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铁路轮船与近代城市的兴起

在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中,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变化。

中国过去的城市,其功能大都是以政治或军事为中心。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而兴的城市迅速出现壮大。这些城市,毫无例外的是具有优越交通条件的沿海沿江和铁路沿线的通商城市。 如上海、天津、广州、汉口、青岛、厦门、重庆等等。其中,长江流域的三大重镇上海、汉口和重庆,就都是典型的因便利的交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市。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县城周围约五英里……人口据说约有12万……在建筑、外貌、富裕等方面,均次于宁波。” 但因为其具有相当便利的交通条件,“经由水路交通,它就能够和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联系起来”,而且,“上海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之间的内地交通几乎和它的水路交通同样便利,这里的贸易额相当大,大多数在中国有声望的英国洋行和美国洋行在这里均设有分支机构。” 在中国的外国轮船公司,总部相当部分都设在上海或在上海设有分公司。中国最早的轮船公司也成立于此。因此,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到1911年时,上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中占有44.2%以上的比例,此后比例进一步增加,到1933年时已超过全国对外贸易总值中的一半,达到53.4%,到1947年时甚至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总值中的69.4%。

上海能够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重要的交通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时,上海就已形成包括内河、长江、沿海和外洋等四大航线的港口枢纽城市,出入上海的商船数和吨位数都占全国总数的20%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再加上1908和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和1929年连接国内各大埠的航空线开通,上海进而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城市。这种因商而兴的特点,又带动了金融、城市建设、工业以及其它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上海人口已从开埠初期的十余万增长到200多万,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工业也有了飞速的增长,如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数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额占12个城市总数的60%,产值更达12个城市总数的66%。上海还始终是中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工行业的中心。由于工商、金融企业的集中,近代上海不仅成为万商云集之地,城市现代化设施和市政建设在全国也是第一流的。

上海发展的这些特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其它因交通条件便利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如因交通便利而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汉口,在近代以前即因水道纵横、交通便捷的地理环境而成为以转运贸易为主的商业港口城市。进入近代后,又是中国近代轮运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19世纪60年代初,汉口与上海轮运通航,70年代末汉口与宜昌通航。到20世纪初,汉口除了与长江沿线各重要城市都有轮船通航外,内河小轮船航运业方面也有长足进展,形成了一个以长江航线为主干,连接通达湘江、汉水内河的近代轮运网络体系。19世纪70年代末,汉口与外洋直接通轮后,汉口还成为国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转销口岸。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使汉口在原有东西水运线贯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南北铁路沟通的现代条件,铁路对汉口贸易和城市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从下述记载中可见一斑:“近来贸易额之大增进,其盛况仅次于上海广东”,而“外国租界,家屋之新造,已月异岁不同,如法国租界,俄化为殷盛之场者,非不全赖铁路之力乎?”而“粤汉铁路将开通,则占水陆要冲之地,其繁盛当至隆隆冲天,则西人之拟汉口于米国芝加哥者,真非无故也。”

汉口在实现了真正现代意义上东西南北相交会的交通地理新格局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刺激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又刺激引诱了更多的商人在此聚集,使得商业更加繁荣。出现了“中外商贾咸集于此,角逐竞争,商业贸易,极称繁盛” 的局面。汉口的城市地位也因此而直线上升:“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

重庆的情况也如此。重庆是长江东西贸易主干道西线的起点,又是长江上游商品集散的中心。重庆—汉口—上海的长江航线,是西南与东部沿海商品贸易的主渠道。长江上游的商运以水路为主体。长途贩运往往以河流为依托,与沿河城市串通,形成了以重庆为枢纽的商业贸易网络。在1891年重庆开埠后,越来越多的洋货通过轮船运到重庆,进而深入西南,在促使重庆商业贸易功能明显扩大的同时,也使得重庆城市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进口商品方面,洋纱、洋布、洋杂货逐步取代了湖广土布和手工业品。出口集中的丝、茧、白蜡等一部分货物也开始通过轮船沿长江向国外出口,并增加了猪鬃、羽毛、羊毛、牛羊皮和桐油等新品种。这一切变化的综合作用,终于使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重庆开始出现了近代工业,重庆市的经济功能也从单纯的商业贸易中心逐步向商业、工业、金融、交通等综合性经济中心以及近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中心转变。并因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日益扩大其辐射和影响作用,成为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多功能城市。

在河流水道条件远不如长江水系发达的北方,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铁路的出现,对商业中心和城镇的盛衰更替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例如哈尔滨原是松花江右岸的几个自然村。1898年俄国人开筑铁路,据此地为办理中东铁路的总汇之所,使其急剧兴起,1900年聚居者即达2万人。再过五年,激增至10万,成为“中外交通之枢纽”,与南部的沈阳一起,很快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的又一中心。与营口相邻的大连和旅顺,本是一个不著名的土名叫作“青泥洼”的海滩。南满铁路支路通达此地后,沙皇政府发现其地理条件优越,便在1899年6月明令经营,“作为无税口岸”。该地筑港设埠后,又经过1905年后日本的继续经营,迅速成为取代营口地位的东北的贸易中心。1909—1911年,它在全国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4.9%。华北的烟台为渤海沿岸贸易集散中心,是山东南与江苏、浙江、福建以至广东,北与东北地区交往的通道。1862年被迫开为通商口岸。直到20世纪初山东建设铁路前,仍然是华北对外的一个重要的贸易港。1903年经过烟台的贸易值在山东的进出口贸易值中比重占到了72%,可见其兴盛的程度。但是自从华北地区的铁路渐成系统之后,它的地位便衰落下去,尤其是胶济铁路通到青岛之后,它的地位便被青岛所取代。青岛原是胶州湾边的一个荒僻渔村,因为德帝国主义者修筑胶济铁路而成为东边的终点站和出海港。也正因此,青岛得以迅速发展起来,1902年时,人口总计不过1.6万人,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人口急剧增加,1910年已达到16.5万人,增加了整整十倍。1900年青岛开埠设关时直接进出口贸易总计不过19万两,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达到429万两,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更增加到2355万两。青岛港的进出口船只装货吨数,也同样表明了这种变化趋势。在开埠的头五年间,年平均装货30.5万吨,胶济铁路通车后五年间,增至年平均47.2万吨。津浦铁路通车后头三年,年平均更增至86.1万吨。

铁路和轮船在中国大地上出现,除了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体现,作为一种大量机制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和大量资源流动的载体外,它还是沟通中国内地与外部世界,打破中国各个区域隔绝的利器和外部世界信息进入的媒介,是震撼和冲击中国古老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器。因而它的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贸易增加、人口迁移、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的改善上,而是会扩散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国大地的各个方面。这种扩散和影响反过来又会对整个社会发生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没有政治变化那样剧烈、明显和外在而已。

可以说,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和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居于先锋地位,其重要性和作用仍然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认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2
发展缓慢,各地区极不平衡,原因有:1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权益2国内军阀混战,社会不安定,3当时中国经济水平低下,缺乏技术
第2个回答  2013-06-13
状况: 汽车从国外输入,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以旧式交通工具为主;交通运输业的落后。原因: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工业落后

...历史。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发展缓慢,各地区极不平衡,原因有:1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权益2国内军阀混战,社会不安定,3当时中国经济水平低下,缺乏技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13 展开全部 状况: 汽车从国外输入,出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以旧式交通工具为主;交通运输业的落后。原因: 中国沦为...

近代中国在外交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在中国近代发生了一个不正常的历史事件,这是历史偶然事件。就是一般是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而中国近代在明末时候,就如同同一时期欧洲的国家,资本主义萌芽也在东南产生,若无意外中国也会像西方一样按照历史车轮进入资本主义。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历史的偶然性发生在中国了,当时已经有了资本...

近代(100年以来)交通运输的演变过程
这种性质,决定了商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说“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作为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和轮船,其出现并非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轮船是资本主义列强强行引进的,在中国首先出现的也是外国轮船公司。铁路绝大部分靠借外债修筑,有相当部分控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呈现出这种特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其发展面临着规模较小、资本短缺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困境。2. 后天发展环境的不利影响: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不平衡,过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也未能合理配置,轻工业发展尤为突出。3. 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一阶级在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时,表现出既有依赖...

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走这条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2. 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中国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

高一历史必修二课后题
B、原因:1、政治方面,欧洲资产阶级加速了殖民扩张;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3、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4、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想一想,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解题关键: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外国租界,如今都变成了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何看待这...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世界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我们国家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之所以出现被外国管理过的地区比较发达的现象,这里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外国列强也不是傻子,他们在割地赔款的谈判桌上,早就知道自己想要哪一块地皮,中国...

一个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简单问题
1:LZ所说的建国初期经济状况可分三大阶段来分析:首先是1949年建国后到1956年的过渡时期,期间国名经济状况是“平稳增长”。首先是刚建国初,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与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正确措施,保护了人民财产、阻止了通货膨胀的恶化、缓和了经济局势,同时政府的温和调整政策又减少了...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特点是什 么
也可以进一步探讨形成这种建筑特点的深层原因,如四合院体现出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秩序,长幼有序的传统道德观念,富贵吉祥的人生理想境界,安详恬淡的日常生活情趣,由此感受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从“风俗”的方面来说。鸦片战争后,人们痛感中国积弱由于民智未开,欲启民智必先革除社会中的陈规陋习,鸦片、...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1.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网络以首都和各省省会为中心,呈现出分裂的格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格局转变为以港口城市或省会为中心的新模式。2. “港口—腹地”空间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它已经上升到整个社会人文层面。这一模式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关键。3. 先进生产力主要在沿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