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导语:知识点是我们明确学习内容的关键,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欢迎参考!

   一、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1、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和用法。

   二、第二单元:爱的旋律

  1、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掌握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掌握每一个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背影》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并写出对重点语言的理解。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⑴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

  & 《桃花源记》

  1、基础知识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3、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八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郓乡,聿鄂豫,阻遏疟子,寒噤,蹿,仄歪,张皇失措,尖利,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箧,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肃穆,荒谬,健忘。第二单元 谋死,鼹鼠,切切察察,絮说,顺顺流流,辟头,苌,浯,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落日的幻觉》的作者是黄天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3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

2022年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 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庄子坚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

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 八年级 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 第9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 文章 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课《新闻两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品味本课的语言。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导语:知识点是我们明确学习内容的关键,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欢迎参考! 一、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1、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和用法。 二、第二单元:爱的旋律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有:1、悬崖绝壁: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2、如诉如泣qì: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3、难以捉摸:不好捉摸,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多用于指手段、方法。4、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5、新闻的特点和结构。6、掌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知识点(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本词的作者是 南宋 著名的诗人 陆游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