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和内蒙古的风俗习惯和节日还有禁忌

回答要详细一点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4
“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 “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 “ 陕西十大怪 ” (即 “ 关中十大怪 ”)。

一、面条像腰带
“ 扯面宽得像裤带 ” 。扯面也叫 biang - biang (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扯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宗的扯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 1 米 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 8 两、 1 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 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 2 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 “ 乾州(今乾县)锅盔 ” 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 “ 油泼辣子 ” 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 油泼辣子 ” 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 “ 油泼辣子 biang-biang 面吃着燎(好)乍咧! ”

四、泡馍大碗卖
“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 ” 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 6 两 8 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 1 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 “ 老碗 ”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 “ 老碗会 ” 。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 “ 西部片 ” 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第2个回答  2013-07-24
ms和其他省市一样吧.基本上都汉化了~生活方式区别比较大的就是牧民,但是市区里见不到的,这个不用担心什么..乌海原来叫煤都..现在开采的也差不多了..空气条件差..特点无..
第3个回答  2013-07-24
目前已经和汉族区别不大了

关于陕西和内蒙古的风俗习惯和节日还有禁忌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

内蒙古族风俗和特色有什么 内蒙古礼仪与禁忌
内蒙古礼仪与禁忌 (1)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2)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所以牧民习惯...

内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忌讳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

去内蒙古十大禁忌
1. 不尊重当地的风俗:内蒙古地区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比如在草原上敬酒、献哈达等,如果不了解这些风俗,最好不要随意模仿,以免引起误会或者冒犯当地人。2. 未经许可拍摄当地人或景观:在内蒙古旅游时,不要随意拍摄当地人或景观,尤其是军事设施、政府机关等敏感区域,以免被当地人视为侵犯隐私或者...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3)婚礼习俗献哈达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的民族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礼仪和禁忌,尊重并遵循这些习俗是展现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方式。1. 敬献哈达:在蒙古族牧民中,哈达是一种表达尊敬和祝福的重要礼节。当献哈达时,主人会双手捧着哈达,并吟唱吉祥的祝词或赞词,将哈达的折叠口朝向接受者。接受哈达的人应站起身,...

内蒙古的人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谢谢。拜托了各位 谢谢
【禁忌】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

内蒙古自治区的风俗
内蒙古的民族风俗 内蒙古风俗习惯较多,禁忌也有,要听从地陪安排。1、敬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敬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对宾客表示尊敬和祝福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在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到别人家做客,不要自己动手,须等候招待;忌讳他人用脚采锅灶; 烤火时,忌讳他人从盆上跨过;也忌讳他人在火盆上烤脚和烤鞋、袜、裤子等,认为这会侮辱灶神。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 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采门槛,离包时也要走原来 的路。牧区的蒙民一般忌食鱼类、鸡、鸭...

内蒙的人是不是都很好客,如果说话触机到他们民族的忌讳,会不会被赶出...
内蒙的人都很好客。如果不了解民族风俗,乱说一通,肯定会让人厌烦受到冷落甚至被赶出去。附:内蒙民族禁忌 火 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