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龛号

请问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第23号 24号 25号 26号的名称叫什么?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大足县,主要包括北山佛湾和宝顶山大佛湾两部分,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烽火连绵,唐廷数次逃入相对安定富饶的四川地区避难。随同入川的有许多艺术家,其中一些就此留居蜀地。他们把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思想也带入了原本闭塞的巴蜀地区,几代后,即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堪与江南地区相媲美的文化艺术中心。尤其当西北地区的开窟造像风气已日趋衰微之时,四川境内的雕凿活动仍相当活跃,并形成了我国古代佛像雕凿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足县境内的大小佛教石窟造像很多,仅宋代造像的数量就超过了其他省份宋代石窟造像的总和,重要的有北山佛湾、宝顶山大佛湾、妙高山、石篆山、佛安桥、七拱桥、玉滩和石门山等八处。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山佛湾和宝顶山大佛湾两处。

北山佛湾位于大足县城北2公里,古称龙岗山,其窟龛造像开凿于唐昭宗景福元年 (公元892年),历经晚唐、五代十国中的前蜀和后蜀两代,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约公元11世纪初至12世纪中)达到最盛。此处的窟龛摩崖造像,分布在高约7米,长约300米的崖壁上,自南而北编号共290号,其中包括空窟13个,经幢6个,碑碣7通,题记2方,有造像的窟龛262个。

北山佛湾的宋代造像主要分布在崖壁中段,手法精巧,线条流畅,是大足石刻中的精品。这些佛教雕像,以密宗的居多,其次是华严宗。窟龛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第113号水月观音龛、122号诃利帝母龛、125号数珠观音龛、136号转轮藏窟、155号孔雀明王窟、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相窟、180号“观音变相”窟、245号西方净土变相龛等。这其中,最富盛名的是136号转轮藏窟。转轮藏窟约兴建于南宋初期,平面呈纵长方形,宽4.7米,深7米,中央本尊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后衬菩提树,顶放灵光,直冲窟顶,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沙弥,右角另有小型供养人像四躯。在左右两壁,自内向外分立乘狮子文殊(2.19米)、持宝印观音(1.6米)、捧宝珠观音(2米)和乘白象普贤(2.15米)、持法器六臂观音 (1.6米)、拨念珠观音(2米);在诸像周围,另有驯狮、驯象武士、冠冕盛装的僧俗男女供养人像等。在窟门外,左右各侍立一躯威武凶猛的金刚力士(左高1.8米,右高1.76米)。转轮藏窟的形制、造像内容和组合方式在当时都是比较独特的,在雕刻手法上堪称宋代石雕精品。窟中造像的大小,基本与真人等身,佛与菩萨的神情也大都善良亲切、温柔和悦,充满了人性化的意味。此外,诸如弟子、武士、僧人、供养等雕像,在形貌上也各不相同,反映出深厚的生活气息。这些雕像避免了宗教雕塑中概念化的通病,将婉约温柔之美和崇高庄严之美相融合,将现实与理想相统一,既使人感到亲近,又带有宗教的神圣,其艺术成就在宋代石窟和寺庙造像中都是罕有其匹的。

宝顶山大佛湾位于大足县城东北20公里处,与圣寿寺、小佛湾、舍利塔、山路旁的造像等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密宗道场。宝顶山也是我国古代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的密宗造像群。宝顶山大佛湾造像由南宋时期密宗名僧赵智凤主持开凿,约自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公元 1179-1249年),历时70年。石刻共编为31号,其中包括碑碣4通和近代道教造像3铺。

大佛湾造像群的布局与众不同,是在长约280余米,高约15米的山谷崖壁上, 按照统一的计划、周密的设计次第完成的。虽然历时70年,各组间的题材、主题和表现形式都不相同,但自始至终是遵循统一的计划和设计,为实现总的主题而进行的。因此,它的全部造像,其实是一个内容丰富、变化多端的整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第8号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大像、第13号孔雀明王窟、第14号毗卢道场窟、第15号摩崖父母恩重经变相、第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摩崖、第20号摩崖地狱变相、第21号柳本尊苦行摩崖、第29号圆觉洞和第30号摩崖牧牛图等。

尽管大足石刻的开凿有着宣扬佛法说教的主旨,但雕塑匠师的高超手段,至今仍使人们为造像之精妙而赞叹不绝,大足石刻无愧为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大奇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7
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

第53号的佛、菩萨像,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

第136号转轮经藏窟

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

只能找到这些了。
第2个回答  2013-07-17
第24号道祖、山君龛

关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龛号
宝顶山大佛湾位于大足县城东北20公里处,与圣寿寺、小佛湾、舍利塔、山路旁的造像等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密宗道场。宝顶山也是我国古代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的密宗造像群。宝顶山大佛湾造像由南宋时期密宗名僧赵智凤主持开凿,约自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公元 1179-1249年),历时70年。石刻共编为31号,其...

大足石刻简介
大足石刻主要分布在大足县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和石门山等五处摩崖造像。其中,以北山和宝顶山最为著名,北山石刻的佛湾造像以唐代昭宗景福元年开凿的佛像群最为集中,有290号龛窟,展现了从晚唐到两宋时期的石刻艺术演变。宝顶山石刻则由宋蜀名僧赵智凤历时70多年雕琢,大...

父母恩重经变相地址在哪里?
父母恩重经变相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大佛湾,具体位置是在宝顶山大佛湾北崖中段,编号为第15号。这是一处宋代作品,龛高6.90米,宽14.50米。这个景点是全像约可分为三层的宗教摩崖石刻。龛之上层为七佛像,佛像头部均为螺髻,无冠,容貌相似。中层为父母恩重经变相,全图共分...

大足石刻首次发现宋代纸币“交子”造像
记者从大足学研究中心获悉,考古人员首次在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发现宋代纸币“交子”造像。此次发现的纸币造像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15号龛“报父母恩重经变像”下层造像中部,一块54厘米高、100厘米宽的铭文平整面上方。大足学研究中心考古室主任邓启兵说,在新发现的纸币造像左侧,是内方外圆的铁币造像,...

大足北山石刻都有哪些石像?有什么特点?
想知道大足北山石刻都有哪些石像?有什么特点吗?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

大足石刻导游词
宝顶山以大佛湾为核心,包括小佛湾、龙潭、对面佛等13处景观,展现了一幅丰富的石窟画卷;北山则有近万尊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长约1里的佛湾区域,共有290号龛窟。这两处石刻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我国晚唐以后至明清时期的石窟艺术巅峰之作。大足石刻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唐朝永徽元年...

大足石刻石刻分布
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身,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身。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

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护法神龛地址在哪里?
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的护法神龛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大佛湾内。这个景点是大足石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代表了佛教密宗道场的特色。护法神龛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吸引着无数游客。龛内上层中部并列着9尊护法神像,左右两侧则刻有6通神像。而下层则刻有十二生肖中的“兔...

大足石刻的历史背景
宝顶山,风景幽丽,共13处石刻,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

艺术建筑欣赏 |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公元1174-1252)的宝顶山石刻区大佛湾南崖,是世界上最大的集雕刻、彩绘与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作品,代表了大足石刻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大足石刻共有五处入选,而宝顶山石窟只是其中一部分。北山石窟的石刻造像数量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