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历史典故是怎样的?
孤儿长大,取名赵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此时便趁机向景公说:"
《赵氏孤儿》是根据什么历史故事改编的?
典故故事来源:《史记》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山西盂县主要人物:程婴(乡间医生)、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晋国将军),公孙杵臼(赵朔的门客)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
赵氏孤儿是什么梗 赵氏孤儿是什么典故
1、《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2、赵氏孤儿就是赵武,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
赵氏孤儿的典故是怎样的
公孙杵臼带着一个别人的孩子赴死,程婴也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十五年后,晋景公大病一场。韩厥于是说,赵氏的功劳不可忘记,要晋景公复立赵氏来积点阴德。景公同意,于是孤儿继承赵氏。孤儿就是赵武,谥号赵文子,晋平公年间担任中军将,及正卿,也就是相国。赵武恢复地位不久,晋景公即追究屠岸贾的责任...
程婴赵氏孤儿典故
程婴隐居盂山十五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程婴并未品尝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赵氏孤儿的历史典故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
赵氏孤儿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事么?
提起赵氏孤儿,在我国民间,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和兴趣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必定十分熟悉。这一桩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事件,两千多年来能盛传不衰,还要记在司马迁的功劳簿上。当然他是整理周秦诸家的记录,最后成文于《史记》,但正是这部巨著的系统性,才使许多历史典故,成为了朝房、私塾、文著直至舞台、田间正统...
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
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历史名典故:赵氏孤儿的故事
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历史典故故事。
赵氏孤儿 屠岸贾是晋灵公(因昏庸残暴,被赵氏弑杀)的宠臣,晋景公时为司寇,主管国家政法工作。屠岸贾要作乱,追究晋灵公被弑一案,借题发挥要诛灭赵氏。当时,与赵氏交往颇深的韩厥告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在屠岸贾的鼓动下,诸将擅自进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赵朔是赵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