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权女性主义读后感

如题所述

男女平权《女性主义》读后感  一、女性与男性
  我很赞同这本书封皮上作者李银河的这句话:“女性主义不是洪水猛兽,他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朋友。”前几天我和朋友说,我在读《女性主义》这本书。他大惊失色:你快别读了,这个世界被女权主义迫害的还不够么?我回他,你说这句话之前有没有了解过女性和女性主义呢?那我今天和大家分享“女性主义”这本书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
  其实我很想知道,大家对于女性是怎么看待的,或者是说女性特质是什么?
  多愁善感,温柔大方,妩媚动人,贤惠持家等。
  大家对于男性是怎么看待的呢?又或者是男性特质是什么?
  有控制权,强大有力,有效率,有竞争性,有强迫性,爱拿主意,有理性,能自立自足,能控制情感等。
  传统观念喜欢把某些特征归为“男性气质”,把另一些特征归为“女性气质”,而且认为这些气质的形成都是天生的。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把男女关系视为阴阳调和、阴阳互补,协调互补的关系。
  二、女性主义以及男女平权
  基于上述观点,那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部分人提及女性主义而不是提男性主义?
  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长期以来,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女性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
  有人说,平等似乎并不是人们普遍要求的和不可或缺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追求性别平等呢?(历史上有相当大比例的被压迫群体成员是满意的、不抱怨的,例如一些女性是安于生儿育女生活的,没有外出就业的需要)原因很简单:就像有一些奴隶不愿意做奴隶一样,有一些女人不愿意忍受与男人不平等的关系。至于她们为什么不愿意忍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认为不平等会压抑下等人的潜能,使上等人腐败;有些人是因为不愿意在利益上处于不利地位;还有些人仅仅因为不喜欢不平等的感觉,认为它是对人格尊严的伤害。社会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已经使性别不平等成为不必要的、过时的制度和观念。)因此出现了对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和男权制的批判。
  男权制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
  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男权社会对男性气质和理想男人的文化描绘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十分接近。
  第三,将女性客体化。在男性事务和交易中将女性用作客体,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例如: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浅肤色与深肤色、理智与感情、心灵与肉体、善与恶。
  男权制思想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如果要求一个属于既得利益群体的成员能够意识到边缘群体的利益和要求,那是过高的奢望。
  所以女性主义者揭竿而起,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女性主义“feminism”是为了追求与男性同等权利而发起的维权运动,是针对占统治地位男权中心主义发起的挑战。(多数人对女权主义有不好的观感,可能是把“权”理解成权力(power),甚至霸权。其实女权强调的是权利(right),当然在政治领域,的确要争取权力。)
  三、女性主义发展——权利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其实男权制在最近100年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没有什么人敢再公开说女性是天生的二等公民,而这一改变与女性主义先驱的努力有关,是风起云涌的女性运动的直接后果。
  早在大规模的女性运动出现之前,追溯到中世纪西方社会中就有一些零星的女性主义思想。人们普遍认同女性运动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840年到1925年间,目标是为女性争取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就业权,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就业问题。
  但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所以就有了之后的女性运动,其中波伏瓦的《第二性》最广为人知的观点就是: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
  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最早兴起于美国。(也有人认为,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认为当时虽表面的性别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这次女性运动的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要求各个公众领域对女性开放,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差别,使两性趋同。
  世界是在变化的,权利也是像天平一样,此消彼长,女性主义运动呈现着周期性,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有重叠、有互相驳斥,还有反复,并不都是同盟关系。那么有哪些主流的女性主义呢?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机会均等,男女的相似性,诉诸理性,采用的理论很传统,带有男权制色彩。比较缓和,忽略了阶级压迫,取得的成果有限。
  激进女性主义强调为了女性,认识到社会男权制的本质,对于女性所受的压迫认识更加深刻,考虑到阶级问题的存在,关注性和身体。只是在极端之处,认为女性运动的敌人是社会和男人。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公平,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具有“经济”或“物质”性质,可以归因于女性无偿的家务劳动,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致力于女性参加社会劳动,关注女性的家务劳动以及报酬。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关注话语权力,社会建构论,解构一切的方式,可能过于超前。
  其他的如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权力女性主义、包容女性主义等,是不同的角度和人群的差异。会有一部分人索性不去分辨,将不同派别的女性主义打包成为“田园女拳主义”一并处置。在这其中,舆论的引导是一把双刃利剑。
  四、男女平等要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不同派别的女性主义出发点以及目的是一样的,达到的标准却很是不同,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男女平权要做到什么程度?即同与异的问题。
  概括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五种立场:
  1、男女相异——男尊女卑,男权制,父权制
  2、男女相同——男女平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即使承认男女两性有差异,也一定要强调两性的相似点超过相异点。
  3、男女相异——男女平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男女相异——女尊男卑,文化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承认两性的基本区别,并且赞美它,使之纳入女性主义的政治议程。
  5、男女混合——男女界限不清因此难分高低,后现代女性主义。坚决否认男女两性之间‘质’的差异,也是为了更彻底地解放女性。性别问题不再是简单的两极分化,而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动态的体系。
  诚然,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和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某某些方面女性强一点,某些方面男性更胜一筹。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大多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天生的‘生理’差异和公平竞争、受教育的机会差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表示着男女两性不尽相同的‘集体命运’,不过消除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身份歧视,已经是大势所趋。
  五、女性主义者
  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女性的历史性的失败不止是女性的失败,也是男性的失败。虽然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地位高,女性地位低,但是男女两性都丧失了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生活的机会。其实只要有分类存在,一定有劣势的类别,更一定有“无法归于任何一类”的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发不出声音,被完全忽视。一直以来,为了维护男权,男人们也是有付出和牺牲的。(他们被剥夺了体会和表达细致、敏感的情感的权利,甚至被逼迫着要行使暴力,他们别无选择的成为“男人”,一旦他们不能达到社会期待,也会受到嘲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假如我们的面前有一个女性主义的战场,那么,战场的两边绝不是男人和女人,而应该是男人和女人站在一起,对抗性别的压迫和剥削,没有人是绝对的和永远的获益者。
  从长期看,应当使性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不管出生时生理构造有什么样的差异,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有什么爱好,是什么性格,从事什么工作,爱什么人,生不生孩子——这些事情都可以随意组合。一个穿裙子的人,可以性格特别阳刚。“男、女”这个性别观念会消失,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粗暴的将他们硬生生地划分成两类。)当然可能有很多个体依然会选择呈现出很符合当前“性别刻板印象”的状态来,但那也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从一出生就被这个社会潜移默化的教育,可能到死都不会去质疑这些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之,在理想状态下,个体的选择权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尊重。
  一个人,特别是一位女性不可能因为认同了女权主义,一下子就摆脱了周遭这个社会的影响。甚至有人将“成为女权主义者”等同于“不许犯错”,否则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唇相讥,这样只会阻止更多的人成为女权主义者或者推动女性主义发展。更何况,并不是说一个女性主义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向全世界背负起武器的,每个人也都是普通人。
  现在的女性主义多是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在我国的社会中比较差的女性参政问题;女童失学问题;女性就业机会偏低的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流产女婴、杀害女婴、遗弃女婴问题;婚后男居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男性不分担家务劳动和女性工作家务双重负担问题等等。
  希望我们表达的时候不仅是表达情绪,更需要多一些理性,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多进行反思,在发言之前少一些戾气,多去探究和理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男女平权女性主义读后感
男女平权《女性主义》读后感 一、女性与男性 我很赞同这本书封皮上作者李银河的这句话:“女性主义不是洪水猛兽,他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朋友。”前几天我和朋友说,我在读《女性主义》这本书。他大惊失色:你快别读了,这个世界被女权主义迫害的还不够么?我回他,你说这句话之前有没有了解过女性和女性主义呢?那...

你怎么看待“女权主义”?
因为利益无界,因利益而产生冲突是永恒的,所以女权主义注定永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运动,只要基于“女性吃亏论”,女权主义者永远可以找到自己受压迫的理由,个别女性遭遇的不幸永远会被认为是男权造成的,女权主义者经常会说,只有等到人们不再谈论女权主义,等到实现男女平等,女权的目标才算达成。而实际上,...

跪求家庭暴力和女性主义或是女权主义这两个课题的研究情况
3.女性权力的实践: 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力等等.男女平等首先是权力的平等,男女平权意识和真正的权力平等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到了今天,女性的权利被排斥和被践踏,仍是不期而至和十分严重的; 4.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需要警示和社会做出保护措施; 在家庭或社会公共场所里,女性经常受到男性的攻击和骚扰; 男性中心...

女权主义应该存在吗?
我觉得女权主义有必要存在。因为在封建社会的时候,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如今男女平等,女性也慢慢的受到了国家的保护,也开始在社会和家庭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女性主义一定要永远的存在。而且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男女平等了,但是在很多领域还是有着男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另一个角度来...

《男权的神话》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也正因如此,当工业社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后,受过教育的女性开始觉醒,她们试图打破男权的垄断,使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女权主义在这时应运而生,并在之后掀起浪潮,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 然而,女权主义发展到今天,它的理论缺陷也显现出来。女权主义倡导男女平权,如女性可以同男性一样从事工作,但女权主义是在女性是...

分析女权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 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9世纪中期以后,...

“责备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多,女权主义到底在追求什么?
这里说的应该是田园女权主义,而非传统意义的女权主义,传统女权主义要求的是男的可以开车,女性也可以,追求的是自己心里想要的,享受权利时也会尽义务,在兼顾好家庭时自己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等,这是女权主义,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女权主义只享受不付出,只要可能会对自己有损的,都抵制,缺乏最基本...

女权主义是什么
因此,简单地说,女性主义就是基于天赋人权而产生的、以男女平权或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思想和理论。它指导了实践(女权运动),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有很多流派,本文旨在从思想来源及各派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作一番梳理及评述,以便读者更...

真正的女权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提倡非社达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非社达就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对所谓的女性“内在性”的超越,企图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使女性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从欺负另一个人那里获得证明,这就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女权代表人物:...

女性主义研究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一、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受到启蒙意识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运动者高扬男女平等的旗帜,对封建父权家长制对女性的压迫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反思与反抗,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了男女平权的思想 二发展、从193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前期,由于中国社会纷繁不断的社会革命的发生,女性主义运动被完全淹没在国家革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