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张良这一人物的评价如何?

最好从鸿门宴中评价一下~~

  张良
  运筹帷幄谋天下
  激流勇退修道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博浪沙一击,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而易念顿失。
  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功成身退,乃学道术。张良的传奇经历,怎不让人敬慕?
  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时人,祖先连续五代当过韩国宰相。秦始皇灭掉韩国时,张良还年轻,一心想为韩国报仇。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动用全部家财。终于请到了一名大力士,铸造了一把120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东南)窥伺袭击秦始皇,误中随从的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刺客。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南)。于是发生了上面所说的拾履的故事。
  10年后,陈胜起义。刘邦在沛县响应。张良也聚集了100多名少年,准备归从自立为代理楚王的景驹。在路上遇见了刘邦,很得刘邦的赏识。张良认为,沛公的智慧大概是上天授给的。因而从此就跟从了刘邦。在进兵咸阳的过程中,尧关是最后一道关口,张良向刘邦献计,用重金收买秦将,并乘秦兵松懈之机袭击秦军。结果秦军大败,使刘邦早于项羽进入咸阳;在咸阳又是张良力劝刘邦放弃皇宫里声色犬马的富贵生活,还军灞上;在鸿门宴上,张良利用好友项伯使刘邦虎口脱险;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张良又建议刘邦烧掉经过的栈道,麻痹项羽,以建立巩固的汉中根据地;刘邦移驻汉中后,张良发现韩信是个军事人才,便和萧何一起劝说刘邦重用韩信,让韩信单独指挥一路兵马.进军黄河北岸,从侧翼配合刘邦进攻楚军。刘邦彭城战败后,曾问张良:“我愿捐弃函谷关以东一带地方给人,看谁可以和我共同建功立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抗楚军,这两人立即可用。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挡一面。如果要捐弃关东一带地方,就给这3个人,这样楚军就可以打败了。”于是汉王派萧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叛,汉王就派韩信带兵攻击他,接着拿下了燕、代、齐、赵四国。而最后打败楚国,也正是依仗这3个人的力量。
  公元前205年,项羽紧急围困刘邦于荥阳,刘邦恐惧忧愁、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国的权势。郦食其主张采用恢复韩、魏、燕、赵、齐、楚六个诸侯国的办法,以分散楚军的兵力。张良听说后,对刘邦说:“谁给大王出的这种嫂主意,大王的大事这样不就全完了吗?”张良分析说采用这种办法,同样也会分散汉军的兵力,得不偿失。刘邦最后同意了张良的意见,并骂郦食其是个书呆子,几乎坏了他的大事。公元前203年,韩信攻占了齐地,写信派人送给刘邦,要求刘邦封他为齐国假王(临时王)。刘邦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附在刘邦耳边说:“现在的战争形势对我们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立他为王,以稳定他的心,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倒戈变乱。”于是刘邦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真王,哪里有当假王的。”随后就派张良去授给韩信齐王的封印,叫韩信带兵从东边攻击楚军的后方。这样,不仅稳住了韩信,还减轻了楚军对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项羽到了固陵(在今河南省太康南),但韩信、彭越二人却按兵不动,没有按期与刘邦军队会合。张良又向刘邦建议立即增封韩信、彭越以土地,诱使他们出兵。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韩信、彭越率领军队迅速地赶来会师。刘邦的主力部队与韩信、刘贾、彭越、英布诸军会合以后,在垓下包围了项羽,垓下之战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逃到乌江自杀。
  公元前201午,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张良没立过战功,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3万户做为封地吧!”其实,张良虽未效命疆场,可是他所提出的计谋,对刘邦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攻杀战场的将军高明万倍,受封也当之无愧。可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和陛下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只不过是我侥幸料中的,我希望只封给我留就足够了,不敢承当3万户的封地。”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刘邦已封大功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执不休。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看见各位将军常常在一起坐在沙地上议论。刘邦问张良:“这些人在议论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刘邦说:“天下己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起事,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是天子,而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和陛下亲近的老熟人,而所惩罚的都是陛下平时仇恨的人。如今军官都在计算功劳,他们认为拿出全天下也不够人人封赏,又怕平生有过失被怀疑而受诛杀,因此就聚在一起谋反了。”刘邦焦急地说:“对他们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生最痛恨的是谁?而这件事又是群臣所共知的。”刘邦说:“雍齿和我是旧交,曾经多次侮辱我,我想杀掉他。因为他功劳大,因此又不忍心。”张良说:“如今赶快先封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见雍齿被封,人人都会安定下来。”于是刘邦设酒宴,封雍齿为十万侯。又赶忙催促丞相、御史给其他人定功封赏。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封侯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什么担忧的了。”张良的计策及时有效地消除了一场内乱。在分封功臣之后,刘邦考虑建都于何处的问题。许多大臣和将领都主张在洛阳建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建都长安。
  公元前197年,陈稀反汉,自立为王。次年,张良跟随刘邦出兵,消灭了陈稀。这年正月,刘邦的妻子吕后杀韩信,三月杀彭越;七月,英布反汉,第二年败死。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说:“我的祖先是韩国宰相、韩国亡后,我舍去万金家财,为韩国报仇。我只有三寸之舌,就封万户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达到极点了。我的愿望已经达到了,我想学道去。”后来,张良学道8年后去世。
  汉朝初年,张良和韩信整理过古代兵法。据载,自春秋至战国,有兵法128家,经过张良、韩信审查删定,保留35家。张良对于整理古代兵法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张良确实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出色的军事人才,他在刘邦建立和巩固汉朝的过程中,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起了很大作用。战争胜利后,他谦虚谨慎,不要3万户候,而要1万户。他的“学道”也是一种避祸的巧妙方法。终于没被刘邦和吕后杀掉.落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张良一生出谋划策,建立了不世之功,就连司马迁都想象他一定是一个相貌魁伟、风采夺人的奇男子,然而事实上他却是“状貌如妇人”。这正印证了孔子的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25
是个谋事。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第2个回答  2006-03-25
张良只是一个迂腐的志者,
拿到现在也只是一个秘书型的人物,
鸿门宴中是看不出他有什么太好的表现的,
和越王勾践时期的范藜属于一样的人物。
第3个回答  2006-03-25
不是东西
第4个回答  2006-03-25
够狡猾的

张良历史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张良的评价充满了敬仰,称他为“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并以留侯遇见老父赠书之事为例,表示这亦可视为一种“天”的表现。高祖在多次困境中,张良总能发挥关键作用,从而赞许张良的运筹帷幄之能。班固也对张良的智勇表示了肯定,但同时也指出其外貌与常人不同,有如妇人女...

历史上关于张良的评价有哪些啊
西汉第一功臣。同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之人,懂得激流勇退,是大智慧的表现。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

张良的评价?
留侯张良成为后世智者的代名词,和姜尚并名。张良作为一个谋士,他在后世广为人传诵的却是他那儒子可教、不昧名利、功成身退的强烈人格魅力,德才智勇四绝。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张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在我心目中,张良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真的非常的优秀,我觉得张良很厉害呀。因为你要知道有一点在战国当中,张良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不与其他这些人同流合污,这个是一个非常清明又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一个好官。并且张良的智商真的很高,他的财政措施,并且他帮助刘邦,汉高祖创立了汉朝。他是汉...

大家对张良这一人物的评价如何?
张良 运筹帷幄谋天下 激流勇退修道术 张良是一位既有血气之勇,又具深谋远虑的传奇人物。为报亡国之恨,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亡”,博浪沙一击,差一点要了秦始皇的命;为酬知遇之恩,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为消除刘邦易太子之念,他略施小计,让太子请来商山四...

张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良是一个特别睿智的人。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

对《留侯世家》中张良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良的事迹俱在,可还真没有哪一桩能当得起这个评价。于是汉高祖给张良特制的这顶帽子太大,帽子底下没人。这顶帽子不仅把张良罩没了,也把天下后世的人全给罩进去了。对于汉王朝的建立,张良无疑是有功之人,但要说他有过什么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计谋,也确实指认不出来,即使想牵强附会也很难办到。张良的功劳在...

急急急,从《鸿门宴》中对张良的评价
张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说他能旺汉四百年;苏轼在《留侯论》中对他的评价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人物,在《鸿门宴》中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鸿门宴》中情节起起落落,我认为都应归功于张良。

看张良历史评价有感,你们对张良有什么看法
在历史上,张良是一位极富传奇色的人物。在楚汉争霸时期,张良不仅辅佐着汉高祖刘邦夺取了天下,登上了帝位,即使后来自己封了万户侯,也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在汉高祖刘邦称帝相继杀掉了很多跟随他的功臣之后,比如说韩信、彭越、英布...最终张良得以保全善终。可见,张良真的是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

张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一位高瞻远瞩的掌舵手、一位深谙人性的心理学家。张良与刘邦不仅是君臣关系,还是刘邦的战略伙伴、启蒙老师、救命恩人。为了刘邦,张良绝对够意思,掏心掏肺的那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