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社会学》的问答题,找不到答案。请哪位高手帮忙!明天考试了。

五、问答题
  1、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种种发展理论大体经历了哪几次转变?
  2、结构功能主义具有哪些基本前提?
  3、西方发展社会学的合理成份和缺陷是什么?
  4、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形态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5、推动当代人类发展的第三层次的矛盾有哪些?
  6、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有哪些特点?
  7、怎样正确处理摆脱贫困与公平分配的关系?
  8、衡量政治稳定的标准有哪些?
  9、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0、人口变迁的过渡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11、为什么城市化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基础之上?
  12、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3、发展中国家应当怎样保护和重建生态平衡?
  14、为什么说一般均衡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管理?

从世俗化层面看中国发展
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俗社会中宗教的神圣性、神秘性逐渐淡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与立论时空环境的不同,各国学者关于世俗化的定义重心不一,我国学者倾向于世俗化的广义的理解,即认为,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出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务参与的过程。
虽然世俗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各个学者的观点不一,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世俗化的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有:现实性、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和社会参与性。
世俗化过程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近年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世俗化的进程已经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了世俗化层面的转型。
首先从世俗化最基本的概念方面----宗教影响的淡化-----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连宗教方面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较为复杂,虽然在中国扎根的宗教种类不少,除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以外,还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但是与西方全民族都来信教的宗教信仰相比,中国则算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但是,若是我们从广义上来看中国宗教信仰,可以发现,中国人民比较迷信,古代中国人民尤其严重,信奉神灵的存
在,古代中国,甚至在现代中国欠发达地区都随处可见“巫师”、“神婆”、“神汉”,在这样的宗教信仰下,若是孩子生病了,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医生而是“神婆”,他们相信跳跳大神,病魔就可以被驱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生病了最先考虑的是到医院去,遇到有些很匪夷所思的事或者某些突发事件,现在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凑巧、偶然或是考虑是否是自己哪方面没做好准备等,而非人为这是神灵的指示或者很恐怖的说撞邪了。现在的人们更相信

世界是物质的,更信奉科学,更重视用事实说话。此外,人们还更注重眼前可以看到、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而非去追求宗教宣扬的那种“前世今生”、“今生受苦是在赎前世犯下的罪,适应得的”、“死后到西方极乐世界”等等的观点,现在的人们更相信“人死灯枯”,无论前世还是后世都不如现在来的实在,只有现在获得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迷信的观点越来越淡化,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除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是怎么走过来的。古代中国最初的教育是针对贵族子弟的,是家族的“教书先生”
从孔子办学面向社会招生以后才有了古代的学校-----“私塾”。而这个时候的教育还仅仅局限在男孩子上,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女孩子是不用读书的,当时社会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在没出阁之前要严格遵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训诫,嫁人的女性又有了新的要求“相夫教子”。那时候女孩子学的也是“三从四德”,丈夫就是天,是极度不平等的教育。那时候私塾的教育学的是“尊师重道”,学的是“三纲五常”,学的是“君臣之道”。注重的是规范、道德,没有人教人学习如何发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主张尊重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个人的利益。回过头来我们看现代的教育,首先,现代的教育服务的是所有受教育的群体,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可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我们还发现现在考上大学的、在班级排名成绩优异的女生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次,现在的教育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教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涵括了古今中外所有有益的知识,还有一方面,现代的教育不再强调一定要去按照某种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极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现代的教育宣扬现代的科学、技术、理性精神,由此可见不仅仅是世俗化影响现代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在驱除迷信,促进世俗化的进程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一看世俗化的影响。首先,在人际交往方面,在古代社会,由于地缘、血缘的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很小,都主要局限在与自己的邻居、亲戚交往沟通,从政的人比一般人多了一个交际圈就是同僚之间,但是即使是这样,古代的交际圈还是很小的。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是阻碍人们交际面扩展的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传统的小农观念的影响,人们注重安乐,普遍安于现状,安土重迁,不乐于去改变,所以许多人的一生亲朋好友一直都是那么一拨人,不曾改变。另一方面,古时人们都很淳朴,同时又受传统道德和封建统治的禁锢,多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情感或者说“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在他们的观念里朋友之间的交往若是出现了利益,是对友谊的侮辱,是不可饶恕的。而在世俗化的现代社会,随着交通以及通讯工具的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交际圈在不断地扩大,地域已经不再成为阻碍交际的因素,朋友已经遍布全球各地。而且,现代人们的朋友一直都在不断更新中,一个人从记事起到他垂垂老去,他处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身边的环境不同,那么他所接触的人也就一直在变化着,当然每个人都会有陪伴自己一生的朋友,不过除了由于地缘和血缘形成的交际圈以及个别的长久的朋友以外,其他的交际对象都一直在变化中。此外,与古代“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相比,现在人们的朋友的概念扩大了,许多朋友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是朋友,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有意去结交的也是朋友,甚至多年的竞争对手也是朋友,这是否是在说“朋友”的意义世俗化了呢?其次,在个人主义倾向上,古代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所有人都遵从领导阶层的命令,让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那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统治,人们没有自己的权利,没有自己的空间,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服务。在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个人独立性、个人选择性、个人创造力、个人想象力、个人支配力、个人责任感以及个人隐私权,更加注重从人本的观念出发来统治,现代,具有现代职业风范的企业
家及其合理的个人成就受到主流社会伦理的接纳和赞赏,个人的努力受到鼓励,个人的利益和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市场经济的实践更是在事实上鼓励和造就了重视个人发展和成就的社会伦理观。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点从人们的社会参与性逐渐加强可以看出来。这与古代社会人们在传统观念的压制下不懂得反抗,只能默默承受这压榨是截然相反的。

以上说的都是世俗化带来的发展,但是任何一种事务都是正反两个方面的,世俗化也不能免俗,世俗化就如同全球化一样是一柄双刃剑。它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在接受的同时应该控制好“度”,要在吸收借鉴它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还要好好把好关摒弃随着利益而来的负面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接受来自西方的“世俗化”的同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要把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合中国的我们接受,不适合中国的我们要及时摒弃。另外,接受了新的观点,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原来的思想观念统统扔掉,我们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要找好“世俗化”与中国传统集体观念的良好结合点,这样才能保证世俗化不在中国良好发展,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1
小同学你好!
百度知道相关的考试的答案之类的是求不到的!
百度知道回答类似的问题也是违规的!
现在百度有这种联盟建议我们不要帮助给来百度求助写作业的同学!
更要防止来百度求考试答案的!
所以说,您还是好好学习吧!
祝学业顺利!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aolonic.com/skin/templets/default/contents.html on line 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