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袁枚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这种文学论调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他认为诗必须有诗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对儒家传统诗论,认为艳诗可作。他的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扫除拟古之作有积极作用。其诗多...
袁牧与李商隐《马嵬》的技巧异同
1、李商隐的诗,隐讳地讽刺了唐玄宗作为君王保不住爱妃。但袁枚的诗,则说民间的夫妻别离要比君王的夫妻别离更动人。2、李商隐的诗重在描绘马嵬坡的别离场景,手法为“赋”。而袁枚的诗直接对比君王的夫妻离别与民间的夫妻离别,手法为“比”。3、李商隐善用典故,可称用典大师,但两首马嵬诗却用典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马嵬 [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
(1)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 ...
一是直抒己见(或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在诗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莫再吟唱《长恨歌》的主张;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杜甫《石壕吏》与白居易《长恨歌》所写之事两相对比,形象地说明李、杨的爱情悲剧是他们自己所作所为造成的,而老百姓的悲剧是统治者造成的,老百姓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清代袁枚的《马嵬》如何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并关注民间疾苦?_百度...
马嵬:历史悲剧与民间疾苦的交织 清代才子袁枚的七言绝句《马嵬》,以独特的视角,深刻描绘了历史上的一幕爱情与社会苦难的交织图。这首诗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华爱情与民间百姓的艰辛生活的鲜明对比。首句深切描绘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同情,他将普通百姓的苦难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让...
马嵬原文及赏析
一般说来,写诗要用形象思维,应该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比兴”。但这首诗却只用“赋”,以议论结构全篇。“以议论为诗”,宋严羽认为“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沧浪诗话·诗辨》),而袁枚的这首诗却清新流畅,没有枯燥的说理腔调,究其原因,一是说理而不用逻辑推理,出之于形象的...
马嵬 袁牧 诗
袁枚的《马嵬驿》一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帝王的爱情悲剧并非人间唯一苦难,民间百姓的悲惨遭遇更甚于宫廷。诗中通过石壕村夫妻的离别,暗示了普通民众在战乱中的无尽泪水,远超过宫廷中帝王妃子的泪水。袁枚借此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廷昏庸、漠视民生的批评。袁枚,...
马嵬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表达什么情感
抒情。马嵬》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后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马嵬作品鉴赏
袁枚以“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表达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泪比长生殿上多"则揭示了社会不公导致的夫妻离散现实。《马嵬》一诗虽以抒情为主,但实质上是袁枚对文学创作的深度思考。他巧妙地运用旧典故,赋予新意,以此传达自己的社会关怀和个人情感,体现出进步的文学主张。全诗通过马嵬这...
清袁枚马嵬原文及赏析
这首诗作为一首咏史诗,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袁枚赴陕西候补官职之时。诗中,作者以机智的构思和独到的见解,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所描绘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示了不同的情感态度,流露出同情之情。首句“莫唱”不仅意味着不要简单地重复《长恨歌》的故事,也提示人们应关注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