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门课,起先只是无心的,但学了,我感到受益无穷.特别是授课老师对这门课的认真对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也正因为他我才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到很多使用的摄影基础知识. 起先老师教我们认识各种相机, 从认识相机这个最基本的入手,再从各方面介绍摄影的要领及技术,还引用许多优秀的作品实例当场分析点评,让我们能够生动形象的学习中间还安排了好几次的实验课,让我们有了实践的平台,边实践边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有其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主要来源于三个要素:一个鲜明的主题;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能引起人的共鸣。我们拍摄应该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曝光正确、构图完整、画面简洁这是应该达到的基本技术指标。“摄影是发现的艺术”,而不是到处抓拍,如果在技术上达不到标准的照片不能称为好作品。为什么在实习中面对同样画面,有些同学能拍出美丽动人的画面,而我拍出的照片却一塌糊涂呢?那是因为要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拍摄时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才是拍好照片的前提之一。“我拍摄的照片是给自己看的”,如果自己面对这张照片也毫无感情,如何去感动别人呢?例如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民俗活动的生活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需要作者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而这些又来源于作者对民俗摄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多人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
酥油茶、吃
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地把土豆又当菜又当饭来与老百姓共处吗?睡眠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甚至没有被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的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对事业的深厚感情,也许一个
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把摄影当作茶余饭后消遣的,永远拍不出令人称道的好作品。著名摄影师唐.麦卡林对摄影做过精辟的总结:“依我之见,摄影不是用眼睛去观察,而是用心灵去感受。摄影师如果在镜头前无动于衷,那么他的作品也不可能让观众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人像和其他摄影最大不同在于你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是有感情的.因此拍照时除了关心你取的角度及其他自身的事情之外,更须时时刻刻去注意到模特的心理状况,要及时和她进行沟通啊。拍摄时,还要注意光线问题。拍过人像时应该了解,光线对于表达任务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灯光由头顶直下,会在眼下方凹处及鼻梁正下方出现阴影,让脸部看起来如"
黑白郎君",而且灯光炽热也会令人烦燥,影响拍照心情。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若要在早上进行拍摄,得事先叮咛模特要早点睡,否则
黑眼圈还不要紧,若模特因睡不饱而把那股怨气发在你身上,那可真是冤枉啊。摄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可以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人生,把平凡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辉煌,更灿烂,更别致,更温馨,更富有激情……所以,摄影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兴趣爱好,不光让我们回忆过去,捕捉情感,诱发情感……它还可以成就我们的艺术人生!用艺术表现人生,用艺术记录人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