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
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
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
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扩展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最有名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中期最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政治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写过不少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虽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他那时候的生活非常不幸。在他1岁半的时候,母亲就不幸去世,等到10岁那年,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父亲又不幸去世,只能靠家中的亲戚将他抚养长大。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16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喀山大学 ,只在大学读了三年书就选择退学回到故乡尝试农奴制改革并兴办农民子弟学校。
23岁的时候跟自己的前往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尝试着写作,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小说《童年》,开始正式进入文学界。不久之后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出文学作品《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在文学界开始有了一定的名气。
当他从军队离开回到圣彼得堡的时候,养成了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很难再改得过来。最后以中尉衔退役。退役后的托尔斯泰觉得自己在文学上很很长的路要走,就在第二年年初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先后到达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等国家,还考察了欧洲教育并结识了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学大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花费了七年的时间才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之后又花费5年时间创作出《安娜·卡列尼娜》以及花费10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等,最终凭借着这些文学作品,成为当时的文学大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2.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3.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从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罕有的广度,在自己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这个转折时期很多的“重大问题”,尽管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他的解答是错误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1、早年经历: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俄历9月9日生于图拉省晓金区,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但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虽然他不专心学业,但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人生是不幸的。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70年代末,俄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日趋剧烈。1861年改革以后的农民,本来就遭到了一连串的掠夺,濒于破产,现在又遇上了连年歉收,成千上万地死于饥馑和瘟疫。天灾人祸迫使农民不得不奋起抗争,再一次形成革命形势,引起了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至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至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1863至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至1877年他经12次...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的主要经历简短一点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俄历9月9日(阳历8月28日)生于图拉省晓金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性格,他写的一些文章,他的长相.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