飞离开他母亲家中的背影;《东邪西毒》桃花河中骑马等镜头,都拍摄的很美。 快镜头在表现王家卫电影里的城市疏离、情感飘忽、不安的生活中被惯常使用。《重庆森林》里阿武的追捕、贩毒女郎的杀人;《堕落天使》里的杀人等镜头在城市的灯光、晃动的人群身影、快速跑过的脚步、纠缠撕打很具有表现主义风格。 长镜头的风景镜头在他的影片开始和结尾常常出现。《阿飞正传》中的菲律宾的棕榈树、《春光乍泄》里的瀑布和灯塔、《花样年华》的吴哥窑等。他让他的电影在这种风景结构中开始结束,完成一种情绪上的释放。 独特的音乐 不能说出他的电影中音乐的重要性有多大。但如果没有那些音乐,他的电影将很难说呈现什么面貌。我们只能说他的影片音乐和他的台词一样,都是构成他电影的重要部分。 凝固的时间符号 王家卫的电影中会常常出现一些固定的符号:如时钟。在《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中出现的六十年代的大圆挂钟既是指向了人物的时间位置,也是他们凝固在电影中的影象。在影象中,王家卫用时钟符号把时间和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电影的理解。那么,《重庆森林》里的呼机上的时间显示则表达了时间对于他影片中的人物的意义。在那里,时间意味着被消费:情感都可以过期。时间成为人物永不可追及的过去。 王家卫电影批判 他的电影是情绪化的,很难说他的电影完成了现代都市人写照。他的电影只是折射了城市的一部分,可以说他的电影只是城市的寓言,而非预言。他的电影对人的刻画是片面的、偶像化的、表现化的,他的影片人物始终是破碎镜像中的截片。 他的电影是音乐性的城市漫画,美化了一个他虚构的世界。他的影象也是漂浮的、不确定的、非真实的。他的电影不能赋予现实的思考,只能是审美的。同样,这种审美也是商业产物下的变形,是童话式的。如果脱离他的电影情绪,会发现他的电影只是华丽表面下的虚象。他既没给我们提供生活上的思考,也没给我们某种启示。他只是抛给了我们一种时空造成的情绪波动。这既是批评也是肯定。 我们可以说王家卫是狡猾的,因为他知道了我们的弱点,并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虚象。究竟是他迎合了我们,还是他巧妙的让我们不知不觉的迎合了他,我们还不得而知。不管怎样,他不时的扔给我们一些虚幻的美丽假象,然后躲在墨镜背后偷笑,让我们不得不接受。在电影上,他将继续坚持他的这种风格。
第2个回答  2013-08-10
好呗

详细介绍一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1. 艺术风格的浓郁:王家卫的电影充满了艺术气息,这一点在业界广受认可。2. 独白的使用:王家卫的电影中常见内心独白,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3. 碎片式叙述:他的电影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故事碎片化,让观众自行拼凑出完整的故事。4. 时间与空间的处理:王家卫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特的呈现,给观众带来深...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哪些特点
1.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特点明显:台词简短而富有感情;人物性格内敛,沉默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能深深触动人心。2. 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定海(现为舟山市定海区),是华语电影界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3. 王家卫五岁时随...

王家卫电影的艺术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他的台词充满了幽默与文艺气息。他通过人物的叙述,展现了一种与城市的疏离感,回忆过去的记忆,并采用多视角的叙事方式。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是一位华语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1. 王家卫,一位特立独行的香港电影导演,以其别具一格的电影风格闻名。2. 他的电影作品常被视为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现实,通过碎片化的画面展现深邃的主题和细腻的人物情感。3. 王家卫的电影多以城市为背景,描绘城市的繁华与孤独,对香港的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感悟。4. 他通过重庆大厦、密集的人流、分...

王家卫是抽帧还是慢门
1.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融合了抽帧和慢门技术。2. 抽帧通过减少帧数改变播放速度或产生特殊效果,用于表现内心变化或强调瞬间情感。3. 在《重庆森林》中,抽帧技术用于展现人物在快速变化中的迷离感。4. 慢门技术通过延长曝光时间捕捉运动物体轨迹,创造动态模糊和流动感。5. 在《花样年华》中,慢门技术展现...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都会带有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他的电影台词充满了幽默和文艺气息。通过人物的叙述,他讲述了一种与城市的疏离感,一种对过去的记忆,以及多视角的变异。王家卫(Wong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籍贯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华语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香港理工...

王家卫电影特点
后现代主义风格,采用结构手法,注重对小人物,都市边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倾注于时间的表达,运用MV式的音乐。 用繁复的方式讲单纯的故事,用单纯的方式讲繁复的故事。称得上是配电影的散文诗,故事性不强,文学性和艺术感很好。

王家卫电影风格分析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如《旺角卡门》和《一代宗师》等,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多个奖项。他的电影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的台词简短而富有感情。其次,他的角色内敛,沉默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最后,他的叙事节奏舒缓,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生于上海,后移居...

用一个词来形容王家卫电影的风格
一、采用意识流手法,形成格言式的独白:王家卫的电影大多是以第一人称散漫的叙说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阿飞正传》那句句经典的台词早已是脍炙人口:“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是什么?
1.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华语电影界独树一帜,为全球电影艺术做出了显著贡献。2. 他的六部影片,以其极富特色的视觉风格、后现代叙事手法,以及对都市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共同塑造了鲜明的“王家卫美学”。3.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跳跃式的时间线和模糊的背景,营造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