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监测那些数据

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我国地震监测方式和手段主要有:地震活动,地壳形变观测(含地倾斜、应力、应变、重力、空间大地形变测量、断层形变测量等),地磁地电(含地磁、地电、电磁波等),地下流体观测(含氡、汞、离子等地球化学分析及水位、流量、地温等观测),以及动物习性观测等十余种方法和手段。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接连两次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周恩来总理在震后曾三次亲监地震现场进行视察和慰问,并向地震工作者发出了攻克地震预报科学难关的号召。30多年来,我国根据周总理多路探索、专群结合的指示精神,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观测项目最多的地夺监测台网。按地震监测工作的方式,地震监测台网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地震台站:是指有地震监测专业人员值守的,设置一种或多种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工作场所。

(2)地震遥测台网:是指采用遥测技术,按照监测工作的需要布设的地震和前兆遥测网络。地震遥测台网一般由接收中心和多个遥测点(子台)及中断站组成。遥测点和中断站不需要有人值守,数据可以自动采集,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台网接收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数据处理。

(3)地震流动观测点:是指设置观测标志,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观测。

地震监测台网是上述三者总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8
地震预测的内容:地震预测按预测的时间范围分为远期地震预测和近期地震预测两种。

远期地震预测:是一种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对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及其影响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即地震地质方法。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它包括地震危险区划和地震烈度区划两类。地震区划的具体方法是:①划分强震活动带(地震带),确定未来百年的地震危险区;②分析地震活动趋势,估计地震危险区内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③预测未来百年内发生的地震的烈度影响场。在上述前两项工作基础上作出地震危险区划图。在上述 3项工作基础上进行地震区划并作出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区划能为建设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抗震设防指标——基本烈度。我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就是建立在该项工作的基础上。

近期地震预测: 对几年到十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进行预测。通常采用地震统计方法和地震前兆预测方法
①地震统计方法 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要依靠地震前兆观测。
②地震前兆方法是根据地震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地电、地磁、重力、波速比、原地应力和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等的测量和观察,对地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与地震直接相关的前兆现象,研究它们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种经验关系进行地震预测。但由于影响异常的因素很多,且不同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在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和幅度上往往都各不相同,从异常中区别真正的前兆性异常非常困难,因此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迄今为止该项工作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

地震预测的现状:
地震预测是根据对地震活动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地震预测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为此,它应当具有高度的可靠性,预报不准会引起居民不必要的恐慌,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实现地震预测的基础是认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地壳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状态的变化,但可靠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类至今对地震的成因和规律还认识得很不够。地震预测研究中所依赖的技术还不能直接观测到地球内部,以致对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缺乏直接的观测数据。因此,尽管地震预测问题提出很久,但进展缓慢。各国科学家为此作了很大努力,但至今仍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出很粗略的估计。

我市地震预测工作的开展:1996年以来,我局通过对包头"5.3"地震的研究、总结,在地震预测工作中着重加强了河套盆地地震活动规律和我市及我市周边地区地震形势的分析研究,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组织开展我市及邻近地区的震情周、月会商分析,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短临异常的核实工作,及时与自治区地震局和周边盟市了解和交流震情信息。近几年来,在全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我局的地震预测工作一直都处于自治区各盟市的前列,我局向自治区提交的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多次受到自治区地震局的表彰

地震 哪个部门
1. 地震监测:地震部门通过设立在各地的地震监测站,持续监测地震活动,包括地震的频率、震级和地点等。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地震和评估地震灾害的风险至关重要。2. 地震预测:基于收集到的地震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地震部门会进行地震预测分析。虽然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仍然是一个挑战,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通过...

地震监测,监测那些数据
我国地震监测方式和手段主要有:地震活动,地壳形变观测(含地倾斜、应力、应变、重力、空间大地形变测量、断层形变测量等),地磁地电(含地磁、地电、电磁波等),地下流体观测(含氡、汞、离子等地球化学分析及水位、流量、地温等观测),以及动物习性观测等十余种方法和手段。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

地震灾情需要收集和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震级与烈度是评估地震灾情的基础数据。震级反映了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而烈度则描述了地震在特定地点造成的实际影响。这两个数据对于了解地震的破坏力以及预测余震的可能性至关重要。例如,高震级伴随的高烈度可能导致更广泛的破坏区域,需要更大规模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其次,人员伤亡情况是灾情统计中的...

地震监测地震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地震监测主要依赖于对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的系统研究。由于地震本身的复杂性,涉及的学科广泛,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甚至生物学和气象学等。这些学科领域的异常现象,如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变化、地电活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动态等,都是监测的重要内容。自1...

地震监测是做什么的?需要哪些专业知识?
狭义的地震监测是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来对地震参数进行计算(震级、震中距、方位角、震源深度等),具体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广义的地震监测还包含地震前兆的监测(包括地磁场、地电场、地形变、地下流体等的变化),用于对地震进行预报。

地震监测(关于地震监测的基本详情介绍)
1、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对地震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的监视、测量。2、目前地震监测主要有几种划分方法,一种是专业与群众之分,指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前者主要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后者则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

防震减灾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采用多种科学手段进行地震监测,这些手段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监测过程中会记录到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记录到多次地震前兆异常,这些异常丰富多样,包括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动态、...

地震监测技术考什么
地震波形数据分析则是地震监测的核心,通过对地震波形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取地震活动的特征与信息,如震源深度、震级等。这一过程需要运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手段,实现对大量地震波形数据的快速、准确分析。地震预测与预警是地震监测的重要目标,通过研究地震活动规律,可以预测...

地震监测预报什么是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精确性和科学方法的严谨性,还涉及到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释。地震科学工作者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地震监测设备和技术,如地震仪、GPS、重力仪等,获取地震活动的相关信息。然后,他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地震前兆、评估地震强度和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地震监测的成果对于...

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一般包括哪些呢
1. 地震监测台网:负责实时监测地下活动,捕捉地震初波(P-波)。2. 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接收到地震监测台网的信号后,迅速估算地震的震级、位置、类型等关键参数。3. 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基于快速判测系统提供的参数,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4. 预警信息接受终端:普通民众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