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内容:
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灵公继位,他荒淫无道,残害人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实在没办法只好逃离晋国。
后来赵盾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死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即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晋成公请回国,主持朝政。
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妻。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来是晋灵公的宠臣,他一向帮助晋灵公干尽了坏事,对赵氏一族早就恨之入骨。
他对景公说:灵公的死,罪魁祸首是赵盾,做臣子的杀死君主,按照法律应该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这时候赵盾已经死了,在大将军屠岸贾的怂恿下,景公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全家上下共计三百多口都被杀死了。
赵盾的儿子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为是国君的胞妹,被送回王宫,此时她已怀孕。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
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立刻到宫中搜查,想斩草除根。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到。
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把赵武救出宫门。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
守城将领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钦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杀。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在这危难时刻,程婴和大夫公孙杵臼商量: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公孙杵臼顶着收留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于是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那里。
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领兵抓到躲在山中的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公孙杵臼假装大骂程婴,并乞求说: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屠岸贾不答应。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此后,程婴承担着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罪名,带着赵武逃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
十几年中,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占卜的算了一卦,占卜的人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
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
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和封地并在韩厥、大将军魏绛的大力相助下,里应外合,杀死了权臣屠岸贾。赵氏的冤情、程婴的忠义、公孙杵的忠烈都大白于天下。
后来,程婴忍受不了丧子、丧君、丧友的痛苦,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的事变,人人都能为它而死。
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你已经继承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公孙杵臼。
赵武哭着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婴说:不行,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
赵武感恩程婴的义举,为他服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每年春秋季节都祭拜他。此后,赵武主持晋国国政,使晋国基本保持了霸主地位。
再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赵氏孤儿的故事,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已久,而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文学作品的渲染,更使得它不胫而走,风靡天下。
这个故事甚至还进入过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视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证。近年还被拍成电影,让普通民众穿越历史,梦回春秋,重温了一段本来颇为陌生的晋国历史。
赵氏孤儿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影响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家的书斋,更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文化认知领域。
赵氏孤儿的故事,不是凭空捏造、向壁虚构的产物,而是有史实为依据的,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国赵氏家族于晋景公三年惨遭灭族之祸,史称下宫之难。赵氏的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复兴了赵氏的基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