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思维新概念
审题,不单纯是一种理解作文题题意的能力。科学审题是一个综合分析、理解、立意、构思的思维过程。审题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有表到里的思维过程。缺乏较高的审题水平,有再好的写作能力也难以写出符合文题意图和命题意图的好文章。
1:分解文题的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和运用分解文题的基本技能。
方法:
(1)分解:分析和理解。分析文题、提示语、要求或材料等对象,仔细审读理解其基本含义。(2)技能:抓住题眼,留心限制词(词语层面:前者体现中心,后者限制行文);给文题“减肥”(内容层面:善于化“大题”为“小题”);染上自我色彩(炼意层面:建立任何文题都与“自我”相关联的作文理念)。
备注:以上三项技能所使用的次序可以因作文题型(命题、话题和材料三大题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请以“风雨”为话题,在前面或后面补写恰当的词语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思维演绎第一步:给文题“减肥”。“风雨”有题眼之意,亦有“限制”之性。是“人文意义”上的风雨而非“自然意义”上的风雨。“风雨”是个具有很大内涵的文题,必须“减肥”。如“家庭所经历的风雨”、“学业上所经历的风雨”、“生活上所经历的风雨”等。
第二步:染上自我色彩。“我”可以是“风雨”的经历者(主人公),也可以是“风雨”的见证人(线索人物)。如“与风雨同行”(“我”为主人公)、“风雨中的父亲”(“我”是线索人物,父亲是主人公)等等。第三步:抓住题眼,留心限制词。如“与风雨同行”——“风雨”和“行”是题眼,前者是人生各种困难挫折,后者体现主人公的意志和理想,“与”和“同”是限制词,行文过程是“风雨”和“我”的态度同步进行。
2:从审题到立意的深化
要求:挖掘文题中的“意”,明确主题。
方法:(1)立意:明确主题。意,要美,是隐于文题中的某种情感、某种智慧、某种感悟,或某种哲思。一文一意,简明集中。行文要集中笔墨把这个“意”鲜明表现出来。(2)技能:挖掘题眼(从题眼中炼意,发现美);再生联想(让文题与生活美、人生美和社会美紧密关联);连词成段(把文题具体为一句话或一段话提炼文章主题)。
文题: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思维演绎第一步:挖掘题眼。如“大海让我陶醉”——大海,写作对象;“陶醉”题眼,挖掘“陶醉”:大海的什么东西让我陶醉?即“意”。大海的“意”是什么?我陶醉在大海的“美”中,哪些“美”让人陶醉?。这些“美”要贯穿全文。第二步:再生联想。如何使“美”(意)深刻起来呢?与生活、人生或社会有何关联?审题中马上进行再生联想:如“陶醉于大海中的我,成长为一个大度、宽容的人”、“陶醉于大海中的我,发现人生就是一片宽广无垠的海洋,而我们就风雨中的航船,向着彼岸理想奋勇前行”。第三步:一句话提炼。如“我陶醉在大海宽广无垠的美中,成长为一个有胸怀、有理想、有意义的人,在人生路上奋勇前行”
3:从审题到构思的升华
要求:给文题画图,构建行文蓝图。
方法:(1)构思:规划行文蓝图,即谋篇布局。主要包括确定材料、剪裁材料和组织材料三个环节。(2)技能:拉线法(审题中,从文题拉出一条线索);填图法(画三张图,把文题分为有关联的三部分内容填写在三张图内);矛盾法(审题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矛盾或冲突,让行文有起伏、有悬念)。
文题:请以“脚印”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第一步:拉线法。请问:根据文题,你拉出什么线索?
行文蓝图:从话题“脚印”中拉出“脚印”为线索,题目拟定为《往事,难以忘怀》。开篇:下雨天,发现泥土中“脚印”越来越模糊,由此联想到过去一段人生道路,那些深深的脚印至今难以忘怀。中间:回忆往事,以“脚印”为线穿起几件小事,或在沙滩上,或在田野里……。结尾:赋予“脚印”以意,感悟生活、人生,深化主题。
第二步:填图法。请问:根据文题,你在三张图内要填写什么“脚印”?
行文蓝图:题目《一路走来》三张图:一张童年图、一张少年图、一张现在图。主题:叙述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经历和感悟,成长主题。
题目《走在路上》三张图:一张学业图、一张生活图、一张人生图。主题:叙述自己现在重要经历,感悟人生。
题目《那些脚印》三张图:一张快乐图、一张悲伤图、一张沉思图。主题:叙述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述丰富的生命体验。
第三步:矛盾法。请问:根据文题,你发现“脚印”中有哪些矛盾或冲突?
行文蓝图:从文题中发现矛盾或冲突——1)曾经走错了路,很后悔。现在,重新调整行走的方向,做出选择,勇于行动,每一个脚印都迈得坚实有力。如《风雨中的我》采用倒叙法。2)自己的脚印踩得很轻巧肤浅,学习很不努力落在后面,发现同桌的脚印踩得很坚实有力,学习非常用功遥遥领先。运用对比手法,写我与同桌不同的成长历程感悟人生: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的脚印。如《同行的我们》。
写作问题
1、表达内容略显单调,立意略显肤浅 2、材料表述比较随意,布局不合情理
递进式行文思维
面对文题,行文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单向思维,也不是只注意开篇和结尾而不顾及中间内容主次分明的二元模式思维。所谓递进式思维,是首先为文题设置更大的表达背景,其次从背景中分离有用的表达内容,再次对表达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布局,最后根据布局边行文边对号入座。此之谓递进式行文也!
设置背景和分离内容。
要求:如何为文题设置更大的、不同的表达背景;如何从背景中分离有用表达内容。
方法:(1)表达背景:即指要把文题中的主要写作对象(人、事、物或景)放在哪些背景中进行表达。大体有三大表达背景:地点背景;时间背景;为主题设置活用课本背景。
思考1:可以从背景中拿出哪些有用的东西作为表达内容帮助完成作文呢?
(2)范例:《大海,我的最爱》
1)把大海放在“故乡背景”或“城市背景”中进行表达。
2)把大海放在“夏季背景”(四季、早晚)中进行表达。
3)把大海放在“《爱莲说》背景”中进行表达。
4)把大海放在“成长背景”中进行表达。
直接写“大海”,内容会比较单调。更大、更多的表达背景有利于丰富表达内容。
1、故乡背景:从故乡背景中再拿出高山、田野、抓鱼虾等内容与大海作对比,衬托大海是我的最爱。
2、城市背景:从城市背景中再拿出逛街、高楼大厦、热闹繁华等内容与大海作对比,衬托大海是我的最爱。
3、时间背景:从不同的时间背景中再拿出我对大海所观察或体验到的不同的美,直接写出我的最爱。
4、成长背景:从成长背景中再拿出人物、事件或感悟与大海情景交融,深化大海是我的最爱的主题。
5、活用课本:以《爱莲说》为背景再拿出陶渊明、李唐来的世人、周敦颐三者的最爱,引出大海是我的最爱。
老师教的,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