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 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学习的范围不同.清廷认为自己不如人是因为器物,也就是武器上的落后.守旧思想的作用下,清朝人认为自己落后于一时大意而未于夷人之前造出更好的武器.贵族阶级不愿意接纳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因为那样会有损他们的利益.于是清朝人展开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火枪火炮,军队舰队.以西方练兵制度建立北洋海师,号称亚洲第一而洋洋自得,以为受压迫得日子终于过去.而日本不同.同样是外族入侵,佩里扣关后日本人察觉到了幕府制得落后.明治维新,日本人本着学生向老师求教得心态将西方所有先进于自己的都照搬过来.最后,日本成功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0
中国仅学习“技”,不触及封建制度根本;日本是从各个方面全盘西化。

洋务运动时期 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有什么不同
学习的范围不同.清廷认为自己不如人是因为器物,也就是武器上的落后.守旧思想的作用下,清朝人认为自己落后于一时大意而未于夷人之前造出更好的武器.贵族阶级不愿意接纳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因为那样会有损他们的利益.于是清朝人展开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火枪火炮,军队舰队.以西方练兵制度建立...

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的目的的不同?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2)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3)结果不同:到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走上...

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什么不同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口号虽然都为富国强兵,解除内忧外患,而中国虽然是在向西方学习工业技术,然而其真实目的仍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所以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各国学习并不彻底。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从政治制度到思想,它的学习更为彻底,不似中国的只进行了一半,并且还是...

比较日本人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的不同
然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日本面对西方侵略做出的反映则要比中国快的多,他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便提出了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方针。这也可从两国自强...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
楼主你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学技术,但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思想文化,明治维新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同时也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思想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结果两方面比较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日本学习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由于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尝试摸索中前进,而且我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发展起来相对缓慢。但日本学习美国的资本主义,那时美国已是世界上经济第一大国,所以日本少走了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1840年以来中日学习西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态度不同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
这个得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讲起,一、相同点 1. 背景相同。两者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河不同
1、指导思想:中国是不改变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 上,学习西方的技术,主要是军事。日本是全方位的 学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等。2、实践上:中国最主要的洋务活动是创办企业。日本是 一次改革,涉及各个方面。3、中国学西方是清政府同意并得到支持的个人行为。日 本则是政府行为。4、...

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两者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至9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有识之士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