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早期作品深度解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7
邵洵美在伦敦(油画) 徐悲鸿  最近在工作中,看到徐悲鸿早期画的两幅人像作品,十分意外,万分惊喜。这两幅作品分别作于1925年和1930年,过去从未有人提及。  像徐悲鸿这样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只要是他的手笔,哪怕是败笔,也不会被人放过,都有研究的价值。从上述情况看,这两幅作品未见于世,不可能是因为被人遗忘,即使是遗忘,也可以在它的被遗忘中找到遗忘的价值。这两幅人像,画的都是邵洵美。画家画像送人,受礼者及家人都不张扬,何况这几十年邵家的家境都不算好,在低调又珍惜的收藏之下,它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隐退、消失了。  我和邵家有些联系,已是邵先生去世二十年后了。编撰十卷《中国新诗库》时,那时还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他是“被低估得最为严重的现代文化人”,只叫他“唯美诗人”。对于唯美者,这自然是个耀眼的光环,但在解放后,这显然是一顶不合时宜的“帽子”。《诗库》要选他,有人质疑他的代表性。我虽无才,也不会糊涂到要请他代表工农兵。只是为了呈现“五四”后新诗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由读者从中做出选择和判断,因此选定了邵洵美,并得到邵家之女邵绡红的支持,也算同他家有这么一份诗缘。
邵洵美在上海(素描) 徐悲鸿  近年,诗坛有那么一伙“写下半身”的,闹得乌烟瘴气,又让我想起邵洵美,因为在新诗中,他是第一个公开写到性的。今日虽然有的家长不满老师讲性讲过头了,像在教唆,但它毕竟进入了课堂,不再那么羞羞答答。然而,“写下半身”的,正是把性完全作为兽行的发泄,张扬它疯狂、变态、于强暴中施虐而满足的一面。相比之下,邵洵美用象征的手法,以情爱融入性爱之中,具备诗意的美。比如他的《蛇》:  在宫殿的阶下,  在庙宇的瓦上,  你垂下你最柔软的一段——  好像是女人半松的裤带  在等待着男性的颤抖的勇敢。  我不懂你血红的叉分的舌尖  要刺痛我哪一边的嘴唇?  他们都准备着了,准备着  在同一时辰里双倍的欢欣!  我忘不了你那捉不住的油滑  磨光了多少重叠的竹节;  我知道了舒服里有伤痛,  我更知道了冰冷里还有火炽。  啊,但愿你再把你剩下的一段  来箍我箍不紧的身体,  当钟声偷进云房的纱帐,  温暖爬满了冷宫稀薄的绣被!  再翻读邵洵美的书时,竟然看到徐悲鸿为他画的这两张人像。不论原作是否还在、存于何处,它都是个宝;即便原作不在了,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作品的影像,也是留下了宝。因为,目前一般观众看到的徐悲鸿作品,并不见什么现实之中的人物入其画像。  1933年起徐悲鸿到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苏联举行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也是现代人所说的“走向世界”,声名极大。此时结束了军阀内战、完成“统一”的蒋介石,十分得意地请徐悲鸿为自己作树立形象的画像,竟被他严词拒绝。自“九·一八”事变后,徐悲鸿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已极其不满,1945年他签名要求废除蒋介石独裁政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直到解放前夕仍与国民党组织的“北平美术会”对抗,乃至两次拒绝同国民党一起离开大陆。这些都可以看到他拒绝为蒋介石画像的原因。为此,画家被迫离开南京,流亡桂林。  那么,人们不禁会想:徐悲鸿能主动为之画像者,是何许人也?原来邵洵美192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时,这位一生“钞票使得完,交情用不光”的人在他乡遇“二徐”(徐志摩、徐悲鸿)。不论说诗之美,还是论画之美,都美在一块去了,这使他仨成了终生好友。当时,邵洵美见徐悲鸿携妻蒋碧薇在外,用的是一份留学公费,生活拮据,于是慷慨解囊。回国后,徐悲鸿除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还兼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之职,常在上海,自然也是郁达夫引用“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所形容的邵家之常客。画像的因缘应该是由此而来了。  这些,让我这么一个后来人和局外人,也走进了历史中的时光,品味了那一段诗画之缘。

徐悲鸿早期作品深度解读
邵洵美在伦敦(油画) 徐悲鸿最近在工作中,看到徐悲鸿早期画的两幅人像作品,十分意外,万分惊喜。这两幅作品分别作于1925年和1930年,过去从未有人提及。像徐悲鸿这样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只要是他的手笔,哪怕是败笔,也不会被人放过,都有研究的价值。从上述情况看,这两幅作品未见于世,不可能是...

关于美术史的论文,2000字左右 原创最好。 谢谢。
作为五代董源唯一有名款的作品,《溪岸图》是徐悲鸿1938年在桂林阳朔购得,同年初秋张大千到桂林,硬是“挟吾董源巨帧”而去,1968年张大千以《溪岸图》与王己千交换,1997年5 月再由唐骝千(Oscar L.Tang)家族购藏捐献给大都会博物馆。同年八月,《纽约客》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引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著名中国美术史...

书画鼓吹目录
徐悲鸿揭露作伪手段,维护艺术纯净 小莽苍苍斋藏品的学术性分析 第三编:元代王振鹏《消夏图》的深度解析 画作解读与艺术见解 戏剧人物画中的《琵琶记》魅力 任伯年的《采菊东篱下》与传统美学 东阳何氏的《兰亭》与书法审美 邹一桂的《石径山图》:清初画卷精品 第四编:文化大家与收藏爱好 苏东坡...

名家大师笔下的历史人物故事画
徐悲鸿的《落花人独立》以深情的笔触,刻画出女子的孤独与哀愁,扇面的半书半画,更是画家情感的微妙寄托。齐白石的《毕卓盗酒立轴》和《东方朔献寿立轴》,将历史典故融入幽默与夸张,东方朔的机智与白石老人的童心相得益彰。任伯年的《五方进财图立轴》则展现了人物的生动多样,五位老者各具特色,展现...

画龙点睛
徐悲鸿画作作品介绍 徐悲鸿(1895—1953)早年留学西方时,在1922年创作的素描画稿《画龙点睛》,(见图,炭笔纸本,纵61厘米×横45厘米),形象生动地图释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瞬间。该作品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的素描《画龙点睛》所绘:金陵安乐寺内的壁画中,一条猛龙突然冲出墙壁,正欲飞向天穹,这一情景...

百年美文:闲情雅趣卷目录
宗白华在罗丹的雕刻和徐悲鸿的绘画中探讨艺术的深度,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则充满了诗意。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充满了父爱,他的其他作品如《甘美的回味》和《阿咪》则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朱自清的《女人》和《谈抽烟》则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生活中的点滴。梁实秋的《下棋》和《听戏》体现...

诉求一篇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而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是以中国的传统故事 "愚公移山 "为素材,以当时社会为背景而创作的。在作品中,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赋予力量与信念,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作品中画家给历史题材赋予了新的精神,他通过作品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不畏艰辛困难,才能打败日本...

沈周同名图书
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册,不仅是他的艺术成就的展现,也是他个人风格的体现。廖静文的解读中提到,这册作品是悲鸿一生中仅有的十二生肖题材之一,对于收藏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无价之宝。而靳尚谊的评价更突显了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个人意义。该图书由吴敢编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发行,共269...

拍卖市场上成绩亮眼 信札拍卖为何越来越火?
在内容方面,如果一通信札记录了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反映了某一特定历史意义的场合,或者是写给某一特别的人物,这件作品往往就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因为它往往可以佐证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为这些历史事件查缺补漏,是史学中重要的一种考证方式或证据。信札拍卖的价格往往直接与其内容相关联。与此同时,...

花鸟画的概念是谁最先提出的?出自何处?
绘画创作的深意和绘画理论的深度、高度,与通俗化、平民化应当是一致的。赵治平工笔花鸟的创作实践,追求以写实表现形象,以肌理效果的加工表现真实而又特定的自然景象,以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全新的认识和感情赋予作品全新的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具有了现代品格,都应当可与当代大众心灵沟通,较为成功地为工笔花鸟画寻找了新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