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给上海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城市面貌
生活环境
物质文化生活
家庭生活

(一)奠定了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基础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的比重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趋势不明显。19年来,浦东开发开放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积极推动功能拓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先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为全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逐步形成了现代化服务业和先进创造业共同推进经济发展的格局。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开发初期的20.1%上升到2007年的52.3%,产业亮点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2007年底,中外金融机构总数已达49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80.52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1254个,吸引合同外资49.4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1/3;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大量外资外技的进入,促进了上海的工业结构向高级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带动汽车、通信和精细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包括高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创新经济迅速发展,2007年,总量达到2700亿元,研发机构迅速集聚,已达到223家,市高新技术企业624家。2007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96家,总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开发开放为浦东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以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为基础的都市型第一产业初具规模,乡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农村经济总量在市郊区县名列前茅。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4个国家级重点小区的建设不断推进,为上海城市功能的拓展发挥了核心功能的作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陆家嘴作为国内金融机构最密集、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地区之一,金融贸易区流量经济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网络遍布165个国家和地区,集聚着证券、期货、钻石、产权、石油等10多个国家级要素市场,以股票、货币、债券、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国内一大批科研教育机构入驻,支持以企业体的产学研联盟实施重大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张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基地;科技创业人才、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的集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改革的试验基地,已吸引15家研究机构和70多家创新型企业落户,成为上海技术创新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平台。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3大功能逐步拓展,引进了2000多家贸易公司和60多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物流分拨中心,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物流分拨功能进一步增强,现代海运和港口经济稳步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保税区和新兴港口。18年来,外高桥保税区累计批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950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0多家入驻保税区。区内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838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55%,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贸易中心,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众多进出口企业从中获益。保税区的加工贸易、仓储分拨、商品展示和运输等多种功能已得到发挥。金桥出口加工区已成为上海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吸引340多家中外资企业落户,150个现代制造业项目相继投产,其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70%。先进制造业引领效应明显,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51家在金桥投资79个项目。
浦西以浦东为“龙头”推动产业的调整,取得互相促进,加速发展的效应。一批国有老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浦东投资与外商投资经济嫁接,提升了产业能级,成为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募集发展资金,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进行了多方面整合,规范了市场进退行为,逐步强化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批国有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开始了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构建了支柱工业的生产集群,各产业间技术进步的相互溢出效应,推动了工业整体进步。同时,一大批混合经济和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提供了包括资本嫁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良好社会条件。通过浦东的辐射效应,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创造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并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上海的产业水平特别是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随着金融保险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上海金融信息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继续发展。
通过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城市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相对单一的工业生产基地转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多功能中心。上海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整体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进而全面提升了上海整个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浦东高起点、高强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彻底改变了城市空间的布局
从传统上海工业的空间布局看,工业企业主要分散于市区,这既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也不利于工业企业及产品的配套和规模化。浦东开发开放提供了发展新空间。上海不仅按照科学规划把浦东新区建设成有合理的发展布局结构、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完整的市政公用设施、便捷的通信系统,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新区,而且按照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对上海6300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作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约5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为城市核心层,主要发展金融、贸易、信息和管理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第二层为约3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成为汇集全国名、特、优商品的主要商业区;第三层为约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第三产业和居住为主,并保留一部分无污染的城市型工业;第四层约1000平方公里的辅城,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工业,集中建设了9个市级工业区和一批大型居民住宅区;第五层约5000平方公里的郊区,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并形成若干个工业园区和旅游度假区,初步形成了支持多功能、高端化发展的城市形态布局。
浦东开发开放以相对自由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利用外资不仅成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要杠杆,也成为城市建设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在上海90年代的城市建设资金中,有1/6来源于外资,浦东更高达70%以上。上海旧区改造按以往政府正常拨款需100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土地批租利用外资后10年基本完成。按照“延伸周边、辐射江浙、服务全国”的要求,上海抓紧建设航空港、深水港和信息港,加快建设城市高速公路网和轨道交通网,进一步密切浦东新区与周边区县及长江三角洲的联系,进一步强化浦东交通信息枢纽的地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世界第三。一批高速公路和黄浦江越江通道等重要交通设施相继建成。快速干道、轻轨等现代化交通动脉和密布新区的不同等级道路相连,形成便捷、畅通的网络,并和空港、海港、铁路、内河航道及黄浦江越江工程(大桥、隧道、地铁等)共同组成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由内环线、外环线、郊区干线公路、东西发展轴线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将浦东与浦西连成一片,真正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功能载体。
(三)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
开发开放浦东后,按照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要求,上海制定了“开发浦东、服务全国、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协作政策,提出让兄弟省市共享浦东开发开放资源,要“打长江牌”、“中华牌”、“世界牌”,要在为全国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等思路。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吸引外省市企业到上海发展的政策。对凡是到上海落户的外资或外地企业,均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并在投资计划、进出口、财税、户籍、土地使用、融资等方面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内开放,积极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市的企业共同参与浦东开发。这些项目绝大多数已成为各地对外联系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内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嫁接的基地,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为发挥浦东和上海在全国经济的辐射作用,上海不断健全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拓展上海和浦东交通、通信、信息等方面的枢纽口岸功能;充分发挥浦东证券、金融、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兴办钻石交易和黄金交易等新兴的要素市场,形成上海和浦东在资金、项目、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努力完善浦东在人才引进培训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使浦东和上海成为全国面向市场经济的人才基地和科技产业化基地。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上海的振兴,而且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上海初步成为全国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和交汇枢纽。
浦东的开发开放给周边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赋予浦东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将投资的方向选到浦东及其周边地区,浦东在奉行重点吸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策略的同时,使一些中小资本将投资的方向选向了邻近浦东的省市,从而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中国逐步形成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和内地省会城市全方位大开放的格局。到上世纪末,长江三角洲已崛起了迅速发展的城市群,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都跨入了高速增长的行列,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浦东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域,为提升上海对全国的服务功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大浦东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影响力的前瞻
对浦东开发开放,中共中央曾明确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八五”时期为开发起步阶段,主要编制规划、整治环境和积极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第二步,“九五”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的浦东新区大格局。第三步,2000年后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使浦东成为21世纪上海现代化的象征,成为适应国际性城市及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区。经过19年的开发开放,浦东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产业集群。但同时,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地区综合商务成本不断提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正成为影响浦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0
启幕于1990年4月18日的浦东开发开放,即将走过15年光辉历程,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初露芳容。经济和社会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使浦东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7日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介绍,浦东开发15年来,GDP年均增长19.2%,2004年浦东GDP达1790亿元,约为1990年开发之初的30倍,整体经济实力相当于15年前整个上海市。浦东已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浦东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浦东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4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7%,其中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旅游、信息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量的67%;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浦东土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人。浦东以全市1/8的人口、1/1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GDP和工业总产值、1/2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52亿美元,占到全市的1/3。

  张学兵指出,四大国家级开发区的迅速崛起,强化了浦东的综合服务功能,成为驱动浦东经济快速增长的四个轮子。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现已聚集311家中外资金融机构、4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4家国内大企业总部以及近4000家各类中介专业服务机构,其中80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到中国大陆外资银行的半壁江山。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占到全国的80%,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占到全国的57%,其中铜期货成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

  外高桥保税区吸引外企8064家、外资102亿美元,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功能不断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等指标相当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

  金桥出口加工区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34亿元,在全国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二;销售收入达1800多亿元,标志着区内部分企业开始从制造性企业向地区总部、全球定单中心和运营中心转型。

  张江高科技园区“硅谷”、“药谷”初露雄姿。张江吸引的微电子产业投资总额占到全国的1/2,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有9条,产能约占全国60%。软件产值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1/3左右。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聚集张江的中外研发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达139家,近5000名归国留学人员在张江创业。

  据介绍,15年来,浦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35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365亿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以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区、上海信息港为核心的功能性、枢纽型重大工程,以及5条跨江大桥、6条越江隧道的建成,使浦东初步形成了融入上海、面向世界、辐射长三角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2004年,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943万标箱,浦东国际机场货物运输量达188万吨(位居全球第十),分别占到全市的80%以上。
第2个回答  2020-08-18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是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3个回答  2013-04-10
城市面貌
生活环境
物质文化生活
家庭生活
第4个回答  2018-12-31
大浦东帮你找到了,有你要的,戳我主页0.0了解一下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给上海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三) 提升了上海的城市服务功能 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按照区域经济协作政策,共享浦东开发开放资源,为全国服务中加快自身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省市企业到上海发展,对所有落户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吸引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市的企业参与浦东开发。这些项目成为各地对外联...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给上海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开发开放浦东后,按照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要求,上海制定了“开发浦东、服务全国、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协作政策,提出让兄弟省市共享浦东开发开放资源,要“打长江牌”、“中华牌”、“世界牌”,要在为全国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等思路。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年期间,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一,首先肯定是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在九零年代,上海浦东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而且许多住户也是宁愿选择浦西也不会选择浦东。但是慢慢地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开放建设30年期间有着明显的变化,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矗立越来越多的马路建设都是让人十分兴奋的。而上海浦东现在在...

上海浦东的已经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上海浦东地区的发展对整个上海经...
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浦东开发开放发挥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过十年的建设,浦东开发开放当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浦东开发开放将面临新阶段的新情况,面临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四、面向未来产业竞争趋势,使浦东成为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热土 从产...

作文《浦东的变化》400子
上海在进步,浦东在发展,浦东的变化速度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外环、地铁、隧道、越江大桥,使上海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呈现出一股清新、蓬勃的朝气!这一系列速度体现了什么?浦东承载着辉煌的过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2010年世博会,它又将迎来全世界的瞩目!到那时,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亲手书写...

浦东发展(繁荣的经济中心)
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浦东从一个农田和渔村的荒凉地带,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中心。未来,浦东将继续秉持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浦东的发展,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浦东的变化呀?
上海的浦东开发区一直被人们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传奇”。它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深圳晚了10年;开发时,中国正逢经济的重大转折,国际舆论对它投怀疑票;它基础差,与大上海繁荣的外滩一江之隔,却是农田遍布。今天,它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跨世纪崛起:上海改革开放30年回顾、总结和展望目录
对外开放的推进,让上海成为全球化的窗口。通过扩大开放,上海吸引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合作。浦东开发开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为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树立了典范。浦东的崛起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

上海发生哪些大事
上海发生的大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方面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经济发展事件。例如,浦东开发开放,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不断融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此外,上海举办的多次重要国际...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的开发对我国有什么深远影响?
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模板。上面已经说过,上海浦东位于我国东海岸,位于我国大河的出海口,天生就拥有对外开放的优势。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下,浦东也是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在这30年中开发开放中硕果累累。他们作为先锋者、先行者在发展途中自己一步步地在前面摸索出了一套套适用于我国...

相似回答