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缘起于一场科举考试。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牛僧孺、皇甫、李宗闵三人在答题中对时政大加批判,被考官杨於陵、韦贯之评为上第。这触怒了时为宰相的李吉甫,李吉甫是后来李党首领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就在宪宗面前陈诉,说翰林学士裴、王涯在审查考卷时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宪宗闻听,勃然大怒,将裴、王、杨、韦四人免职贬官,牛僧孺等三人也未获重用,被外放充当藩镇的幕僚。事后很多人为牛僧孺等鸣不平,指责李吉甫嫉贤妒能。于是宪宗于同年命李吉甫任淮南节度使,启用被贬职的裴出任宰相。这样,两派在中央就都有了代表人物,出现了初步对立的局面,但这时还属于“牛李党争”的形成时期。在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两党势力互有进退,一党在朝执政,就将另一党贬至朝外。 政治主张不同,是“牛李党争”的一大特点。牛党主张维护以进士科取士,而李党对科举制不满,要求改革选举制度;李党力主削弱藩镇势力,恢复中央权威,而牛党则反对用兵藩镇,主张采取妥协政策;李党主张精简国家机构,而牛党却极力反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党争的不讲原则性。精简国家机构,利国利民,有何不可?牛党明知是正确的,但这主张是李党所提,不管有无可取之处,一概否定。有个例子,更为典型。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镇守西川的李德裕奏请朝廷收复吐蕃占领的维州,当时形势对唐朝十分有利,可是在朝为相的牛僧孺却坚决反对。而到宣宗大中三年(849年),牛党的杜 收复了维州,而在朝执政的牛党人物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可见,党争的实质就是对人不对事。哪怕是完全正确的事,只要是对方提出来的,就要坚决否定。这哪里是在为朝廷着想,为亿万苍生着想呢?这完全是士大夫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毫无原则的义气之争。“牛李党争”,以宣宗朝牛党当政而最终结束。
唐王朝后期派系之争尤为激烈,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与李德裕代表的世族冲突史称“牛李之争”。在牛党的排挤下,李德裕出任四川节度使。经过苦心经营,西川有了很大的好转,吐蕃维州守将举城投降,当政宰相牛僧孺惧其功高,居然令其拒降,战略要地拱手送还。 不久,李德裕拜相。为相期间,北破回鹘,安定边陲。禁绝佛教,反对其蠹政害民。对于朋党则“绝于附会,门无宾客”,一时间朝政大为清明。李德裕办事专断,亦遭不少朝臣怨恨。后武宗病故,李德裕失势,贬为牙州司户。牛李之争以牛党大胜而告终,但唐王朝也走入了死胡同。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治史上的大事 ,也是中晚唐科举史上的大事。牛李党争与科举紧密相连 ,对于唐代科举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基于此 ,着重论证牛李朋党科举之争的实质乃是势族与庶族之间的自觉斗争 ,是二百多年科举制内在矛盾公开化的激烈表现。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症、痼疾。唐朝也存在着朋党之争,唐后期的党争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对唐朝的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朋党的划分,与人的思想、地位、学识、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朋党中的成员之间多是亲属、师生、朋友的关系。这样造成后果就是,各个朋党在相争之时,不会考虑对方在所讨论的事情、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
隋唐史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也称“朋党之争”。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
唐朝历史中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牛李党争】的简单名词解释是:指唐代中后期(即公元9世纪前半期)朝廷里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以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发生的朋党争斗。这一争斗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跨度时间将近40年(经历六任皇帝)。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
牛李党争指的是什么,牛李党争的经过结果
牛李党争指的是唐代统治后期的时候,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整整持续了将近40年,最终牛党获胜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也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
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1、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2、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3、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
牛李党争指什么斗争?
牛李党争指唐后期的九世纪,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首的李党,两党之间的恶斗。牛李党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历经三代六帝,持续时间约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恶斗之烈,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牛李党争始末 这场斗争开始于...
唐代的牛李党争,牛李分别指的是谁?
“牛李党争”指的是唐朝后期的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个派系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持续了整整40年,中间牵扯到的皇帝也足足有五位。虽然我们常常说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牛李党争并没有为唐朝带来好的影响,反而是加深了唐朝当时的政治危机。这场斗争开始的先决条件就是因为唐朝自开始...
唐朝为何出现朋党之争
晚唐时代的朋党之争,又名“牛李党争”,是指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从朝廷内部到地方政府、藩镇内部展开的广泛权力斗争。“党争”从宪宗朝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武宗一朝,李党势力达到鼎盛,牛党成员纷纷被罢免;宣宗统治...
牛李党之争概括
牛李党争,是指唐朝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争斗持续了近四十年,是唐末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李党争的根源在于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牛党主张通过科举选官,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进入官场,同时强调官员的清廉和公正。而李党则...
九世纪唐朝“牛李党争”,分别指的是谁?影响多久?
牛李党争(808年 - 846年) ,是指唐末时两派士大夫结党互相争斗排挤的事件。唐朝末年宦官争权,朝廷的士大夫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将近四十年,历史...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指唐朝末年两个官僚派系——牛僧孺和李德裕之间的政治争斗。最终以牛僧孺派的胜利告终,这种争斗导致了唐朝政治混乱的加剧。历史上关于牛李党争一直被认为是唐朝后期政治衰败的重要事件之一。由于党派斗争引发的内乱加速了唐帝国的衰落,对唐朝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牛李党争不仅是唐朝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