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

1、什么是力?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物体运动状态包含哪些,举例改变运动状态2个
4、写出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5、物体不接触时有没有力的存在,举例
6、写出溜冰、火箭发射、划船是怎样进行的,力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答的好,多加悬赏分!
我要滴是答案,不是教学过程!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力的概念教学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讲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第二,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实验、事例加以说明.

(2)进行必要的反复.

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一个概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从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等不同深度反复强化,使学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节教学难点,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以后二力平衡的教学造成困难,因此对这段教学内容除应列举大量事例外,应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板图或者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力.

2.通过观察磁块与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亲自体验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观察并讨论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磁铁、铁块、大头针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人将大铁块拿到讲台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学

用投影仪打出人举起杠铃、人推车、人提物体的幻灯片.幻灯片表现了人用力举起杠铃,人用力推车,人用力提东西.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总结:人举起杠铃,人对杠铃用了力;人推车,人对车用了力;人提物体,人对物体用了力.在这里举、推、提……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作用呢?

用投影打出的幻灯片,画面显示出压路机压路面,拖拉机牵引收割机,起重机吊起重物.

请同学们说一下,画面中是谁对谁用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压路机压路面,压路机对路面用了力.拖拉机牵引收割机,拖拉机对收割机用了力.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起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用了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压、拉、提、吊……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打开投影仪,打出前边的六幅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六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同学们总结六幅图的共同特点:有力发生至少有两个物体.

通过对力的概念的分析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一样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幅图总结归纳出: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在这六幅图中人、拖拉机、压路机、起重机的钢绳施加了力,称为施力物体,杠铃、小车、收割机、地面、预制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可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在这个实验中,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请同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非要接触.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二:磁铁、小车相互吸引

步骤一:请同学观察磁铁吸引铁块,铁块也吸引磁铁的实验,先验证铁块无磁性.把铁块、磁铁都固定在小车上.

步骤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铁的小车靠近固定有铁块的小车,小车向磁块方向运动过来.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铁块被磁铁吸过来了.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固定有磁铁的小车向铁块运动过来.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

演示实验三: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桌子

在学生中找一名同学,让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总结: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推.

教师对两个实验进行总体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

引导学生举些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用鸡蛋敲碗边,鸡蛋对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碗对鸡蛋的作用,所以鸡蛋就破了.

老师:这些现象说明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放映幻灯片,举一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实例.

老师:在这些现象中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叫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请同学到讲台上亲自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弯锯条,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在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物体发生了形变.所有这些事例中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的作用,也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向对方施加了力,也同时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作用于对方的力,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学方面的物理学家和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

探究活动

【课 题】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力的作用效果的网上信息;力的作用效果相关实验记录.

【备 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http://cache.baidu.com/c?word=%C1%A6%2C%B3%F5%D6%D0&url=http%3A//www%2E365xj%2Ecom/home/jiaoshizhijia/chuzhongjiaoan/wuli/yi/200509/jiaoshizhijia%5F11277%2Ehtml&b=14&a=0&user=baidu

参考资料:http://www.pjnj.com/dianzijiao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08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26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改变举例:用脚踢球,球由运动到静止;用棍子拨运动中的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
4、打篮球:施力物体:手;受力物体:篮球
打排球:施力物体:手;受力物体:排球
踢足球:施力物体:脚;受力物体:足球
5、存在。例:磁铁与铁不接触,仍然能吸引铁;
6、溜冰:冰面上摩擦力很小,使得人能够滑来滑去;
火箭发射:火箭下方喷出大量气体,推动火箭上升;
划船:桨对水面施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船有反作用力,推动船前进。
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3-26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3.物体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4.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时施力物体是人的手或脚,受力物体分别是篮球、排球和足球。
5.物体不接触时也可以有力存在,比如说磁铁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排斥。
6.溜冰、火箭发射、划船都是靠驱动力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
第3个回答  2006-03-26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

初一科学考什么
初一科学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考试内容覆盖广泛,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与能量转化、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涉及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转换,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考试题型多样,包...

初一如何学好科学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合理安排时间,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践,及时复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总之,初一学生要想学好科学,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高...

初一上册科学重点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 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

初一的科学!
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实验)和(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进行科学实验时,要正确选用和使用实验仪器。例如,可以用(滴管)来取用少量溶液。

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如下:1、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3、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初一下科学怎么学好啊?
我们科学老师说过。学科学并不难。每一道题目。只要掌握每一个科学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或许。每一道题目里面有两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更多的知识点。只要你认真听课。每上完课,这天马上复习,然后做练习,加上为明日的预习。你的科学一定能学好。还要记住,每次考试错的题目一定要提醒自己以后不许再错。

初中科学包括哪些学科
初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官方中物理,化学叫物质科学,生物叫生命科学,地理叫地球、宇宙、空间科学。中考180分中物理占35%,化学占35%,生物占23%,地理占7%。

初一有科学课吗?科学和生物有区别吗?我快上初一了,准备买科学探索者这...
科学课是为以后的物理 化学 生物打基础,你说的人体植物 生物会学,动力物理会学。多看书有好处,经济允许的话,买本未尝不可。

​【初中科学】浙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让我们一起步入科学殿堂:生物学篇:从细胞的微观世界到生物的生命周期,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 物理学篇:踏入物理世界,了解力、运动、声光热的基本原理,探索能量转换的秘密。 化学篇:走进元素周期表,认识化学反应,掌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地理学篇:探索地球的奥秘...

初一科学问题
1。观察一壶水烧开前后有什么变化。记录(冒烟,气泡)2。观察带着眼镜进出空调间镜片上的变化。从室外进入开着冷空调的室内时(无)从开着冷空调的室内走到室外时(有水雾)3。观察吃冰棍时冰棍周围的现象。记录(冒白烟)4。观察运动鞋的鞋底有什么特征?记录(凹凸不平)5。体验人向前走路的时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