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传出“汤汤”的流水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曲折上山,直至山顶,就又从上面用绳子从高处滑下。
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挡在路中,便弯着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开阔的平地,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室的房子一样。
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招待宾客的住所。洞中有一块下垂的钟乳石,敲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就会发出像磬声一样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会发出“逄逄”鼓音般的声音。
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几个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清越,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一样。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边走边唱,歌声缕缕不绝于耳。
原文: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29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出处:出自清代刘大櫆的《游三游洞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刘大櫆(1698~1779年),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官黟县教谕。提倡古文,师事方苞,为姚鼐所推崇,是“桐城派”重要作家,为桐城三祖之一。
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能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之“神气”、“音节”、“字句”。所作散文,多宣扬儒家思想,并有不少应酬文字。
这篇散文作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是作者游览了三游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三游洞的经过和原因,描写了三游洞清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三游洞“美好不外见”的感慨。叙议结合,文情并茂,值得研习。
这篇游记的四个自然段可分为记游与议论两大部分。第一自然段,先写从夷陵州到三游洞途中的情况,开始坐车,接着乘船,然后步行,中间还要翻过一个陡峭的山头,再从一块大石头底下弯腰穿过,方能到达;然后概括介绍三游洞的情况。
这样写,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又为第四段的议论设下伏笔。第二段,写三游洞的景致。作者先用由外到内的方法叙述了三游洞三个洞室的外貌,洞中石块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音响。
以及在洞中放声歌唱给人的愉快感受,然后再从内到外,描写洞下的深溪,溪外的翠壁,翠壁下负薪而歌的樵夫,从环境和洞貌两个方面,把三游洞的清静优美有声有色地写了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大櫆
急求《游三游洞记》译文
译文: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两崖之间传出“汤汤”的流水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曲折上山,直至山顶,就又从上面用绳子从高处滑下。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挡...
游三游洞记注释译文
从夷陵州出发,往西北走二十里,靠近南岸,便是下牢关。道路狭窄,步行困难,只得下车渡船。船行一里左右,两崖间传来“汤汤”的流水声。再次下船,沿着狭窄小路蜿蜒上山至山顶,后从高处滑下。地面渐平,有巨石挡道,便弯腰从石下通行。出石后,见开阔之地,石洞隆起,高约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原文及翻译
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缕缕不绝。以前唐时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剌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从通州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都不忍离别,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三游洞因此得名。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修)及黄鲁直...
谁帮忙翻译一下<<三游洞序>>
三游洞序[1][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酒酣,闻石间泉声,因...
白居易的《三游洞序》的译文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具体描述,今录其前段于下:“出彝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游记两则文言文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宋城文言文游记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中考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
花园游记文言文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舜帝陵游记文言文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