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4-04-28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编辑本段]病因 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这三种都有血容量降低的特点)、感染、过敏、急性心力衰竭、强烈的神经刺激。 [编辑本段]分类 1、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2、按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血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由于减压反射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 (2)血管源性休克休克时,由于组织长期缺血、缺氧、酸中毒和组胺及一氧化碳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造成血管张力低下,加上白细胞、血小板在微静脉端黏附,造成微循环血液瘀滞,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a、过敏性休克:属于1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会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感染性休克:(常伴败血症) ①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扩血管因子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引起高拍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②低动力型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由于麻醉或损伤和强烈的疼痛抑制交感神经缩血管功能,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此时微循环不一定明显减少,有人认为不属于真正的休克。 (这句话不很明白,抄来的,有人可以请教吗?真正的休克本质上是微循环障碍,这种神经源性的休克只是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而血压降低,尚未导致微循环出问题-by yukimiao) (3)心源性休克:发病中心环节时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血压可显著下降。(低动力型休克) ①低排高阻型:是因为血压降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使血压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②低排低阻型:这类病例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输出量显著降低,血液瘀滞在心室,使心室壁牵张感受器受牵拉,反射性地抑制交感中枢,使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引起血压进一步减少。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则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病因: ①感染性休克是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体液因子的作用与细胞功能的损害,也有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共同形成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②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于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 ③心源性休克则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引起。 ④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全身性强烈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致。 ⑤神经源性休克发生于剧烈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时,因创伤时多见,故又称创伤性休克。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各类型休克临床的共同特点是: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等。 婴幼儿在感染的基础上,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厌食、嗜睡或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呼吸不匀、心率>160次/分,应考虑休克。 较大儿童,反复寒颤后出现高热、或肛指(趾)温差>6℃以上,精神不振,在无明显体液丢失情况下眼窝凹陷,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大汗淋漓,脉压差小,亦应考虑休克存在。 晚期病情多已发展成重型,有呼吸节律不整,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周身出现花纹,脉搏细数或扪不到,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惊厥,且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监测: 本着简单易行的原则,通过以下项目的监测,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有帮助: ①体温急剧变化:T>40℃或不升,或肛指(趾)温差>6℃ ; ②神志改变:淡漠、烦躁不安、半昏迷或昏迷等; ③血压:脉压差<2·6kPa(20mmHg),或血压比原来下降4kPa (30mmHg),脉搏与血压关系密切,若脉搏规则有力,血压也大致正常,若脉搏细弱们不到,血压也多数降低或测不出; ④尿量减少或无尿:尿量是监测循环状况的重要指标,少尿是指学龄儿童<400ml/d、学前儿童<300ml/d、婴儿<200ml/d,24小时内总尿量<30~50m1称无尿; ⑤水肿,通常伴有白蛋白浓度下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9
休克会导致死亡 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晕倒一般不会休克:症状和体征可由于休克本身或所属疾病引起,神志可能尚保持清醒,但淡漠,意识模糊,瞌睡常见,手和足发冷、潮湿、皮肤常发绀和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在极端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大面积的网状青斑,除有心脏阻滞或出现终末心动过缓外,脉搏通常细速。有时,只有股或颈动脉可扪及搏动。可有呼吸增快和换气过度,当大脑灌注不足呼吸中枢衰竭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后者可能为终末表现,休克时用气囊袖带测得的血压常低下(收缩压<90mmHg)或不能测得,但从动脉插管直接测得的数值常较之明显为高。昏迷:根据程度分为:①浅昏迷。对强烈痛刺激有反应,基本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②中度昏迷。对痛刺激的反应消失,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③深昏迷。除生命体征存在外,其他均消失。④过度昏迷。即脑死亡。昏迷应与嗜睡、意识混浊、昏睡及木僵等鉴别。昏迷时常有生命体征的急剧变化。多种生理参数(心、肺功能、体温、脑电图、肾功能及各种生理反射等)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首要的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预防合并症,保护心、肺、肾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第4个回答 2014-04-28
休克表现为全身无力、口渴、面色苍白、体表湿冷、反应迟钝、神志障碍、烦燥不安、呼吸短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变化。如休克未及时纠正,可使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长期缺血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 常由大量出血、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失水、烧伤、严重感染、过敏反应及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等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