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这首诗是谁写的,背景是什么,求大神知识,不胜感激!

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花发石岩流水响,石岩流水响潺潺。潺潺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春汛到,半山春汛到江南。

是清代丁日昌所写。

丁日昌革职以后回汤坑故乡,再过郎中生活。当回程至九江时,见大江南北人才荟萃。原来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此招揽各方人才,欲图与太平军抗衡。丁日昌大喜,即寻一旅馆住下,根据自己这几个月流浪生涯中对太平军的考察了解,着意制订了一份进军安庆的方略,然后到总督衙门投呈。

时曾国藩正思进取安庆,见丁日昌呈文计划周详,别有见解,不禁心喜,即召丁日昌晋见。丁日昌侃侃而谈,对太平军军力和长江沿线布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曾国藩见丁日昌诸事留心,思维周密,不知他文才如何,便又邀入公馆花园散步。

询问惠嘉潮各地风土民情后,两人来到一株灿放的梅花树边。曾国藩指着梅花道:“丁县令能否以此为题,作诗一首?”丁日昌道:“勉力为之。”略作思考后,落笔写道:“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花发石岩流水响,石岩流水响潺潺。潺潺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春汛到,半山春汛到江南。”

曾国藩看后赞道:“诗绝妙,书法亦上佳。”当日,曾国藩即委丁日昌为九江关卡卡员,并奏请朝庭,于清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开复了丁日昌原来的官职。

这首诗的意思是:村南有一座被云雾笼罩的高山,山间有一条潺潺流水河流,沿河边望去山上的岩石间长着一株盛开鲜花的梅树。经过岩石的流水发出潺潺的声音,泛起云雾,足有半山之高,以至于春季江河水位上涨,一直到江南地区

扩展资料

这副回文诗描述丁日昌阔别故乡,游子归隐,重游旧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抒发联家衣锦还乡、思恩报本之情怀。词语精练,言简意赅,善于运用对比及联想手法,事后,被制成金漆木雕楹联,悬挂于大雄宝殿两侧之楹上。

丁日昌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六月初一,少负异才,8岁时便学得满腹经纶,落笔成文,超群拔众。

9月9日重阳节,陈秀才带学生到明末进士罗万杰隐居地“逸老庵”郊游,回来后叫学生作文,雨生作《七律》。陈秀才大为赞赏,问雨生能否再作一首,雨生又吟了一首。陈秀才道:“真神童也!”由是雨生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为当地文人所颂扬。

道光十年冬,丁日昌因父亲病重辍学,不久父亲去世。此后丁日昌得出洋谋生的大兄日蒸资助,回太平寺再读了两年书,然后回到家里精研医术,采集草药,开了一间医药店。由于他勤恳好学,努力攻读医药书籍,积极挖掘民间医学秘籍,并经常向老中医请教,不久即成了小有名气郎中,治愈了不少病人。

在行医的同时,丁日昌仍抽暇攻读诗书,学问日进。道光二十二年,丁日昌到县城应考。得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广州乡试,却均未中式,但他壮志未消,凡历史地理诗文经济战策兵书无不涉猎精研,俨成饱学宿儒。

道光二十七年,他感于埔河文庙破败,学子就学无所,倡建汤坑蓝田书院,不几年而功成,为兴学育才作出了不小贡献。

清咸丰四年(1854),海阳三合会会首吴忠恕率众围攻潮州府城,其时丰顺隶属潮州,丁日昌为邑绅所推,率乡勇千人往援,与吴忠恕军激战于潮州城下,擒获吴军百余人。余众败退,城围顿解。丁日昌由此而名声大噪,奠定了其以后出仕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兴华日报--龙兴华夏 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造舰计划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8
民间传说丁日昌儿时写的,丁日昌—清福建巡抚。
第2个回答  2018-05-17
这首诗是哪个皇帝写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百变不折图自强━━清福建巡抚丁日昌
晚清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民族危亡的形势,力图改变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因而提出师夷之长技,变法自强的主张,其中也包括一些爱国、开明的高层官员,丁日昌是其代表之一。他是洋务活动早期一个重要人物,是最早提出改革科举考试者之一,是清朝派遣第一批出国留学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并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第一个提出在台湾修铁路、架设电线和铺设通向大陆的海底电缆,主持创建了第一间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开创了中国第一所电报训练班,拟订了中国第一个《海难救护章程》。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在当时或后世,一直未得到客观的、公正的评价。1986年秋,在广州召开的丁日昌学术讨论会,对丁日昌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对他在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奠基作用以及作为一位有时代特色的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予以充分的肯定。
清道光三年(1823)六月初一,丁日昌诞生于广东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丁家原籍嘉应州长乐县排乐乡,为避乱于顺治三年(1646)到汤坑安家,在汤坑开药店、盐店。丁日昌在兄弟七人中排行第六,字雨生,号持静。丁日昌八岁时,父亲送他到县内太平寺随三兄丁达夫读书。五年后父亲去逝,家中全靠母亲黄氏纺织维持生计。丁日昌只好一边务农,一边读书,家境贫穷,使他体验到民间疾苦。他读书过目成诵,能作诗文,当时被誉为“神童”。丁日昌曾追忆其在此时间学联珠体,曾题一律于太平寺壁间。民间传说其所题为:“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花发石岩流水响,石岩流水响潺潺。潺潺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春讯到,半山春讯到江南。”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丁日昌中秀才,翌年补廪生。他在赴潮州应试途中饿昏在新圩树下,幸遇农妇救活,于是到县衙击鼓高喊:“青天白日,饿死凛生!”县令召见他,试之联对、诗札,辄有惊人句,遂延作西宾,后来潮州府教授冯奉初将丁日昌引荐给热心搜求人才的惠潮嘉道李璋煜。李璋煜览其诗文,惊叹“不世才”!因延入幕府。地方官吏慕名,也争相罗致游幕。为培育人才,丁日昌在汤坑圩倡建蓝田书院。尽管他的文才为众所公认,而科考大路却没有为他铺开,三次到省参加乡试均落第,他实在不服气,愤然为诗日:“谁云入网尽通材?”
他毅然放弃了科举出仕之努力,寻求新的出头之路。咸丰四年(1854)七月,三合会吴忠恕围攻潮州府城,丁日昌以邑绅身份募集汤坑乡勇三百名援救府城,驻扎在湘子桥东韩山书院及宁波寺,守住东路。九月十八日凌晨,他率乡勇出击,击溃吴忠恕驻东津部,生擒百余人,解了府城东路之围。因军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旋于十二月选授江西万安县知县。
当时的万安县,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有私设厘卡骚扰商民的,有借助饷科中饱私囊的,有诬人“从逆”敲诈勒索的,有持旧军需传票滋累铺户的,有勾结游勇进行抢劫的。上讼案状达百宗以上。丁日昌履任,从处理讼案下手整顿这个烂摊子。他把县衙各房旧卷一概调入卧室,认真翻阅,为之分门别类,将疑问记录以备审案查问。对讼棍严加惩治,对不足取信之讼词当即掷还,对民间口角劝令和解平息。传审时,当面发给官役盘缠,严禁勒索百姓。并规定“有告必审,有审必结,有结必办”。抵任一个月,全县状纸只剩二三宗。他重视教化,每月初一、十五将生童集中考棚,亲为讲学,捐俸重修云兴书院及助诸生膏火。在万安任上只有三个月,丁日昌被调往广东办理洋务。据县志所载,他离任时,“百姓乞留不可得,父老子弟设席作饯,秉香拥送者亿(当作逾)万人。”六月,因万安县绅民之请求,重新回任万安县令,又两月,改任吉安府庐陵县知县。
在庐陵任上,丁日昌很快清理了60多起积案,博得勤政的名声。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三月,太平天国李秀成所部攻下吉安府邑。丁日昌与知县曾咏弃城而逃,三天后他密遣敢死勇士爆破城中火药局,趁太平军慌乱外撤夺回城府。但已构成失土之罪,被处分革职,追偿遗失公物。流落之时,正值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军江南,丁日昌到曾国藩行辕晋谒,条陈进军策略,遂入曾国藩幕府。他为曾氏拟具革除漕粮中饱弊病的办法,切中时弊,切实可行,被采纳。同治元年(1862),经曾国藩奏请,丁日昌官复原职。五月初,朝廷派左副都御史晏端书赴粤督办厘务,接济苏、浙、皖三省军饷,丁日昌奉派随员赴粤。正值两广总督劳崇兴派卓兴、方耀两军“剿办”信宜天地会,卓、方素互嫌隙,互不统率,致两军赴高州数年,耗饷银数以万计,却一筹莫展。清廷命广东提督昆寿到高州督办,丁日昌被调至昆寿营中协助筹划职守、督办火器。他向卓、方两人开陈大义,恳析利害,终于使二人归于和睦,两军协力,数月而剿平。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奏,特写上“是该二将之成功,皆丁日昌调和之功”。丁日昌在督办火器上也卓有功效,制炮局设在广州市郊燕塘,丁日昌亲自设计监制成功大小开花炮36尊,炮弹2000余枚。他主张“师夷人之长技”,招募香港工匠,仿造出洋炮和炮弹。李鸿章在上海仿造洋炮成本太高,转而上奏请派丁日昌来沪制造洋炮。由于广东方面一再留用,丁日昌无法赴沪,只好让人把造好的洋枪洋炮运到上海,供李鸿章的淮军使用。
李鸿章对丁日昌十分赏识,先是向广东咨调丁日昌到上海主持火器制造,广东方面不肯放行,李鸿章又专折向朝廷奏调,终于获准。同治二年(1863)九月,丁日昌到了上海,除制造军火外,还参加军务及办理与洋人交涉事件。丁日昌主持建立了完全由中国工匠组成的炮局。年底,他随营攻打太平军占领的无锡,亲手点燃了三眼开花炮轰城,为淮军占领无锡立下战功。在办理遣散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事宜中,他负责联络,把握机会处置适宜,使遣裁顺利。由于李鸿章屡次荐举,丁日昌迅速升擢,同治四年(1865)任苏松太道,驻上海县,辖苏州、松江、太仓三府、州。正式登上政坛高层的丁日昌显示出过人的才干,在苏松太道任期一年又九个月,政绩斐然。按核审理讼案无枉无纵,严惩豪恶,一年内正法及严惩为首分子百余人,解遣回籍八千多人,尤其是智取速决凭借外国人势力危害民众的上海租界工部局工头陆和尚,对社会震动很大。针对上海民风日趋奢靡,丁日昌着力整饬不良风气,发出告示戒奢靡,禁淫词神棍,严禁奸徒逼迫寡妇再嫁。他捐款创办龙门书院,虽然书院尚未建成就擢升离任,但他所倡导的注重笃实躬行的宗旨则影响着后来者。在涉外方面,丁日昌整饬海关,收回上海城内英法驻军占据地,收回吴淞炮台基地。在其职权范围内还做了不少捍卫国家权益的事,禁止外国轮船在内河航行,主张洋商与华商一律缴纳厘捐,禁止外国人在中国架设电线。他奖励和允许华商购买洋船从事航运以增强同外商的竟争力,这一倡议翻开了中国航运史上新的一页。
丁日昌在上海道任内最显著的政绩是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他访得上海有一家美商旗记铁厂有意出让,这家铁厂能修造大小轮船及洋枪炮,是外国人在沪所办同类厂家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者。于是设法筹资收购了该厂厂房、机器设备及必需的原材料,然后将原有官办炮弹局合并进来,命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叫“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丁日昌任首届总办。于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机器制造企业遂建立起来。丁日昌在任总办不过短短八九个月中,为该局制订了经营规划,着重提出有目的地培养中国的科技人才,逐步在技术上不依靠外国。
同治四年(1865)十月,丁日昌升任两淮盐运使,到了扬州。两淮盐税收人占全国三分之一,丁日昌经过几十天的调查,从盐官、盐商乃至盐场场丁、灶户中全面了解情况,紧紧抓住盐的运销和生产两个环节对淮南盐务进行改革,拟定了《盐运章程》、《淮盐章程》、《淮北总略》等规则,对属下官员严加整顿、考核。丁日昌接任盐务仅五个月时间,而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受到时人的赞扬。曾国藩致李鸿章函称“雨生办理盐务,无弊不别”。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潮州成为开放通商口岸,英国领事因潮州绅民的强烈反对,入城受阻,向总理衙门提出抗议。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决定派“籍属潮州”、又熟悉洋人性格的丁日昌前往潮州办理此案。丁日昌献策三条:立威宜留余地,即两广总督不能亲临潮州,可就近驻节嘉应办案;劝谕宜曲通民志,委派得民心的前任饶平知县李福泰、潮阳县令冒澄前往鼓励开导;绅士中宜德才并用,即利用德才兼备的绅士,在民众中做瓦解说服工作。同时还提醒“和议之不可长恃,自强之必须早计”。朝廷同意了丁日昌的奏议,令广东地方官按此办理。等到丁日昌到达广东时,安抚潮州绅民之事已基本结束,一个月后,英国领事顺利入城。此事刚解决,丁日昌又被李鸿章指派解决江苏清水潭决口督工堤坝工程,他多方筹集巨款,“亲持畚锸以身先之”,数月而大功告成。
同治六年(1867)正月,丁日昌升江苏布政使,十二月,擢升江苏巡抚。在江苏任上,他力倡轮船航运事业,先是试行轮船运漕,将三万石大料统包给商人用轮船由上海港运抵天津港,却遭到朝内顽固派大臣的反对而被迫停止。丁日昌仍决意创办轮船航运,为了表示这一决心,他在入京晋见慈禧太后时,陈述“广招华商购船,兼运西皖漕粮”之议,返回江苏途中,特意乘坐内河小轮船拖行的船。江苏省乡试在金陵(今南京)举行,他派江南制造总局两艘轮船分别停泊丹徒、瓜洲两港口,接送应试士子,以宣传轮船运输这一新事物。同治九年至十年(1870~1871)间,丁日昌集资购买一艘“平安”轮往来于上海、汕头之间,以揽载货物,运输取利。这一期间,中国官方倡导轮船航运,惟丁日昌一人。在他推动下,同治十一年(1872)终于成立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向西方学习、大胆改革上,显示了丁日昌的远见卓识。他在外交上建议在通商口岸创办报纸以了解各国情况;精选使臣分驻各国以处理交涉;联络朝、泰、越、缅诸国以共同御侵,对日本则要“阳为之好,阴为之备”。在海防上,提出“创建轮船水师”,即近代化海军,分北洋、中洋、南洋三路,三洋海军互相联络、统一指挥、不分畛域。几年后,朝廷虽采纳了他的建议,却未能实施统一指挥、不分畛域的原则。他致力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扩展和向全国推广机器制造业。他在擢任江苏巡抚之后,即于次年三月初到上海拟订造船具体计划,七月份,该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亦为中国自造的第一艘轮船“恬吉”号下水。为了实践他所提出的“三洋各设一大制造局” 的主张,积极培养人才,在江南机器制造局建造学馆,挑选聪颖子弟,学习造船、驾驶、兵器制造和耕织机器制造等技艺,在局中组织人力翻译了上百种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对传播西方科学、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天津机器局之建立从购买、铸造机器及提供费用上予以热忱支持。
他亲自为江苏抚署撰楹联:
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
民要持平待去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
在江苏治上,丁日昌改革抚标兵制,使兵勇精健。在饬吏役、清狱讼、蠲苛税、励垦荒、兴水利、正风化、修通志上也有诸多建树。丁日昌的家乡族人亲戚为攀附他,纷纷到苏州来想谋求一官半职。丁日昌不滥用权力,不但回绝他们,资遣其回家,而且通知汕头永捷顺公和行:“嗣后如有本部院族人亲戚等已至汕头要来苏州者,尔行中即为垫送每人洋银五元,劝令返家。”
同治九年(1870),天津发生教案。这年春天,法国传教士所办的仁慈堂收养的儿童中有三四十名死亡,地方绅民纷纷传说教堂诱拐小儿,挖眼剖心以为药饵,几千名愤怒的群众聚集教堂前要求惩办拐骗儿童的教徒。法国领事丰大业到场,竟开枪击毙天津知县刘玄的一名仆从。群情激怒,打死丰大业及其秘书、使馆翻译与外籍教士、修女、商人20人,焚毁法国领事署及法、英、美教堂数所。俄。英、美、法等国公使联名照会总理衙门,要求处理此案。七国军舰集结在塘沽、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津办案,过了月余仍无进展,于是丁日昌奉召赴津协同查办。丁日昌赴津以后,提出近期办法旨在避兔开兵端,共审决、正法、流放、通缉50余人,再由总理衙门分别与各国议赔。另一方面,又提出加强武力防卫,以备议和不行。而长远之计“则宜以自强为根本”。借此又强调改革吏治、军制,培育人才和精造武器,才能自强。天津教案总算得以平息。丁日昌向来强调自强御侮,却因为采取了以屈求伸的策略,被顽固派攻击为“丁鬼奴”。
这年十一月,丁日昌母亲黄氏去世,十二月中旬,丁日昌离任扶柩返乡,在揭阳旧居服丧三年,服满又以治湿疹乞缓入都,居乡计四年多。丁日昌在揭阳修筑草堂,称为“絜园”。他在园内建三间小楼藏书,沉酣于著述,校勘了《枪炮图说》,为《地球图说》写了序言、凡例。离乡十数年,因公务倥偬常年无暇回乡,此次归乡,倍感亲切。他为儿时寄读的太平寺题写了一副楹联,此联历经劫难而幸存,现仍挂在寺门:
古佛又重参,五千里外归初客;
旧题何处觅,四十年前此读书。
虽曰守孝治病,丁日昌却未忘治国利民之事。他重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募款扩建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在丰顺创办蓝田书院、鹏湖书院,并置学产,培养了不少人才。县令周士俊倡议兴建榕江试舍,他欣然为之作记,在《榕江试舍记》中说到:“余世居蓝田十图,本揭人也,今侨寓于此复三年,故于邑中兴衰利弊,知之颇详。” 因此,他对揭阳县以至潮州府之建设兴革,向地方当局陈述己见,提出要解决揭邑械斗之风,必须“正经界,抑豪强,扶良儒,寓催科于抚字之中,恩与威并行,用吏役而不为吏役所用”。提出“欲除城堤水患,必先疏浚河流;欲疏浚河流,必先开通尾闾,庶几溜势挟沙东行,水患方可逐年消减”,并有详细措施建议。对于国家大事,更悬于心,他在诗中写道:“风雨鸡鸣感寂寥,相望津海忽迢迢。身如鸿爪东西印,梦绕燕云剑佩遥。不有真儒调鼎鼐,岂能沧海老渔樵。”丁日昌在家期间,无时不挂念朝政,既忧愤除弊革新之不易,又常患主恩未报,国家多难。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日本进攻台湾,十月及次年正月初一,丁日昌请广东巡抚张兆栋与直隶总督李鸿章转奏《海洋水师章程(别议)》、《海防条议》,涉及军事、内政、外交之全盘大计,在京畿引起强烈反应。李鸿章致函丁氏,称赞“逐条皆有切实办法”,“此皆鸿章意中所欲言,而未敢尽情吐露者”。顽固派则群起低斥丁日昌大刀阔斧的革新主张。
同治皇帝死后,光绪帝继位。五月,朝廷命丁日昌人天津帮办北洋大臣李鸿章事务,入觐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面谕:“尔在江苏,虽然官场书差不喜欢,然百姓至今思念尔,里面是知道的。虽有旁人闲话,不可因此灰心。尔是国家老臣,总当为国家办事才是。”丁日昌本来还想乞求回乡调理一年半载,闻此慰藉,心中委屈顿消,遂带病赴任。在天津,他据理力争,迫使秘鲁钦使议定禁革虐待华工。八月,丁日昌被任命为福州船政大臣,十二月,奉谕兼署福建巡抚。翌年三月,专任巡抚。在闽二年,颇多建树。他极力澄清吏治,主持审理福州船政局贪污读职一案,查处官员一直至福州将军兼闽浙总督、前闽浙总督、河道总督、福州布政使,他们都以“未能事先觉察,殊属疏忽,一并交部议处”,震动朝野。他从英国学堂挑选40名优良学生入闽厂学堂学习,培养驾驶人才。从福州船政局学堂选拔35名优等生派赴欧洲留学,是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其中如严复、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萨镇冰均成国家有用之才。他于光绪二年(1876)拟订了一项海难救护章程,由总理衙门奏准,饬令各省仿照办理及照会各国公使,是为中国第一个海难救护章程。在福建巡抚任上,奏准设立清理词讼局,认真整顿词讼积案。他严厉惩治贪官污吏,营私舞弊官员被参达数十人。在福州城两次遭大水围困时,丁日昌不顾病重,亲自登城指挥救险,水灾之后,着力救济灾民,兴修水利。又接朝廷谕旨,渡海至台湾驻镇,半年中巡查全岛,整顿吏治、营伍、海防,改革税征。对“番人”(原住民)善者抚绥,凶悍者讨伐,剿抚兼施。倡导农垦开矿,督办了中国第一个用西洋机器开采煤矿的矿井黄隆煤矿。主持架设旗后至安平(今高雄至台南)的电报线,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筹建台湾铁路,此为中国拟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于经费困难和顽固派的阻碍,计划成了泡影。这些建设事业不但对发展台湾经济,而且对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起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他任台湾主考时,亲自录取了爱国志士丘逢甲为童子试第一名,特赐给“东宁才子”印章一颗,还让丘逢甲住在抚署内遍读所有藏书,对丘逢甲的成长有很大支持。
光绪四年(1878)四月,丁日昌因长期带病操劳,病情见重,终于获准回籍养疴。这年十一月间,他又接到朝廷谕令,要他立即赴闽办理乌石山教案。英国教士擅自在福州南门乌石山建造教堂,导致福州绅民火烧英国“神学书院”,酿成教案。丁日昌坚持原则,既将焚抢人犯判处,又令英人另租福州城外地而迁出乌石山,结了此案。丁日昌从福州回到揭阳,朝廷连下谕旨,加总督衔,驻南洋会办海防事宜,所有南洋沿海水师弁兵统归节制,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其后又要他病愈后即行入觐。但他卧病不起,更明白没有实权的会办大臣的奔走周旋之难,因而屡辞朝命,也没有再进京晋见。直至光绪八年(1882)正月初十去世,此前五年间大半居住在揭阳城东门的“絜园”。此园面山临水,台榭花木,颇似吴中风景。他还将收购之十余万卷图书收藏于此,将所居题为“百兰山馆”。丁日昌的藏书楼初名“实事求是斋”,后改“持静斋”,其中有宋元珍本70余种,明刊本283种,抄本475种,其他为《四库全书》所不收、未收、未录或未见的图书还不少,在当时被称为藏书“富甲一省”。丁日昌曾由增城移植两株挂绿荔枝种苗回榕城,其一栽于絜园,未成活,另一赠幕客榕城人许希逸,栽于许氏书斋“惠迪”,茂盛结果,丁日昌曾陪同到访书法家何绍基到惠迪书庄啖荔论文。可惜此荔树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砍伐,百年珍果毁于一旦。他身在林泉,心系国家,其心境见于“絜园”之楹联:
闲云野鹤无寻处,魏阀江湖只此心。
在此期间,北方直隶等省不断发生旱灾,丁日昌为赈灾劝捐,竭诚劝说潮州、香港一带绅董乃至派员赴南洋各埠劝捐,共筹得捐款一百几十万两之巨。对于南洋之防务,他本着在野尽言的态度,上书《海防应办事宜》,其后又再度上奏,力促改旧式水师为轮船水师,强调起用水师学堂培养水师人才,主张派遣学生出洋学习,并雇用西人教练建立新式海军。他在临终前口授遗折中,还念念不忘对时局的分析和对朝廷之期望:“西北南三境皆与英法俄接壤,东又有日本狡然思逞,伺衅而动,我弱一分则敌强一分,我退一步则敌进一步……及今而力图实际,尚有可强之时;及今而仍说空言,难有自强之日。”“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迅图自强之实,”“勿分畛域,勿惮浮言。” 留下了爱国的肺腑之言。
丁日昌去世后,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赏戴花翎正一品封典。其生平著作有沈葆桢点评《抚吴公牍》50卷,门人刘瑞芬、陆润庠校订《丁禹生政书》36卷,门人李凤苞编辑《百兰山馆政书》14卷,《百兰山馆古今体诗》5卷,《百兰山馆词附楹联》1卷,编校《牧令书辑要》、《百将图传》、《火炮图说》、《地球图说》、《法人游探记》、《西洋兵略》7种。藏书由莫友芝辑《持静斋书目》5卷。丁日昌少即喜诗词,诗境尤深。《百兰山馆诗》收进古今体诗有631首,附收词14首。而他的《揭阳新乐府》未收入此集中,存于饶宗颐编纂的《潮州志》内,采用民歌体,包括《秀才牙》。《新郎锁》、《寡妇簪》、《老农水》、《估客肠》、《远方药》共六章,是他归居揭阳时观粮差衙役相继肆虐,百姓受害,有感而作。兹录《新郎锁》以见其爱民之心,忧时之愤,透于纸背:
新郎谁,花寨李。郎年十八娘十五,一双白壁照秋水。明日艳服正亲迎,忽听琅挡响有声。劈头且把新郎锁,拖手拽足横横行。旁观鼓噪千声喊,风号云垂天暗暗。书差惊恐弃新郎,急急报官为夺犯。官闻报,声如雷,速雇五百壮勇入乡如喧■。马前吹鼓角,马后飘尘埃。白须老人十十五五焚香道旁擎酒杯。泣陈去年儿婚被差锁,不意今年侄婚锁又来。自家钱粮已清数,但余穷丁绝户无人催。官怒目,民眉蹙,但听声声呼拆屋。上官草奏报治安,下官带兵住乡曲。累累乡老锁项来,何人肯听一路哭。呜呼!一室报婚百室荒,劝人且勿作新郎。
丁日昌府在揭阳榕城北窖柴街。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潮汕地区传统民宅"四马拖车"布局,总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大门外有石狮及旗杆夹斗座、麒麟照壁等,均毁于"文革"期间。宅内,虽现代有所改建,但基本布局仍如旧。揭阳博物馆内藏有光绪九年(1883)光绪帝"谕祭原任福建巡抚丁日昌之灵"的诏书以及李鸿章、曾纪泽、冯桂芬、李鹤年等致丁日昌书。
主要参考书目:
《清代碑传全集》三编卷14本传。
赵春晨:《晚清洋务巨擘一丁日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郑衡:《丁日昌与洋务运动》,《岭南文史》1984年第2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这首诗是谁写的,背景是什么,求大神知识,不胜感激!
作诗一首?”丁日昌道:“勉力为之。”略作思考后,落笔写道:“江南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石岩;花发石岩流水响,石岩流水响潺潺。潺潺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烟起半山春汛到,半山春汛到江南。”

...这首诗是谁写的,背景是什么,求大神知识,不胜感激!
这首诗是清代丁日昌所作。当时,丁日昌在游历江南期间,经过九江时,正值两江总督曾国藩招揽人才,准备与太平军抗衡。丁日昌在深入了解太平军的情况后,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进军安庆的计划,并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在一次赏梅之际,曾国藩要求丁日昌以此为题作诗,丁日昌遂即兴吟咏出了这首回文诗。诗中以江南的...

孟浩然的古诗(整首)
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标题】: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内容】:---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标题】:戏题(一作戏赠主人)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内容】:---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标题】:凉州词 【...

幽静的田园生活的诗句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家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时所作。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 陆游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他一生怀着一颗爱国赤心,日夜盼望着驱琢金统治者,收复失地。可是南宋王朝始终以苟且偏安为基本国策,以皇帝为首的整个统治集团久已安心于屈辱的...

小石潭记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李白的故事
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正往外流。胡乡绅对李白说:“听说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今特请对...

小学生写事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19、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2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2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2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

有关于母爱的资料
在泰国普吉岛北部新兴旅游胜地蔻立,一群外国游客因为骑乘的大象突然狂奔到高处,结果幸运获救。 在海啸到来前,泰国赶象人邓.萨郎甘和妻子率领一支由8头象组成的队伍向海边进发,象背上坐着十几名外国游客。突然,大象开始呜咽。平静下来约一小时后它们又“哭”了起来,这一回再也不能平静。 很快,大象载着惊恐的游客...

好词好句抄写、摘写
好词好句抄写、摘写★那椰子树叶像长长的羽毛一样,有风时树影婆娑,没风时也飘逸秀美。 ★一株株挺拔笔直的椰子树,在蔚蓝的天空下,叶子像孔雀尾似的散开。 ★高高的椰子树像一把太阳伞,总是向海倾斜着,微微地弯

求帮写一篇关于【绿萝】的高中作文,越快越好不胜感激!
一生漂泊的苏轼,半生足迹留于“三州”,一身才华融于四海。可他心有依托,要为祖国出力献身,于是,“乌台诗案”打不倒他,“贬至澹耳”击不垮他。自他以后的文人,怕再难寻得如此这般之人了吧。其中缘由,在于他心中的依托不只是一小块石子,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灵魂在那之上缠裹,是刀斩不断火烧不断的灵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