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古诗

要短一点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诗意: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其实是借物喻人,讽刺一些人得了势便猖狂,自以为了不起,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的特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9
石灰吟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8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惟有暗香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5-27
托物言志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春雪未销。

借物喻人

大雪压青松

作者:陈毅元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第4个回答  2012-11-28
曲池荷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体裁:【五绝】 类别:【咏物】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谁知道关于借物喻人或借物言志的诗,越多越好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蝉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
借物喻人的诗: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托物言志的诗:《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
托物言志的诗有以下: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古诗如题,越多越好?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古诗句
关于借物喻人的古诗句 1.借物喻人的古诗有哪些 1、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

写物的古诗,4句的,5个字一句的,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写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句子
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

有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那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什么品格和志向...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墨梅 王冕 〔元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

在你积累的古诗中任选两句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的事迹并在事后标明作者...
【分析】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

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如何区分
托物言志: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此方法一般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例:《咏燕》唐·张九龄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