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的宽度如何确定?

如题所述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城市道路宽度的确定应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

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日照、通风、管线敷设以及建筑布置等因素,同时要综合不同城市在各时期内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设上的不同特点,远近结合,统筹安排,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

1、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2、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3、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50km/h。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市道路宽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一、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应为3.75~4.0m为宜;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一般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考虑,预测15~20年日平均和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八车道(双向),次干道则采用六车道(双向);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六车道(双向),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可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

  据我省各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四车道采用15~16m,六车道23-24m,八车道30—32m。

  二、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日前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都是根据各种非机动车辆行驶要求和实际观测的数据,直接进行横向的排列组合来确定。

  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1—2.5m。

  根据我国各城市多年宋的设计实践,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用3.5m(或4.Om);5.5m(或6.Om);7.5m(或8.Om)。

  三、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行人步行交通的需要,还要供植树、地上杆柱、埋设地下管线之用。因此,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没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大中城市在主次干路上一般不少于6m。小城市也不宜少于4m。

  根据我国多年来城市道路建设实践,一侧人行道宽度与道路路幅宽度之比大体上在l:8—1:6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

  四、分车带宽度与长度

  分车带是分隔车行道的,有时设在路中心,分隔两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有时设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分隔两种不同的车行道。分车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Om。绿化分车带最小宽度不宜少于1.5m。如果在分车带上考虑设置公共交通车辆停车站台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Om。分段长度越长越好,最短不少于80m,以利行车安全。

  一、汽车的转弯半径与道路的设计转弯半径不是一回事,但不同用途道路的弯道应能让相应的车辆顺利转弯。

  二、道路的转弯半径指的是内径。

  三、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和消防车有关,不同的消防车有不同的转弯半径。消防技术规范上为了保证消防车能够转弯,要求建筑消防车道的回车场最小为12m*12m,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是12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道路宽度由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
道路等级由路网规划确定,
规划路网的规模和尺度主要由人口规模和密度确定,
预测人口规模和密度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比如说可以用各种进阶修改版的 Logistic function 拟合。不过现实是,人口规模的预测往往不由规划师和他们掌握的技术来完成,而是甲方(政府)指定数字,规划师再来凑数字。
反推一下过程,最后落到道路宽度上,不太合适的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完整版:一、路网中不同的道路等级可以大略确定道路的宽度,比如说一般快速路的红线宽度会在60-100m(红线宽度是指道路横断面上包括人行道在内的全部宽度),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这个宽度只是大概,实际情况很多样)。(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四级,这一点是学习德国的。)具体会有多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断面形式拿捏的。断面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被称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具体形式可以顾名思义。
二、路网规划细讲起来异常复杂,这里介绍最浅显的样式:一般来说,城市当中每隔一公里需要有一条主干道,然后每五百米有一条次干道,然后其中插上若干条支路。如果不需要考虑地形的话,直接方格网就可以铺上去了,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使用。这样的路网在美国很常见(美国出现这样的路网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三、城市交通规划基本上是城市规划当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并且和土地利用规划咬合得非常紧密。能够对道路宽度作出限定的道路规划只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只考虑路网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公共交通需要被考虑,如果没有公共交通,全球大部分城市的路网都无法运行。现在假设我们需要考虑一片区域内的公共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先要看会不会有轨道交通,如果有,那么路面主干路网的密度和尺度就不需要太大。然后再看要不要BRT或者公交专用道 ,如果有BRT ,那道路宽度肯定会比较大,公交专用道同理。然后再看其他的公交方式......
然后,再考虑这个路网需不需要承担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说大规模的物流集散。再根据这些判断做相应调整。
四、人口密度从本质上决定交通强度,人口规模决定人口密度。在中国,规划建设的一般标准是每平方公里承载一万人,然后城市就按照这样的情况建设运行就行了,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规划中更多的预期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意味着更多地块可以被出让,而土地出让所得正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所以每个城市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口规模,然后由此导致一系列指标都有可能会虚增。所以最后你可能会看到很宽但是车很少的路....
实际规划过程中的顺序是:四、三、二、一。
但是道路实际上不会只有红线宽度那么窄,因为还有后退红线的存在。后退红线是指在某一地块内建设的建筑必须从边界上后退一些距离,并将节省出来的空间用作和道路联系在一起的开放空间,例如绿化或人行道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2-14
  道路宽度由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等级由路网规划确定,规划路网的规模和尺度主要由人口规模和密度确定,预测人口规模和密度是一项高精尖技术,比如说可以用各种进阶修改版的 Logistic function 拟合。不过现实是,人口规模的预测往往不由规划师和他们掌握的技术来完成,而是甲方(政府)指定数字,规划师再来凑数字。
第4个回答  2022-07-22
日本、英国、德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城市机动车车道宽度设计规范值:城市快速路一般为3.5~3.7米;城市主干路,有大型车辆混行时,一般为3.25~3.65米,小型汽车专用车道一般为3.25~3.35米;城市次干路和支路,一般为2.75~3.35米。
我国标准规范关于车道宽度主要考虑了“设计车速、车型、交叉口、改扩建条件”等因素,宽度值一般为2.8~3.75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