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
被公认的越剧流派有十三个,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张桂凤派。
扩展资料
越剧服饰的发展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戏中角色的穿戴大多数借用生活中的衣衫、长袍、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神像蟒袍。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篾篓里,挑着走村跑镇,这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
20世纪20至30年代绍兴文戏时期,受上海京剧衣箱制度影响,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开始分开。主要演员穿“私彩行头”,由主要演员负责添置;一般演员及龙套、宫女等群众演员,穿“堂中行头”。
越剧服装设计开始于1943年,服装风格讲究轻柔、淡雅、清丽,后来成为我国戏曲服装中另一种服装风格样式。
古装衣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和中年妇女经常穿戴。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其特点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
越剧服饰知识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20世纪40年代雪声剧团受清末仕女画的影响...
关于越剧说法正确的是
问题一:有关越剧的一些知识 40分 越剧,又名绍兴戏,1906年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县,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目前与豫剧并列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念白和唱腔均采用嵊县方言,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艺术流派纷呈,较大的流派如尹派、徐派、范派、...
越剧小知识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
越剧在哪个地区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其发源地是浙江的嵊州一带。越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中国戏曲界的四大名旦”之一。越剧在浙江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艺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浙江的各个地区都有越剧的戏迷和爱好者,特别是在城市中的剧场和乡村的庙...
越剧行当
越剧中的小生行当比较重要。在京剧里,一些由老生应工的角色,如《秦香莲》中的陈士美,越剧则由小生扮演。越剧中的小旦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正旦、武旦、泼旦几类。悲旦,京剧中称为表衣,扮演身世悲苦的青年女子,例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秦香莲》中的秦香莲。花旦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
越剧怎么学
学唱越剧唱腔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如下:1.节拍:节拍不稳定,就会出现“走板”现象,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音的长短(时值)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方法:[1]平时多听伴奏音乐,也同时跟着均匀地打拍子,使之于伴奏和音乐完全合拍。[2]提高听觉能力,应掌握音乐主旋律和主胡伴奏的速度以及板和眼在配合的...
怎样唱好越剧韵味
5、练习越剧的唱腔和口型:唱好越剧还需要练习唱腔和口型。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唱腔和口型,或者通过专业的老师指导来练习。6、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唱好越剧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总之,唱好越剧韵味需要多方面的技巧和努力。只有通过不...
越剧流派知识——花旦篇
越剧花旦流派---袁派、金派、戚派、张派、吕派、傅派、王派 袁派 袁派是越剧大师袁雪芬创立的花旦角色,袁雪芬11岁进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初学的是男班的丝弦正腔调,出科后与女子越剧四工腔时的代表人物王杏花同台,袁老的唱腔受其影响比较大。袁派是在迟腔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袁...
越剧的特点艺术基本特色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
越剧的历史发展
最早参加革新的一批知识分子从新文学、话剧、电影中吸收营养,为越剧引进了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 在观剧文学方面,改幕表制为剧本制,上演的都是新编剧目和经改编的传统剧目在舞台艺术上废除了说戏制、建立了导演制。 表演上吸收了话剧、电影的表现方法,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昆剧等剧种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