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标准如下:
一、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二、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除上述分级外,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应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拓展资料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于道路的红线宽度并没有作强制性要求,仅对道路的路幅要求、横断面组成及各功能带最小宽度进行了要求)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50km/h。
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法律分析: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法律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城市主次干道划分标准
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划分条件为:1、根据机动车流量划分,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车辆数,如同一条道路每小时行驶10000辆次和8000辆次,主干道每小时行驶10000辆次;2、根据地理位置,同一样的道路,地理位置显赫为主要道路,如:长安街和王府井街,长安街为主要道路;3、按道路分区宽度,26米、18米宽道路,...
城市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标准如下:一、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二、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1.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主要依据是道路的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标准。2.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3. 各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控制标准如下: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路为30至40米,次干路为25至40米,支路为12至25米。
城市主次干道划分标准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 城市道路的分类主要依据机动车流量、地理位置和道路宽度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根据每小时车辆通行量,如果一条道路的车流量达到每小时10,000辆次以上,那么它将被定性为主干道。相反,如果每小时车辆通行量低于8,000辆次,这条路就会被归类为次干道。地理位置在划分中扮演着重要...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主干道在最新的规范和技术上有考虑更高等级的交通性主干道或者结构性主干道,主要是交通性的通过性的道路,设计速度一般为50-60。一般性主干道主要考虑交通功能,生活性功能为辅,设计速度一般为40-50。支路一般是生活性道路,主要服务在...
城市主干道等级如何划分?
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划分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机动车流量:根据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车辆数来划分,一般情况下,主干道每小时行驶10000辆次以上,而次干道每小时行驶8000辆次左右。2.地理位置:同一道路在不同位置的重要性也不同,地理位置显赫的道路往往被认为是主要道路,如长安街和王府井街,...
城市主次干道划分标准
3. 道路的宽度也是划分依据之一。一般来说,宽度达到26米的道路被视为主干道,而宽度为18米的道路则被视为次干道。4. 最后,道路的等级划分还可能依据管理部门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会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道路功能的要素,来确定一条道路的主次干道属性。
城市主次干道划分标准
最后,道路管理部门的规划不容忽视。他们会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需求,对道路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调整,以保证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涵盖了车流量、地理布局、道路设计规格以及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共同构建出城市的高效交通网络。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1. 城市主干道的划分依据之一是机动车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车辆数。例如,在相同时间内,主干道每小时的车辆通行量可能达到10,000辆次,而次干道可能在每小时8,000辆次左右。2. 干道的地理位置也是划分的重要依据。例如,位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广从九路的机动车干道属于主干道,而连接主干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