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如题所述

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赏析: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懒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诫子书》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诫子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诸葛亮的家书《诫子书》,是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时,他才二十七岁,为刘备定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以达成三足鼎立、而后北定中原的计策。隆中对后,刘备豁然开朗,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最重要的谋士。

在隆中对的指引下,刘备占据了荆州、益州,终于在西蜀站稳脚跟。曹丕篡汉后,刘备在成都称帝,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全面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连续几次北伐中原,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诫子书》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也就是诸葛亮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当时他的儿子诸葛瞻年仅八岁。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这是一封家书,也算是家训,言辞恳切,教育意义深远。诸葛亮品格高洁、才学渊博,他告诫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封家信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集中精力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父爱如山,《诫子书》将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使之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30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子女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最具智慧的诸葛亮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2
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
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展开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诸葛亮《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文章从做人与处世两方面行正反论证。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全文通过智慧理性...

《诫子书》诸葛亮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这几个方面又是怎
答: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6、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

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如何展开的
答:非澹薄(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诫子书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6、本文表达中...

诫子书就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从静和躁两个方面论述,静从淡泊,宁静来具体说明其好处,躁从不能励精方面来说明其坏处 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诫子书》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几个方面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文中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两个方面,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

诫子书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 学习方面,《诫子书》中诸葛亮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表明学习需要静心专一,才干的增长依赖于学习的勤奋。缺乏学习将限制才能的发展,没有志向则无法在学习上取得成就。2. 做人方面,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怠慢则不能励精,...

戒子书 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诫子书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

诫子书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诫子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诸葛亮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包括忠信、孝悌、礼义等。只有具备这些品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在家庭、社会中获得成功。相反,如果缺乏这些品德,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难以在社会上立足。2、诸葛...

...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 充一个...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讲到了不能够把握时机勤奋学习,或者虚度光阴,终将一事无成的后果,也告诫他的子孙后代们不要到时再后悔而来不及。有恒心、有毅力终将会取得成功,只不过是成功的大小不一样,程度有区别,一旦努力了,把握住了所有的机会,就意味着将来的成功的到来。只要尽到了努力,哪怕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